在我的時間里,很少有愛情這兩個字的存在,除了母胎單身的無奈事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在身邊大多數人的身上,看不到我向往中愛情的樣子。
不是說身邊擁有愛情的人不快樂,相反,他們都很幸福,但我卻不羨慕。
不知道愛情是什么,這個名詞對我來說,太虛,看不見,摸不著。我曾經以為我暗戀過一個人,畢竟我會因為他的離開哭泣,會扮演那個可愛得很假的自己。
而現在的我想起,小時候的我,好像低估了這兩個字的含義,我會因為很多人哭泣,理由都是因為分離,我有可愛的一面,只要在喜歡的朋友面前。
身邊的人常催我要去找一個人陪著自己,理由五花八門,卻沒有一個讓我真的在意。我無所謂年紀會變大,人會變丑,一個人會越來越孤獨,或者自己真的很不靠譜,這些對我來說都不如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來得動人。
我不是單身主義者,因為我見過心中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它讓我對愛情這個陌生的詞有了一絲執著。用閨蜜的一句話說就是,我只是想看看他們,就夠了。
他們是我最好的朋友,初中的同桌和她的后桌。
沒有談過戀愛,但是卻通過他們看到了愛情歲月靜好的樣子,只想說謝謝。
1
回想起來,小說里一個老到掉牙的梗,語文科代表和數學科代表總會發生點什么,還真是有點道理。
初中一次偶然間的撞破,讓我發現了我家可愛的同桌和她那學霸后桌之間的小秘密。年少時期朦朧的曖昧,被他們發展成了長大后甜到掉牙的談資。高中才開始接觸言情小說的我,總覺得書中的情節似曾相識,后來才恍然大悟,不止似曾,而且確實相識。
回憶起初中那段時光,除了“非常閨蜜”組合,只剩下:數學科代表在幫語文科代表檢查作業、數學科代表吃醋了、數學科代表在處理周圍人際關系時的“區別對待”、語文科代表害羞了這些讓人吃到撐的狗糧。
以為自己低調到土里面的兩個人,在高中畢業后,得知當時連初中老師都知道他們兩個的“關系”,我很好奇當事人的反應。
2
高中和他們不在一個班級,從那之后,他們之間的關系對我來說,其實不算熟悉。但依稀還記得,女孩見到男孩時那面露羞澀的神情。
平時見面那近乎眼神交流的招呼,讓我一度以為,兩個人想要上演一場長達三年的“地下革命”。但事實表明,我高估了他們。
兩個女孩數次的逛街最后總是變成了一對情侶的夜晚校園約會,外加一個女孩的把風發呆。
當電燈泡的最高境界就是,明明覺得自己閃得不行,對方還硬說需要你來照亮他們的生活。
被當做外出應付家長的萬能借口,難道應該怪我乖孩子的形象太過逼真?
我總以為,乖小孩和乖小孩談戀愛,應該是牽個手就面紅耳赤,結果在自己的房間看到對方目中無人的“肢體接觸”,落荒而逃的我算是怎么回事?
3
大學,我和他們的距離很遠,遠到,除了放假的一次見面,平時的聯系加起來一只手就可以數清楚了。不擔心高中畢業就分手的魔咒在他們身上發生,因為女孩為了男孩,選擇了一個有他在的城市。
我曾經不止一次和男孩說,對她好點,她為了你走了這么遠。
兩個人的生活我只是偶爾聽說,但從為數不多的見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幸福滿溢的甜蜜。
不是說生活沒有煩惱,但終歸不會放開對方的手,因為沒有這個選項,因為習慣了必須有你的存在。
女孩會因為男孩一口拒絕掉追她的人,男孩會為了女孩努力提高自己。男孩的一句話,我至今記得:我變得強大,家里人就不會對她要求那么多了吧。
對于我羨慕的早戀,男孩會跟我說:早戀很累,不是喜歡累,是磨合的過程累。然后轉眼又跟我說,找對象要看清楚點,談戀愛,女孩總是比較吃虧。兩句話堵得我啞口無言。
4
大學畢業了,男孩出國讀研,女孩留在國內讀研。
這是他們第一次分開這么遠,男孩臨走時,幾個好朋友見了一面。XY有事沒來,她說她想見他們,不是見一個人,是想看兩個人在一起的畫面。
我似乎可以懂她的心情,即使即將要分離,作為外人,難過和感傷,我在他們身上卻看得不是那么清楚。兩個人的小互動,讓人有一種看著自家孩子打鬧的欣慰感。
生活會忙會累,幸好還能看見你們那份細水長流的幸福。
我問過女孩,
——你為什么同意他出國?
——對他好。
——他走的那天,你會很難過么?
——還好,感覺為了那一天,自己已經準備了很久。
八年的感情,不需要用華麗的詞藻修飾,他們平靜如常相處的舒適,就讓人愿意無條件相信愛情到來時美好的樣子。
一路走來,他們哭過,笑過,累過,卻也甘之如飴。如今兩人天各一方,家長對時間能沖淡情感的篤定無可厚非。
我曾經說過,對于他們,兩個結局五五開。但我愿意,為了那百分之五十的可能,賭上對愛情的全部信任。
謝謝你們,兩個那么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