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育考試上過的那些年

這些天朋友圈都在被江蘇湖北支援西部減招本省高考生源的消息刷屏,各個群里忽然冒出來一張張各省市招生比例的表格,朋友圈開始貼家長去教育廳游行的圖片,連手機都收到10086發來教育部安撫民心的短信。

我沒有在這方面有特別細節關注,但我想即便沒有支援西部做減招擋箭,也會其他因素往教育考試的不公平上偏斜。我們所經歷過的教育考試,本身就是小范圍內的相對公平,每個最終拿到文憑走進社會的人都曾一路過關斬將被教育考試上過。


我小學升初中的時候,95年還不像現在要靠劃學區升學的,但也經歷了一次教育改革模糊階段的風波。

小學時候我學習很好,但家里很窮,父母一直希望我能一路考上重點中學大學,對于一輩子因為沒有文化導致命運不能扭轉的五零后父母來說,他們所有的希望都是想讓孩子通過讀書這枚途徑不要重蹈自己的苦日子。

我之前每年都是靠考語數兩科分數擇優錄取才能進省市重點的,輪到我那一年,教育部突然改革要取消小升初統考,改成由班主任推薦學習成績優秀的去省重點一中,如果沒有被班主任選上,就只能去其他二中三中或者更差的中學。

意料之中,班主任并沒選我,而是選了比我學習差但是家里有份量的同學。雖然每次我期中期末都沒落過前五名,雖然我參加了奧數作文各種競賽也捧過獎,雖然我的記錄里沒有任何違紀污點,但是我家沒有錢也沒有權。

我被擋在推薦大門外和被選上的孩子隔著的這道門的界限,就像每次我去參加競賽補課后看到接孩子的家長們,我的父親依著破舊的28自行車蹲在路邊抽煙,和對面其他非官即富的父母自然而然的劃分了界限,是一樣的畫面感。

母親對我說,我們沒上一中上其他中學以后也能考上大學,這只是通過同樣結果的另一條路。人這一輩子有很多節骨眼,準備好了的該你的就是你的,拐幾個彎還是能到,沒有準備好就怎么也輪不上你。

不久后就出了歷史上轟動的一次家長圍攻教育局的事件,教育局以“改革尚未成熟”為由重新恢復了全省小升初的統考,那些曾經拋棄了我們的老師們著急了,因為恢復統考還是要找回這些能考的上重點的孩子幫他們拉實際指標,我因此慶幸又回去參加了統考,并如愿考上了一中。


省重點中學的環境也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學風濃厚,還是有之前小學里學習差到考不到兩位數的孩子也能通過交贊助費的方式大搖大擺的進去,當然也有從各個貧困縣城里通過努力擠破腦袋拔尖進來的優等生,班里的人數從五十增到六十增到八十,真正考進來的就那么三四分之一,大部分人都是要靠“支援建設學校”的名義進了班級。

這樣看來,我已經原諒那個沒有推薦我進重點的小學班主任了,畢竟錢進中學口袋里也是進,進小學口袋里也是進,何必為了些沒錢小孩的前程癟了自己的錢袋。

在一中這個神奇的省重點的初高中六年里,學習差距就跟社會貧富差距似的,永遠出現中間斷層,有學習拼命的,就有學的不要命的,有考個幾分的,就有敢考鴨蛋交白卷的。

所有家長都想往一中這個省重點里擠,都覺得進去了就相當于一只腳踏進了大學,他們相信省重點的學習風氣和教學質量,以為就算考零分只要在一中校園里混一混也能像螃蟹進入陽澄湖洗個澡一樣,撈出來裹個盒子價格就不一樣了。

他們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并不知道朱和墨攪和在了一起,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我有看到曾經門門滿分的孩子一步步被墨拉犧牲落了榜,漸漸不求上進沒考上大學甚至得了抑郁癥毀掉一生,也有看到父母傾家蕩產交昂貴的建校費為了差一分兩分的孩子進一中,他們也不乏有懂事努力的最終成了赤金,殺出一匹黑馬甚至考上了一本。但大多數人都沒能改變自身的命運,學習成績好的還是能上一本重點,學習成績差的還是能靠家里的錢搞個大學上上,有錢甚至可以混個外國的洋學校的證。

我看到了學習環境和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也看到了成長叛逆期內心的力量對環境的相融和抵抗,但真正能走什么樣的人生最終還取決于我們是否成熟的內心。


2001年我那一年高考不是“減招”而是第一次趕上了大規模“擴招”。

那是個好的時代,大學的門檻突然降低了,多了50%的名額讓很多人趕上了車,50%是個天量的數字。那也是個不好的時代,因為擴招的結果,等待我們的是畢業后洶涌的大學生必須第一次面臨找飯碗的競爭。

你可能和在同一個國度用同一張試卷經歷過同樣十二年寒窗的同學上同一所大學進同一個專業,甚至睡同一個寢室,但當看到你的錄取總分數都能比對方高出一百分的差距時,你也會感受到京津滬等地域性優越感帶來的沖擊,高考原來也不過是狹隘意義上的公平考試而已。

大學像一座被高考教育禁欲了十二年放出來的游樂場,很多人都不想再碰厚厚的課本和沒完沒了的考試學習了,但也有在十八歲突然成熟開竅的早早就為未來人生做好了鋪墊規劃。

我有看到曾經考超重點線百十分的優秀學生大學打游戲打到退學的,也有看到認真思考人生未來有力量重新改變專業選擇的,我有看到在懵懂青春為了不值錢的愛情跳樓自殺斷送一生的,也有看到利用別人玩的時間參與社會工作早早積累了經驗畢業后被很多公司搶著要的。

那第一文憑的意義終于還是在找工作的時候凸顯出了它的重要性。一個能力特強優先拿到offer卻沒拿到學位證的同學來蘇安頓好后,被發現沒有學位證而赤裸裸的被HR擋在了大門外,第二天他就不得不繼續去人才市場重新找工作。我當時覺得他好可憐,一個能力那么強的人卻因為一紙文憑被刷掉了,然而幾年后,他已經成了身價不菲的創業公司老板。

那張追尋了十二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卻又被玩弄掉的一紙學位,最終還是要靠能力說話才能在社會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結局難料的小說,這個世界善意的一面就在于,我們在每每想為不公平發聲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不得不為此前進的動力和縮短差距的目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