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閱讀之減肥——糖

糖.png

概覽

糖為什么讓我們發胖?
糖的分類
糖的種類詳解
糖的好處
糖的其它壞處
糖為什么讓我們上癮
怎么吃
哪些食物推薦吃

糖為什么讓我們發胖?

糖控制胰島素,胰島素控制我們變胖。

食用易消化、富含糖類的食物會刺激胰島素分泌。

胰島素分泌水平主要由我們攝取的糖類決定。我們攝取的糖類越多、越容易被消化;越甜,我們最終分泌的胰島素就越多;所以脂肪就這樣留在了脂肪細胞中。

肥胖歸根到底是激素失衡,而不是卡路里失衡造成的

當胰島素水平提高時,我們就儲存脂肪;當胰島素下降時,我們就調用脂肪作為燃料。

糖怎么變成脂肪的

糖質能夠提供能量,在體內被消化酶分解后會成為葡萄糖,這個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就是我們說的血糖值。血糖值上升是由于體內對抗胰島素的各種激素分泌過多,加速糖原分解而造成。胰島素的作用就是將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轉運入肝臟、肌肉和脂肪等組織的細胞中。

但是,這些細胞的存儲量是有限制的。于是,超出的血糖就會轉化成中性脂肪,最終形成脂肪細胞。這就是產生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的原因。

糖質吸收過程和變胖的關系

01 食用含糖量多的米飯、面包等
02 糖質在腸道和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為葡萄糖
03 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肝臟等細胞吸收葡萄糖
04 血糖下降,胰臟繼續分泌胰島素,但總量下降
05 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加,導致血糖上升
06 剩下的葡萄糖轉化成糖原,暫時貯存在肝臟和肌肉細胞中
07 此外,剩余的葡萄糖累積成脂肪細胞,成為中性脂肪
08 中性脂肪增多,最終形成脂肪細胞,人體就變胖了

糖的分類

按照分子結構和性質分類

單糖、雙糖和多糖,此外也包括糖的衍生物——糖醇類物質。

1.單糖

(1)葡萄糖
(2)果糖
(3)半乳糖
(4)其他單糖 除了上述三種重要的己糖外,食物中還有少量的戊糖,如核糖、脫氧核糖、阿拉伯糖和木糖。前兩種糖動物體內可以合成,后幾種糖主要存在于水果和根莖類蔬菜中。

2.雙糖

(1)蔗糖
(2)麥芽糖
(3)乳糖

3.多糖

(1)淀粉
(2)糊精
(3)糖原
(4)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
(5)果膠

4.糖的衍生物

糖醇是糖的衍生物,由單糖或多糖加氫而成,也有天然存在的。在食品工業中常用其代替蔗糖作為甜味劑使用,營養上也有其獨特的作用。食品中的糖醇主要包括如下幾種。

(1)山梨糖醇
(2)木糖醇
(3)麥芽糖醇

天然糖:存在于食物中的糖,比如大米、白面還有荔枝等水果。
添加糖:在食品生產和制備過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及糖漿,包括單糖和雙糖,常見的有果糖、葡萄糖、蔗糖(白砂糖、綿白糖、紅糖等都是蔗糖)等,主要用于生產加工飲料、果汁、甜點和糖果等食品。

按照聚合度不同分類

image.png

不同糖分類對減肥的影響

單糖和雙糖不好,快速刺激胰島素分泌,使得血糖快速升高,時間長了容易得糖尿病。

復合糖(淀粉多糖),根據是否有膳食纖維,再分成好和壞。

大米白面就是壞的,在腸道里面會被快速的消化吸收,產生高血糖。

加入了膳食纖維的淀粉多糖,稱為全谷類的食物或是粗糧,消化吸收速度比較慢。

食用易消化、富含糖類的食物會刺激胰島素分泌

糖的各類詳解

單糖

葡萄糖

比其它單糖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其它糖類都必須先轉化為葡萄糖等單糖后,才能被人體組織所吸引利用。

過多攝入會造成胃腸消化酶分泌功能下降,消化功能減退。

果糖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糖(甜味劑除外),果糖是升糖指數最低的糖,食用后血糖上升慢。

但果糖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為果糖不會帶來明顯的飽腹感,很容易吃過量。
攝入過多的話,會在肝臟中合成脂肪。

