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歸母系社會,會不會有人說:生男孩怎么啦?

圖片發自簡書App

01

昨日看了篇《生女孩怎么啦?你家有皇位要繼承?》的文章。

文中還列舉了相關重男輕女的新聞事件:

A.孕婦疑因懷“女胎”,被丈夫殺害。

B.女子一心求男孩,連生8個女兒,困在產床15年。甚至,肚子“越生越薄”,皮膚被衣服擦過都覺得疼。

C.去年年末,羅爾高喊的那句經典的:“房子是要留給我兒子的!”

D.用腳踩踏殘殺出生僅4天的孫女的南通奶奶。

隨后作者陳述了自己在“重男輕女”家庭成長的血淚體驗:

首先剛生下來,因為是女孩差點被送掉。

小時候,因為是女孩理所當然地不受重視,受盡委屈。

在自己16歲,姐姐18歲那年,為了生弟弟,爸媽選擇假離婚。

生了弟弟的母親,終因父親的出軌而成了真離婚。

在母親離婚后的難過日子,我與姐姐連趕回將母親接到廣州安頓好其的生活工作。隨后,我湊25萬加剛離婚的姐姐8萬以及母親自有的10萬準備給母親付個首付買套房養老。結果去交首期款的路上,母親說這房子將來要留著兒子結婚,面對女兒的質問,母親毫無愧色:“農村重男輕女本來就是這樣的。”

母親無視女兒對父母的好,即便女兒掏首付的房仍希望將來落入自己兒子手中,繼承到自己兒子頭上。這位母親絲毫不顧女兒感受,對女兒能壓榨就壓榨,并理所當然地認為姐姐應該供養弟弟,在母親心中女兒始終是外人,是嫁出去的人,別人家的人,兒子方是父母財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作者悲哀于作為女孩的自己和姐姐于母親的意義只是削骨抽筋,供養弟弟。在母親身上感受到平等的愛和溫暖的家的希望都成泡影。作者說“從來沒有這么真實深刻的發現,我跟姐姐是沒有家的。”“我們就是孤兒,一無所有,攜手同行,有親不能認,孤魂野鬼。”

于是,這種父母“重男輕女”的陰影直接影響了作者對要不要生二胎的選擇。不生二胎只為不讓自己的女兒重復自己當年的悲劇,只為女兒不要在有可能的性別對比劣勢中,在父母不愛自己的疑惑中成長。


02

看完文章,我在想,只要這種普遍隨父姓,隨夫居、父系祠堂等父系社會主導模式繼續,那么人們頭腦中“重男輕女”的觀念仍不易改變。特別在農村。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是父母唯一的女兒,我有兩個弟弟。

不知是因為我是長女長孫女,還是因為我相對乖巧懂事聽話,所以一直以來,我不曾有自己是女孩子而被輕視之感。

我出生時,我的養爺爺養奶奶年事已高,家中終于添了個人丁,即便是個孫女,于爺爺奶奶而言仍然是件很值得高興值得慶賀的事,所以我一直很受爺爺奶奶疼惜。我的爺爺曾經笑言他只要活到我這孫女能打醬油,這輩子也就心滿意足了。

我的父親八歲父死母改嫁,我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我的出生意味著父親終于有了自己的后代,家里有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血緣親人,所以我對于父親具有不尋常的意義。

記得年幼時,父親時常帶我去縣城拜訪他的師父,他隨手攔下在門前馬路經過的大東風卡車,坐上副駕駛座后,將我抱坐好,然后一臉驕傲地跟陌生的司機介紹:這是我的“小鬼”。

也許是我在這個家“先入為主”了,所以即便三年后大弟弟的出生,也未能絲毫影響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我的寵愛、疼惜。

后來小弟出生了,盡管很多時候,父母會要求我們這做姐姐哥哥遷讓弟弟,但這“讓”更多的只是他年幼、更需要照顧的層面。而不是因為他是男孩我是女孩。

從小到大,淘氣的弟弟們挨過父親不少打罵。而我卻是僅有的兩次:一次是四學歲左右滑進河灘的水洼,父親后怕,擔心我淹死,責怪我不該沒有大人陪同就隨小伙伴們游走河灘;一次是七八歲時我偷了堂奶奶家一個青桔子。

