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的段子不是關于油膩大叔就是佛系xx,這不又出來一個新詞:中年少女。所謂的中年少女大可意為一票九零后女性,年齡已經將要直逼三十歲,但是依舊有一顆少女心,最重要的是開始注重養生和防!脫!發!
現在的社會壓力是蠻大的,就像前幾天樸樹演唱會上說的“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努力活著”。于是更多的是開始調侃自己的生活,自我取樂總好過于悲秋傷春,大勢所趨也就只能跟著潮流往前走。大家不都是在調侃別人和自己的同時又一邊進行自我管理修復。而這些對于中年少女似乎是不存在的啦。
年少時喜歡黑白灰,現在卻瘋狂的迷戀一切亮麗顏色“紅、粉、黃”,看到亮色單品完全移不動腳步,各種傾心鐘意。針對大家現在的這個現象我是深有體會,畢竟作為較早的一波殺馬特成員,太理解曾經的潮流對當初青少年的“迫害”。我們都太容易被影響被引領,總是潮流的第一波追隨者,因此當我們年少時總想把自己裝扮的成熟一點,如同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希望自己美一點。現在我們可以美可以“騷”了,卻猛然發現自己居然已經到了這個年齡,不算大卻再也沒有青春時代了。很多人最美好的那些年都用來了學習和追趕潮流,卻沒有真正享受青春本身的“色彩美好”。說到底就是一種心理補償機制,年少時想快點成長,如今想按自己喜歡的模樣好好愛自己一次。當然,這個心理和想法是我自身的出發,推己及人也可能是我用自己的觀念臆想了大眾的理念。
中年少女還有個最明顯的特征:逛淘寶!比起逛街更喜歡逛淘寶,即使不買看看也好。和朋友最多的對話就是“這個怎么樣”“好看嗎,價格呢”“鏈接發我”·····細究下去還不是因為大家太過于孤獨,好的朋友不在身邊,在身邊的朋友可能沒那么要好也不想費心去培養感情。曾經的朋友愛人都四散在各個角落,偶爾自己出去逛逛買買,看到別人出雙入對心里難免有感觸,后來習慣了一個人別人卻總覺得你可憐孤單。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習慣由多到一,卻接受不了別人“異樣”的眼光。與其這樣不如在家逛淘寶,樂得自在省心。
還有最重要的一條:最統一的想法是集體認為“脫貧比脫單重要多了”。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出生在羅馬,貧窮限制的不僅是購買力還有想象力和爆發力。自尊和驕傲告訴他們想致富必須自己努力付出才行,可是:工作就想下班,加班就想宵夜,一邊痛苦致富一邊夢想一夜暴富。太多經驗和雞湯告訴他們“錢比男人靠譜多了”!看著喜歡的衣服、包包、化妝品、美食······時就想著趕緊傍個富二代然后買買買,可是追求者出現時就想著一退再退、一推再推,“領地”被侵犯防備心建起的城墻絕對堅不可摧!
所以說,姑娘們即使我們已經不可避免的成為中年少女,也依舊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喜歡粉色就買就穿;喜歡逛淘寶就買就看;至于脫貧,希望未來你們都是富一代。人嘛,最重要的是開心啦,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肯定最開心啦,你們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