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月31日,《知識分子》收到大連理工大學和寧波諾丁漢大學兩位學者來稿(回復文章編號“191”提取),就1月26日《中國青年報》刊發的“到底誰在浪費科研經費”的文章提出商榷意見,討論的焦點在于“企業從政府拿錢搞研發到底荒唐不荒唐”。
2月1日,編輯部先后收到北京大學學者賀飛和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的爭鳴文章。其中賀文根據《201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年報》和《科學與工程指標2016》的最新可比數據(2013年數據)揭秘中美兩國企業研發經費的來源和去向,回應前述討論。陳文則進一步闡述“誰在浪費科研經費”(詳見今日二條文章)。
《知識分子》樂見理性的爭鳴文章。也希望相關討論能促進中國科研經費的統計工作能夠更加科學、更加公開透明。
文 |賀飛(北京大學)
●●●
37.6% ?VS ?9.4%
中美企業花了政府多少錢搞研發
根據《201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年報》,2013年我國共投入研發經費11846.6億元,其中財政投入6184.9億元(中央財政投入2728.5億元,地方財政投入3456.4億元),其他投入5661.7億元(來自企業和其他各種渠道的投入總計)。這部分其他投入如果假定全部來自企業,與企業2013年執行的研發經費9075.8億元,相差3414.1億元,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的確從外部獲取了不菲的經費,占其執行總量的37.6%。
從結構上來看,2013年,中國各類企業執行的研發經費為9075.8億元,占中國研發總量的76.6%;政府所屬研究機構執行研發經費為1781.4億元,占15%;高等學校經費856.7億元,占7.2%。
我們再看看美國2013年的數據,根據《科學與工程指標2016》的最新數據,2013年, 研發執行總量為4561億美元,其中美國企業執行了3225.28億美元,來自企業自身的經費為2921.53億美元,來自其他渠道的為303.75億美元(其中聯邦政府293.62億美元,州和地方政府1.94億美元,其他非營利組織8.19億美元)。美國企業從外部獲取的經費占其執行經費總量的9.4%。
圖1. 美國研發的經費來源和執行者
注:圖中FFDRCs指聯邦資助研究發展中心(federally fund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s)
從經費分布結構看,2013年,美國企業花了3225億美元,占全美研發總量的71%,繼續是最大的研發經費執行者;高校是美國研發第二大執行者,總量為647億美元,占研發經費總量的14%;聯邦政府部門內部實驗室和聯邦資助研發中心(FFRDCs)共計執行了499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占全美總量的11%;美國非營利組織執行的研發經費186億美元,占全美總量的4%;州政府部門及地方政府的研發執行總量估計為4.67億美元,占全美很小比例(約0.1%)。
圖2.?中美兩國國內研發總支出比較:按執行部門(上)和經費來源部門(下)占比:2013年(%)
數據來源:科學與工程指標2016
62.4% ?VS ?92.2%
中美企業花了多少自己的錢搞研發?
2013年,中國企業花了9075.8億元的研發經費,約占研發總量的76.6%,其中企業自身投入5661.7億元(約占62.4%),來自財政投入的經費3414.1億元(約占37.6%)。
2013年,美國企業花了3225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其中大頭還是來自企業自身的投入,共計2973億美元(約占美國企業研發總支出的92.2%;其中2921億美元直接用于支持企業的研發活動,占企業投入研發經費的98.3%;其余小部分投向高校、其他非營利組織和聯邦資助研發中心),這一數字占美國研發經費總量的65%。聯邦政府是美國研發的第二經費來源,2013年估計值為1218億美元,占美國研發執行總量的27%。
而從經費來源看,美國企業在美國研發體系中的支配地位始于1980年代初,自那時起來自企業的經費超過美國總研發經費的50%。此后這一占比逐年增長,到2000年達到69%。但自后略有下降,到2009和2010年約為61%,但2013年又回升到65%。
企業是美國研發系統中遙遙領先的執行者。研發執行遍布制造業到非制造業,主要是在5個產業部門:化學制造業(特別是制藥業);計算機和電子產品制造業;交通設備制造業(特別是汽車和航天產業);信息產業(特別是軟件開發業);以及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業(特別是計算機系統設計和科學研發服務產業)。2013年,上述這5個產業部門占美國國內企業研發總量3225億美元的82%。類似地,2008年,這5個產業部門占84%。
從美國企業研發整體看,其國內研發經費的主要來源還是執行公司的自有經費:2013年為82%(并且近年來占比基本穩定)。企業執行的剩下的18%的研發經費來自其他渠道,其中最大的來源是聯邦政府,2013年約占企業研發執行總量的9%,其他國內公司提供大約4%的經費,外國公司也提供約4%的經費。非聯邦政府以及國內外非營利組織也是經費來源,但數量很小(當考慮特定的部門或產業時,有的將會顯著背離以上的總體占比)。
2013年,大型公司(那些國內雇員25,000人或更多)占美國企業研發執行總量的37%。小公司(那些國內雇員少于500人的)占16%。近年來這一按企業規模的研發執行占比分布沒有明顯變化。
