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我收到了朋友的求救信,倒不是錢沒帶夠被扣押在飯店這種事,而是關于職場人際關系方面的。
我這位朋友有幸在一家國企任職,雖然只是一名基層的員工,但也是靠硬實力拼來的。然而就在我們對他的祝福尚未涼透時,他就開始向我們倒苦水了。
眾所周知,國企一向等級森嚴、人心復雜,即使僅僅是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其內部政治紛爭的激烈程度,不管是紙牌屋還是麻將屋,都得靠邊站。
其實朋友的求助并非是第一次,而這一次似乎特別的嚴重,因為他甚至直接要求我給他推薦一本處理人際關系的書。
我實在沒耐心聽他報告政治斗爭的戰報,直接說道:“你本身就有硬實力,又不是靠關系進去的,為什么不發揮自己的優勢,反而要借助歪門邪道的東西呢?”
“你也知道啊,在這種地方,有實力沒人脈,永遠也混不出個頭哇!”
我幾乎能想象他“哇”的一聲哭出來的樣子,于是勸解道:“你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一個人,精通各種社交技巧,堪稱是社交達人,你會和他建立什么樣的關系呢?”
朋友想了想,說道:“就維持一般的關系吧,但不會成為朋友?!?/p>
“所以你也不會想成為那樣的人,是吧?!?/p>
朋友一時語塞,隨后又說道:“我不是要成為那種人,只是想學一些技巧,用來自保?!?/p>
看來以朋友目前的情況,像平時那樣講道理是行不通了,于是我又問道:“你應該看過《士兵突擊》吧。”
“看過啊,電視劇和小說我都看過好幾遍?!?/p>
“里面的兩個主要角色,許三多和成才,在剛開始進入軍隊的時候,兩個人的人際關系是個什么情況。”
“成才是個人精,懂得人情世故,所以混得很好。許三多就是個愣頭青,除了班長之外,誰都不待見他?!?/p>
“后來這兩個人的發展,我不說你也很清楚吧?”
朋友陷入了沉默,因為他知道,人精成才一度陷入了人生低谷,而愣頭青許三多則獲得了大多數人的尊重。
我不失時機地問:“為什么會這樣呢?”
朋友卻依然在困惑:“是啊,為什么呢?”
看來他心里的某個東西,已經在發生動搖了,于是我乘勝追擊:“成才大概就像你所渴望的那樣,會來事,懂人情,但要知道,他面對的,不再是鄉下的農民,而是經歷了幾十年摸爬滾打的社會人。在他們看來,成才的小伎倆只需要稍微應付即可,然而一旦有什么事發生,真正肯幫他的人,又有多少呢?”
“只有許三多一個人?!?/p>
“再來看看許三多,他參軍沒有什么目的,只是因為班長對他好,所以要報答班長。由于不懂人情世故,因此很多在他看來出于好意的行動,實際上給很多人造成了困擾。但這沒有動搖他的信念,直到他明白,要給班長長臉,才算是對班長好,于是他開始苦練基本功,最終讓所有人刮目相看?!?/p>
朋友看似就要被我說服了,但他還在堅持抵抗:“那是虛構的故事啊……”
“那我們來說點實際的,在你們企業,要和誰搞好關系有用?總不至于是你辦公室那些大媽吧?當然得是領導。的確,論溜須拍馬,你比不多那些老油條,但領導真的需要的是這種人嗎?順風順水的時候,養著這幫閑人倒是無所謂,一旦企業出現什么困難,最先被拋棄的,只能是他們?!?/p>
見朋友沒有回應,我便繼續說道:“所以啊,你根本不需要去學什么人際關系秘技,你只要認真做好手上的工作,做出成績,做到極致,總會被別人看到的。即便那家企業從上到下烏煙瘴氣,但至少你鍛煉了業務能力,到哪里都是被需要的人才。如果你轉而向你厭惡的人學習,不是最終會成為你厭惡的那種人嗎?”
最終,朋友總算是接受了我的建議,并說我的話讓他得到了很多啟發。
正如《士兵突擊》里團長說過的“想要和得到,中間是做到”,很多人僅僅只關注“做到”,卻忽略了如果“想要”發生了偏轉,那么即使“做到”極致,最終“得到”的可能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愿我的朋友能為他真正“想要”的東西,去拼搏奮斗!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