食用一定數量完整的、不去皮的新鮮水果是有益的,但你要盡量減少果汁和冰沙的消耗量,因為它們已被剔除了纖維。纖維在通過小腸時大部分還未消化,所以,它不僅能減緩機體對糖的吸收,還能為潛藏在大腸中的幾萬億益生菌帶來食物。

存在于水果蜂蜜中,為白色晶體。果糖是糖類中最甜的一種,食品中的果糖在人體內轉變為肝糖,然后再分解為葡萄糖,所以在整個血液循環中果糖含量很低。果糖代謝不受胰島素制約,故糖尿病人可食用果糖。但大量攝入果糖,容易出現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以及不同血管區的血管擴張現象。

半乳糖

由乳糖分解而來,為白色結晶,具有甜味,在人體內轉變成肝糖后被利用。

雙糖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最多,果實中也有,作為食品原料的白砂糖、紅糖就是蔗糖。蔗糖攝入過高,容易引發糖尿病、齲齒,甚至動脈硬化等疾病。

紅糖

紅糖:通過把從植物中榨取的汁液進行過濾、熬煮、干燥等簡單處理而制成。

白糖

白糖:在紅糖的基礎上,進行純化、脫色、除雜質后而制成。白糖經過提純加工,純度高、甜味高,除了蔗糖和水以久就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不能多吃,紅糖含糖量在86%~88%,精制成白糖和冰糖后含糖量高達99.5%以上。

麥芽糖

乳糖

存在于哺乳動物的乳汁中。乳糖是嬰兒主要食用的糖類物質,隨著年齡的增長,腸道中的乳糖酶活性下降,因而很多成年人食用大量的乳糖后,不易消化,即出現乳糖不耐癥。

多糖

多糖中一部分可被人體消化吸收,如淀粉、糊精、糖原等;而另一部分則不被人體消化吸收,如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果膠等。食品中常用的多糖如下。

淀粉

糊精

糊精是淀粉的水解產物,通常糊精的分子大小是淀粉的1/5。糊精與淀粉不同,它具有易溶于水、強烈保水及易于消化等特點,在食品工業中常被用來增稠、穩定或保水。

糖原

糖原也稱動物淀粉,在肝臟和肌肉中合成并貯存,是一種含有許多葡萄糖分子和支鏈的動物多糖。食物中糖原含量很少,因此它不是有意義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來源。

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

廣泛存在于植物組織中,詳細性狀見本章第五節膳食纖維部分。

果膠

果膠是植物細胞壁的成分之一,存在于相鄰細胞壁的中膠層??蓪⑺a成果醬、果凍、果糕等制品。

糖的衍生物

糖醇是糖的衍生物,由單糖或多糖加氫而成,也有天然存在的。在食品工業中常用其代替蔗糖作為甜味劑使用,營養上也有其獨特的作用。食品中的糖醇主要包括如下幾種。

山梨糖醇

工業上將葡萄糖氫化,使其醛基轉化為醇基,其特點是代謝時可轉化為果糖,而不變成葡萄糖,不受胰島素控制,食后不升高血糖,因而適用于糖尿病患者使用。

木糖醇

存在于多種水果、蔬菜中,其甜度及氧化功能與蔗糖相似,但代謝不受胰島素調節,可被糖尿病患者食用。此外,木糖醇不能被口腔細菌發酵,因對牙齒無傷害,可用作無糖糖果中防止齲齒的甜味劑。

麥芽糖醇

是非能源物質,不升高血糖,也不增加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含量,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甜味劑。也不能被微生物利用,故也能防止齲齒。

糖的好處

  • 供能和節約蛋白質
  • 構成機體組織
  • 維持神經系統的功能和解毒作用
  • 抗生酮作用
  • 有益腸道蠕動的功能
  • 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
  • 碳水化合物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和輔助材料

糖的其它壞處

糖會改變激素的運行方式

糖對激素受體的生化影響直接相關,糖會干擾激素受體,使我們對胰島素反應遲鈍。一旦人體產生胰島素抵抗,血糖水平就會居高不下,導致糖尿病和所有相關疾病,包括體重增加、循環障礙及性功能障礙。