與美國的統計口徑(統計有5名及以上雇員的企業研發)不同,中國產業部門研發投入總計數據僅包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中國各類企業執行的研發經費為9075.8億元,占中國研發總量的76.6%。
中國研發經費超過500億元的行業大類有7個,這7個行業經費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的比重為61.3%;研發經費在100億元以上且投入強度(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超過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有以下10個行業:
表1. 2013年中國研發經費在100億元以上且投入強度(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超過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的10個行業
注:本表中工業行業分類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標準劃分
4.7% ?VS ?18%
中國基礎研究占比遠小于美國
美國大多數基礎研究是在高校開展,并且主要是聯邦政府資助。2013年,基礎研究約占美國研發執行總量的18%(805億美元),高校一直是美國基礎研究的主要執行者,2013年約占全美基礎研究的51%。聯邦政府仍是基礎研究最大的經費來源,2013年約占全部基礎研究經費的47%。
在美國研發執行總量中,應用研究約占20% (906億美元)。在兩項經費的執行中,企業都是當仁不讓的主角。2013年企業的應用研究執行經費占全美應用研究總量的56%。企業自身提供的應用研究經費總量也占全美的51%,其中大多數仍是支持企業的研發。聯邦政府經費占應用研究的占37%。
試驗發展仍在美國研發中遙遙領先,以2850億美元約占總量的62%。2013年企業執行了88%,其中企業自身提供了81%的經費,來自聯邦的經費僅占18%,企業(尤其是國防相關企業)和聯邦內部實驗室是最大的執行者。
中國相關統計數據的細節缺失。2013年,中國用于基礎研究的經費為555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應用研究經費1269.1億元,同比增長9.2%;試驗發展經費10022.5億元,同比增長16%?;A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占研發經費總量的比重分別為4.7%、10.7%和84.6%。
>50% ?VS ?9%
美國政府資助企業研發有一個發展過程
美國政府資助企業研發有一個發展過程。1960年代初,美國企業來自聯邦政府的研發經費是超過一半的,比我國當前的比例要高很多。但隨后美國這一比例大幅下降,到2000年降至約為9%,到了2008-2010年間又升至12%–14%,但2013年又降回到9%。中國相應的歷史數據缺失。
美國聯邦政府(不包括州政府)經費除了資助聯邦部門和機構執行研發外,還支持大多數其他主要的研發執行者,從1990年代末到2010財年逐年都在增加。但自2010年以后若干年內,這一聯邦支持水平明顯下降。
聯邦政府是美國研發經費的第二大來源,也是除了企業外的美國許多研發執行者的經費主要來源。2013年,聯邦資助企業的研發經費為294億美元,占當年企業研發經費總量的9%。2013年,美國高校647億美元研發經費中來自聯邦的經費為369億美元(占57%)。在其他非營利組織執行的186億美元經費中,有59億美元研發經費來自聯邦渠道(約占32%)。
2013年,來自聯邦政府的經費為1218億美元,占美國研發經費的27%。這一經費主要投向聯邦、企業和高校,但也投向其他非營利組織。2013年美國聯邦經費全額支持了聯邦內部研發活動的330億美元以及支持了聯邦資助研發中心(FFRDCs)168億美元研發經費的絕大部分(FFRDCs來自非聯邦渠道的經費近年來約為4億美元左右,少于1%)。
聯邦政府曾經是美國研發的第一大資助來源,1964年約占美國研發經費總量的67%。但隨后顯著下降,到了1979年來自聯邦的經費占49%,而2000年則降至歷史最低點25%。但日益變化的企業狀況以及聯邦不斷擴展資助健康、國防和反恐研發又使得聯邦經費占比回升到2009年和2010年的31%。但聯邦占比隨后幾年又略有下降,到2013年降至27%,反映了近年來的美國聯邦預算環境遇到嚴峻挑戰。
參考文獻:
1、National Science Board(NSB). 2016.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6. Arlington V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國家統計局 科學技術部 財政部,201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4年10月23日,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dpcgb/qgkjjftrtjgb/201410/t20141023_628330.html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投稿、授權事宜請聯系:zizaifenxi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