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實用又好玩,英語零級生示范小學生英語走天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個年頭,英語過四六級的一石頭能砸到兩打,專業八級托福雅思高手滿地跑,但是路上碰到個老外問路可能沒有幾個說得清楚。又或者工作上英語應付有余,但出國門點個菜問個路反而不知道怎么開口。網上一查“提高英語口語”出現大堆秘籍,但是說老實話,多少人能堅持下來呢,更何況再厲害的武功也不是人人適合而且能練成蓋世高手啊。

其實成年人學外語之所以學得比較辛苦,是因為我們克服不了必須從最低入門的心理關口。在潛意識里,大人會想:我都這么老了,可不能說得像人家小學生的水平一樣!于是高標準嚴要求自己,必須發音純正、語法正確、用詞精準、慣語地道。可是還沒學會走路又怎么可能會跑呢?不拋棄這些所謂的自尊心,啞巴英語就不能治好。

本來嘛,我這個英語零級的人來說這個,根本一點說服力都沒有。因為缺乏考試的必要,我的詞匯量如同小學生,近義詞之間向來混著用,經常忘掉某東西怎么說,語法更是亂七八糟。可是我臉皮厚還天生話癆,敢靠這個賣嘴皮子混飯吃,人緣還不錯。其實在最實用的地方根本不需要多少詞匯量,語法不對沒關系意思明白就好,發音不準也不打緊因為比你發音差十倍的大有人在。

寫這篇東西前我稍微搜了一下網上的高招,覺得怎么大家都這么厲害,好像個個都奔著變成native speaker的宏偉目標走。 去裝高逼格也不是壞事兒,不過不適合我這種不肯下苦功的懶人。我這口爛英文能被人問“你是這兒長大的嗎”已經臉上三條線,覺得很榮幸了,干嘛非得學得跟native speaker一樣?就算從小在狼窩里長大的狼孩,在其它狼眼里也不是狼吧。

我水平太低沒有本事教人,而且就算有也不一定人人適合。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為什么你應該對自己的口語能力產生信心。找到自信了,自然就敢開口。開口多了,自然就有進步,面對老外時就不會老怕說得不好而不明覺厲,而是會像對待普通人一樣把注意力放在真正需要交流的事情上。雖然我沒有考過口語試,不過我相信這份自信和一定會給你加分。

好,廢話說完,現在轉正題。

背的單詞用不上

雖然嘴巴和腦袋都長在你身上,但是說母語時都只需要想內容不需要考慮話怎么說,所以通常步調比較相近。不過腦袋能干的事是一個定量,因為缺乏母語人的intuition,到了說外語時需要分花一份精神去把母語內容轉化成外語。于是大多數人都會像哆啦A夢關鍵時刻找不到最需要的法寶一樣,正確的字和句子一開口就不知道丟哪兒去了。如果要裝native speaker,可能就得愣在那里或者嗯嗯啊啊地半天說不出話來。除非是美女帥哥,否則沒多少人喜歡和一個這樣說話的人繼續聊下去吧?

如果你喜歡看電視,你應該能發現其實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字詞都是很常見的,多數字你在小學已經認識了。當話到了嘴邊,往往蹦出來的就是你最熟悉最會用最印象深刻的字詞。那些死記硬背的東西,在沒有具體情景的狀況下,就算理解了也不是你的

我沒有反對背單詞的意思,特別要對付考試的話。問題是無論背了多少,真正用起來都可能找不到,何況再怎么背也還是有可能碰到不會的啊。另外如果非得背,你又如何判斷背哪些有用呢?背到哪里是個頭呢?

其實口語要有進步,只能像小孩子學說話一樣學起,通過不斷地講來擴充自己會用的詞匯量,這樣積累下來的字詞才真正是你的。與其花時間精神背一些不知道用不用得上的東西,還不如去陪陪家人,或者去吃喝玩樂。

如果對方說了一個你不明白或者分不清的字,就問一下別人好了。為了面子不肯問問題,絕對不會進步。而且在對話中學到的字,比你背一百遍都記得牢。

你猜、你猜、你猜猜猜!

跟人聊天一時想不出來那個叫什么,直接說“I don't remember what it's called”就好,不必尷尬。誰都有忘詞兒的時候,更何況是學外語的呢?

也可以很簡單地、用你自己的方式解釋一下。例如:

小品 skit:mini sitcom

開胸針織衫 cardigan: knitted sweater that ?buttons down in the front

偉哥 Viagra: a drug that makes you better in bed 。同理,古代的春藥就說Chinese herbal Viagra好了。

狗仔隊Paparazzi: reporters that chase after celebrities

散光 astigmatism: an eye problem where you see double

這些名詞后面加that、which、where、who加以描述的句子,小學教材里面稱為“twin sentence”。別的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這種句里藏句超好用!