在我們家族里,在我們那小村子里,大部分家庭都是生有一男一女或兩男一女也有極少數為幾男一女。我是沒有聽到或看到過或者感受到很強烈的“重男輕女”現象。比如:虐待女兒,對女兒不好,不讓女兒接受教育等。我所認為的男孩女孩在家庭中地位是相當的。

但是,即便我作為一個女孩子從幼年到成年的過程中,并沒有受到父母“重男輕女”的對待,但也始終清楚自己是要嫁出去的,要離開這個家的。

而真正讓我讓周遭那些農村女孩子們不適應開始有了外人感的應該就是你的出嫁。

“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按農村的風俗:父母由兒子贍養,父母去世了由兒子埋葬。出嫁后的女兒就真的是外人了,你對父母不承擔任何義務,你只需要逢年過節回家看看父母,提點酒買點肉給點錢孝敬一下父母,給多給少全憑女兒女婿的心意。

正因為此,娘家會希望得到彩禮,因為辛苦養育了一番。而在彩禮上各家父母會有攀比,各家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兒“值錢”,“值錢”意味著面子、意味著女兒的能干、也意味著父母能從其中給女兒多置點嫁妝、還有可能意味著父母能從中留存一點養老錢……

而這個時候往往感覺最難受的是女兒,從彩禮開始,你會有被置于市場被討價還價被一次售賣感。

從你嫁出去那天起,這從小到大溫馨溫暖的家,這寵你愛你的父母,仿佛瞬間把你拋棄。昨日還是你的家,明日便是你的娘家你父母的家你哥哥或弟弟的家。

無論一個女孩子在婚前為家庭做過多大貢獻,幫娘家建了多大房子,這些都將隨著你的出嫁而切割,都將歸屬于你的兄弟、你的父母,與你再無任何關系。一個出嫁的女兒是不可能返回娘家去與自己的兄弟爭奪房產,也不可能名正言順心安理得地居住于你爭奪來的娘家房子上。

而家族祠堂上也到你為止,你的孩子的姓名也不可能出現在你娘家的祠堂名錄上。

出嫁的你隨夫居,出生的孩子大多隨父姓,孩子的財產繼承權隨父隨爺爺奶奶……

而作為女人的你倘若生活于農村,如果有兒子,那么你便可能一直生活在這土地上,兒子是你的依靠,兒子給你養老送終。

如果沒有兒子,那么當你女兒出嫁后,叔伯兄弟不愿你死后家產落入外人之手,于是對你的土地、房產虎視眈眈,甚至于隨時想瓜分。

所以,“兒子”是根,是農村女人的依靠。是一個女人能安心生活勞作在這片土地上的仰仗。

我想,這也許可以解釋文中的母親心理層面的“重男"。

當然倘若生活在城市,一切又另當別論。

歸根結底,這仍是一個父系主導社會,倘若是個母系主導的社會,還可能存在母親壓榨女兒,指定財產歸兒子嗎?

會不會情況正好相反?

這讓我想起瀘沽湖畔的摩梭人來。

0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類發展到今天,據說瀘沽湖畔的摩梭人仍保留著古老的美好母系大家庭,這里仍然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更無情殺和母系家庭中的暴力,一片和諧祥和的氣氛,被贊嘆為“東方母系文化家園的最后一朵紅玫瑰”。

母系家庭中母親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家庭里的成員都是一個母親或祖母的后代。家庭中無男子娶妻,無女子出嫁,女子終生生活在母親身邊。

男子夜晚去女阿夏家,清早回自己母親家生產生活,這叫摩梭人的“走婚”。而女子在家,夜晚等男阿夏來走訪,家庭成員都是母性血緣的親人,沒有父親血緣的成員。

財產按母性繼承,家庭成員的血統完全以母系計算,家里沒有翁婿、婆媳、妯娌、姑嫂、叔侄等關系。家庭里姊妹的孩子都是自己最親的孩子,不分彼此。母親的姊妹也稱作媽媽,對自己的生父則稱為“舅舅”。

母系家庭的第二個特點是“舅掌禮儀母掌財”,這是母系家庭權力分工的形式。家庭的喜慶祭典,較大的交換或買賣,除婚姻愛情以外的社會交往,都由舅舅或其他有本事的男性成員作主,家庭財產的保管使用、生產生活安排、一般家務及接待賓客則由母親或家庭中聰明能干有威望的婦女作主。

