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日期:2018年01月03日
農歷:十一月十七
星期:三? ? ? 天氣:晴
讀經人員:煒圣,煒圣媽
煒圣:5周7個月
系統讀經:第六十八周第三天
親子讀經內容:《黃帝內經》陰陽別論篇第七,復習《唐詩三百首》6-10首,《孫子兵法》勢篇第五,《新概念英語》Lesson23。
煒圣媽學習英語:Lesson73,Lesson9。
精彩早課:呂小云~我是一個準外婆,我不愿意帶外孫,我覺得我沒有錯。
和漳州家人一起學習:《易經》1-21卦。
背誦詩詞啟蒙:《飲酒》《雜詩》。
? ? ? ? 今天小云老師講了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課題,關于老人家幫忙帶孫子或者外孫是應該的嗎?這個問題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應該的,覺得應該的人都是從小習慣了索取,父母給了太多,他們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感恩。
? ? ? ? 我們的父母包括我們這一代的人,因為自己從小吃過很多苦,那時的經濟也不好,條件也差,就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感覺:我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再吃那種苦了,我要給孩子創造優越的條件,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讓孩子過得好。就是因為這樣導致了許多孩子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也覺得這些都是父母應該做的,應該給的。他們不懂得父母的辛勞,不知道這些都是父母的愛,因為他們沒有體驗過那種沒飯吃沒衣穿的日子,所以也無法明白。這些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他們依然不懂得為人父母,而是把這一切扔給年邁的父母,做得不好還會被說,這就是這樣愛孩子導致的結果。當然,這些都是大多數人,也會有一些人是例外,或者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會碰到懂得感恩的人,在別人身上學到如何為人父母,如何為人子女。
? ? ? ? 現在的年輕人也會覺得老人幫忙帶孫子是應該的,他們雖然從小沒吃過苦,但是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這些年輕人從小享受慣了,有了孩子之后,他們自己還是沒長大的孩子,又怎么懂得照顧孩子。其實關鍵還是父母從小對孩子的教育不對,現在父母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只關心孩子在技能上的培養,卻忽視了孩子忠孝仁智禮儀信方面的培養,教育的方向錯了,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一個人可以沒才,但是不能沒德。一個人品德出現了問題,仁義道德出現了問題,那這個人即使才華出眾,最終也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 ? ? ? 老人家幫忙帶孫子到底應不應該呢?不應該!他們為了孩子已經付出了自己的大半生的心血,而他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照顧好自己,把自己照顧好了就是在給兒孫積福。父母有責任帶自己的孩子,但沒有義務照顧孫子,他們的孫子是你的孩子,本就該你自己來帶,憑什么要求老人家來帶呢?如果他們愿意幫忙帶,你要懂得感恩,也要懂得知足,孩子沒帶好也要怪父母,孩子沒教育好也要怪父母,這是什么邏輯思維?
? ? ? ? 我們從家庭教育五行觀念來分析:對于隔代帶孩子,盡量不要做。隔代,在中國文化中,是克的關系。爺爺奶奶生本代,本代生下代,隔生為克。很多爺爺奶奶不懂教育,不愛學習,只會寵,所以,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基本上都有問題。如果愛,加上一個“寵”字,那就是害。在家里,把孩子當龍種,嬌寵過度,這樣的孩子基本不行了。
? ? ? ? 我們如果懂得這些基本道理,懂得父母給的一切我們都要心存感恩,那么,我們的家庭還會出現不和諧的場景嗎?我們的家還會不幸福嗎?老人家付出的一切我們要知足,要感恩,畢竟我們也會老去,到了那個時候,我們的兒女也這樣對我們,畢竟孩子是受了我們身教的影響。反之,我們用感恩的心來行事,用感恩的心來對待每個人,包括我們的家人,我們的孩子也能感受得到,也會學到,這樣良性循環,我們的子子孫孫必將獲得幸福的生活!幸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