從邏輯上來說,英語的這種結構更直接。因為當我們想描述一樣東西的時候,首先想起的是把那樣東西歸類,然后再加細節或者特性。

舉個栗子:如果要解釋食蟻獸armadillo給一個外星人聽,應該先說這是一種動物,然后說明這動物是吃螞蟻的。這樣就變成了“an animal that eats ants”。

有時候一時不知道那東西統稱什么,就用“那啥”(stuff、thing/thingy)。就像防曬霜 sunblock就可以是“the stuff that you put on your face to prevent sun burn”。

電視節目上不是經常有一個游戲,把一個字詞給游戲的一方看,要用肢體語言或者描述的方法讓另外一方猜,但是不能提到那個字。跟人聊天找不到字詞的時候就當玩這個猜謎游戲好了,還可以順道看看對方聰明不呢。

一個字當三個字用

既然詞匯量不大,就得學會一個當三個用。不要以為只有中文可以一字多義,英文里面很多小學生都會的字也能表達復雜的意思。

Wow your friends 讓朋友覺得你很逼(驚訝地“哇”一聲)

Stop babying him ?別把他當小孩看

Pretty up the room 把房間弄漂亮點

Sorry, my bad. ?對不起,是我不對

No can do 不行/我也沒法子

People person 很合群的人

Sugar mama 倒貼男人的女人

Go bananas / nuts 瘋了似的

Beat it 馬上走人

He makes me sick 他惡心死我了(簡直是個變態pervert)

比起又長又難記的字,這些淺字更容易吸收,更容易學會運用。idiom也好,slang也好,看到簡單的就收了吧,不是比你背那些復雜又少用的字強得多了嗎?和人講話冒出那么些big words,就像一個老外在你面前說話文縐縐的,你也會覺得有點奇怪吧?

Chinglish也很棒!

雖然英語和中文在語法時態詞義發音這些方面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其實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相似之處已經足夠幫助對方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

例如有人從后面撞到我的車了(“Someone rear ended my car”)。不過就算你講“Someone from behind hit my car”或者“Someone hit my car from the back”,意思同樣清楚。

又或者朋友手頭緊準備變賣些東西,你想問問他出價多少:“how much do you want to sell this for?”按照中文語序“你想把這東西賣多少錢”照譯成“you want to sell this for much?”這樣保證人家也懂的。如果價太狠,把第二句問號改成感嘆號,意思馬上變成“(再說一遍)你要賣多少錢來著?”

那些被人詬病的中式英語Chinglish,其實除了好笑以外,拿出來行走江湖也比兩手空空的好。必須承認,我們再怎么努力,思維也跳脫不了中文模式。時態還好,像He She 和單復數這些中文沒有的東西,說錯太容易了。

舉個反例。我家小孩兒跟學校里的童鞋混多了,即使家里堅持只講中文,他們的話里也不時開始出現英式中文。例如“我不跟姐姐玩如果她吃了我的餅干”(I don't want to play with sister if she eats my cookie),還有自己犯傻了說“傻我”(silly me),問我“你最喜歡的裙子是什么在衣帽間里”(What's your favorite dress in the closet?),等等。可是這并不妨礙兩姐弟吵架,跟我頂嘴。

我們笑老外說的中文蹩腳,多數時候是一種善意的玩笑。中文博大精深,咱們尚且學得那么辛苦,老外學不好是自然。那么反過來,我們發明出Chinglish就很容易理解。不必因此妄自菲薄,也別一錯了就不停“sorry sorry sorry”或者“no no no”,簡單一句“excuse me”來個自我糾正就好。跟人交流把事情說得雙方都明白就好了,錯了又有什么關系?

把想象力拿出來!

除了肢體語言外,用常見的事物簡單比喻甚至夸張,也能讓人迅速理解你的意思。

例如前一陣子寒流很多地方都下冰雹。如果想跟人聊天氣但又不知道冰雹叫hail,那就說“yesterday it rained mini ice cubes.”大小可能有出入,但是把冰雹形容成下迷你冰塊也很形象嘛。

又例如看到松獅狗Chow Chow,可以試試解釋成bear dog;批評某種做法治標不治本,那就是bandaid;皮膚狀況太差如我,就只能說是sand paper;肉煮太久韌得咬不動,吃起來會像口香糖 gum;小孩子挑食太瘦,就是一根筷子chopstick 或者牙簽toothpick;味道太臭,除了smelly stinky funky 還可以直接形容為gym socks,feet,baby diaper,rotten egg等等。

反過來,在英文里面也有一些很形象的比喻:

Throw me over the bus 我被人坑了/出賣了(都被人扔下巴士了,可想有多慘)

Fat finger (因為手指太肥)打錯字

Can you hook me up with David? 能幫我約David嗎?(大家勾搭勾搭…想不想歪隨你)

I am toast 我死定了(面包爐準備……)

In a split second 說時遲 那時快(一秒都不夠夠快吧?)

不要被應試教育榨干你的想象力,它的用處無處不在。即使要考試沒辦法一定得背單詞,想象力也可以讓你把東西記得更牢。

【結語】

今天參加家長會,發現某位一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到達二年級水平,相信沒多久就可以超過我了。很高興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長江后浪推前浪是應該的。雖然我不奢望她的中文能夠讓她在這里賺贊賺粉絲,不過相信如果她學會用同樣的思路,也一樣做到可以闖蕩中文世界沒問題。

要不要你也來試試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