母系大家庭的第三個特點是,摩梭人認為,由于家庭全部成員都是同一母系血緣。加之摩梭人顯著的道德意識,即崇母觀念的流傳弘揚,全部家庭成員親切和睦,尊老愛幼、禮讓為先,寬懷謙恭。摩梭人地方的社會風尚未,從縱橫關系來看,都講文明禮貌,養成了摩梭人從小就溫柔熱情,舉止端莊規矩,女子豪爽而重義,男子多情而內向,社會團結、和睦。

母系家庭的第四個特點是:母系家庭一般不分家或很少分家,母系家庭一般來說人口較多,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人多了有利于家庭勞動的分工,可以從事各方面的工作,家庭容易富裕。在摩梭人的傳統觀念中,分家意味著對祖輩老人的不恭,意味著爭財產,這是十分恥辱的事,會受到世人訓斥。所以,即使是幾十人的母系大家庭,也充滿了歡樂祥和的氣氛。孩子們有著歡樂的童年,得到眾多母親的愛,老人們安度晚年,無愧地享受天倫之樂。

摩梭人家庭成員為母系親屬,父系親屬并不屬于自己的家庭成員。

舅權:男性需要撫養自己的姊妹與其他男子走婚生下的女男。因此,摩梭人最信任的人為自己的舅舅(稱呼為“阿烏”),他們稱呼自己的生父也為阿烏,以示尊敬。“阿烏”在后輩眼中地位崇高,亦形成獨有的“舅權”,就連生父要打女男,也要先得到女男的舅舅同意。因此被稱為“阿烏”是男性的榮譽,男性要通過“阿烏”身份來確認“男權”。此外亦避免讓母親、姊妹兄弟尷尬與不和。因為同一家族中的姊妹兄弟往往有不同生父,若對他們的稱呼不同,會削弱姊妹兄弟間的凝聚力,統稱“阿烏”即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強化人們對母系家族的認同與感情。

生母與姨母:摩梭人出生后由整個母系家庭的長輩共同撫養,對生母和姨母只有稱謂上的不同,而沒有親疏之別,也常常統稱為“阿咪”,有些摩梭人甚至不知道誰才是親生母親。對家中不同“阿咪”所生的女男,也視為親兄弟姊妹,而不像漢人那樣稱為表兄弟姊妹。

父親:摩梭人都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孩子擺滿月酒時,母親需要邀請父親出席并確認親子關系。在過年、重大節日時,女男必須去父親家中拜見父親,父親亦會送禮物給女男。女男有重大儀式如成年禮等,父親亦必須在場。但父親并不負責管教和供養女男,他們只需要管教和供養姊妹的女男,與甥女甥男的關系比親女男親密。所以摩梭人是“知父不親父”。

04

看來,做個摩梭人真好!

看來,要讓“重男輕女”現象徹底消失,從父系社會回歸母系社會,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悲觀的是:據民族志調查顯示,多數(3/4以上)傳統社會采用父系制(即實行從夫居,并按父系組成血緣群體,壓倒性的證據顯示,在直到現代之前的整個人類歷史上,父系制始終是主流和常態,母系制只是特殊條件下的例外。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Day15 奇諾族的故事3 “由于早期繁殖速度很快,我們的族群迅速壯大起來,族人也開始長出各種不同的鼻子。這些鼻子...
    大寶醬閱讀 237評論 0 0
  • 四 樂樂在聽歌《世上只有媽媽好》,突然摟著我親了又親,撒嬌地說:“媽媽,我最愛你了!”“媽媽也愛你啊!”我幸福地回...
    玲瓏簡書閱讀 284評論 0 0
  • 離著最漂亮的110斤越來越遠了 今天上午下了好大的雨,老王,我想你,愿你一切安好。 我愛你。
    蓬蓬蓬的毛毛熊閱讀 112評論 1 0
  • 1 一直以來覺得自己都是運氣不錯的姑娘,只要想干某件事,老天都會特意眷顧,當然高考除外。大學畢業,進了現在的公司,...
    桃小夭3199閱讀 450評論 4 5
  • 2017年,我做了一個決定。 去學塔羅。 沒有為什么,單純的喜歡了。 1.1號開始學習。 1.6號師父幫我抽牌靈。...
    不知冬閱讀 337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