糖也會干擾激素信號,堵塞營養通道,弱化骨骼和肌肉,減緩神經通信,損傷情緒和記憶,導致癡呆。

糖化:糖有害無益的原因

糖一旦溶解在水里,就會與皮膚表面的蛋白質發生反應,形成不穩定的化學鍵。當你把粘在一起的手指奮力分開時,你就會感覺到這些化學鍵遭到了破壞。糖粘在東西上的過程叫作“糖化”。

糖蛋白交聯硬化人體組織的臨床意義巨大且深遠。交聯硬化會導致動脈的半滲透性表面變成不可滲透的墻壁,阻止營養物質從血流中滲出。如果營養物質無法從血液中逸出,你認為它們會去哪里呢?當然是吸附在動脈內壁上。如果脂蛋白沉積在動脈內壁上,就會引來白細胞,形成血栓或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

糖會影響循環系統

如果你患有糖尿病,你生下的孩子患嚴重出生缺陷的風險就會是正常群體的10倍。

影響情緒

甜食會讓人產生愉悅感,也會產生負面情緒。適量吃甜食確實會讓人愉悅、高興,但是糖攝入過量的話,其作用恰好相反。糖代謝時會消耗B族維生素,糖攝入過多會消耗大量B族維生素,缺少B族維生素會產生精神、神經方面不好的負面的反應,比如抑郁情緒。

糖造成長胖的其它原因

糖會增加食欲,也會引發肥胖。
糖會讓人產生飽腹感,也會影響正餐。

糖會導致2型糖尿病

糖為什么讓我們上癮

多巴胺獎賞機制

糖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對大腦的獎賞機制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想獲取更多,上次糖的份量已經不能讓我們滿足的時候,下次只能獲取更多的糖。

我們吃的糖越多,我們對糖的耐受度也在增加,就越嘗不到甜味;我們越嘗不到甜味,吃的糖就越多。

在現代社會中隨處可見的高糖飲食對這些受體產生超常刺激,使大腦產生超常的獎賞信號,有可能推翻自我控制機制,讓人上癮。

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人生早期接觸糖會對大腦產生持續性的影響,使人更容易產生化學依賴。糖作為一種強大的表觀遺傳教練,會指導下一代基因構建出天生渴望甜食的大腦。

味道好

糖比其他毒品更容易讓人上癮,因為它的味道更好。

糖是一種“完美的物質”,“它讓繁忙的生活變得輕松,模糊了工作和休息的界限;與復合碳水化合物食物相比,它更能挑動感官,使人滿足;它能夠和其他食物完美搭配,而這些食物往往也含糖。

本能

舌頭、上顎和食道內都有甜味接收器,哪怕只有一點點的甜味,也能被接收器準確捕捉,送往大腦的邊緣區域。

令人愉悅和產生好的情緒

怎么吃

盡量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

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包括:白糖、白米、白面(“三白”)、含糖飲料、西餐甜點、糯米、發面食物(包括全麥)、餅干、多數早餐麥片、土豆,個別水果如西瓜、菠蘿和葡萄等。

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包括:豆類、多數蔬菜、藜麥、燕麥、蕎麥、山藥、含油種子類、不太甜的水果等。

挑選材料

  • 從食譜中去掉所有添加的糖

  • 不要將這些糖替換為人工甜味劑

不吃將糖(或甜味劑)列在成分表前幾位的食品

大約有40種糖被用于食品加工,包括麥芽糖、甜菜糖、糙米糖漿、甘蔗汁、玉米甜味料、糊精、葡萄糖、低聚果糖、濃縮果汁、淀粉糖漿、蔗糖、轉化糖、聚葡萄糖、蔗糖等等。

我再重復一遍:糖就是糖。有機糖也是糖。至于不含熱量的甜味劑,如阿斯巴甜和甜蜜素,實驗(在動物和人身上)表明改吃人工甜味素不會減輕體重,原因尚不明確??赡苁且驗橛锰鹞堆a償來欺騙大腦會刺激人對糖的渴求。

自然界中尋甜食

糖總是與纖維素相生相伴的。纖維素可以減緩糖的吸收,在人未及吸收過多熱量之前就產生飽足感。正因如此,吃水果比喝果汁來得健康

欺騙身體的成分不要吃

比如說人工甜味劑和增味劑,人工淀粉和油脂,味精、組織改良劑等。

哪些食物推薦吃

豆類、多數蔬菜、藜麥、燕麥、蕎麥、山藥、含油種子類、不太甜的水果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