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生下來,再活下去。
也有人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在浩瀚的宇宙里,蕓蕓眾生似飛,或跑,或走著,好像都是迫于生存,亦或忙于生活。
我把千千萬萬人的生活分為三種。
第一種,也是最常見的一種。
因為經濟不允許,而一直忽略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比如:買衣服時,不買喜歡的,因為太貴,只買相對喜歡的,因為性價比高。
再比如:吃飯時,不挑美味的,因為成本太高,只撿可口的,因為可以隨時滿足自己的渭,也怕把胃養(yǎng)叼了,再也吞不下粗茶淡飯。
畢竟錦衣玉食的日子不會用難捱倆字來形容。
又比如:上班時,下班待在家,因為沒時間去玩,不難理解,誰還沒有一份壓力大,強度大的工作。
假期了還是待在家,因為周邊游沒吸引力,上班路上早都一睹風采了。
遠一點,考慮成本,交通費、住宿費、景點門票費等等,最終以假期人太多不宜遠行為由,而在家窩著刷劇、逛網上商城,直到把時間打發(fā)掉。
又陷入上班,假期,宅男宅女的輪回中。
這可能是大多數(shù)人都曾經歷過的一種人生常態(tài),不同的是,有的人只讓它存在一陣子,有的人卻如影隨形,隱忍一生。
如果剛畢業(yè)時,或者30歲之前,經歷這種生活,那都不叫什么,誰的青春不曾苦逼過?
不偷不搶,用自己雙手在去創(chuàng)造自己想要生活的路上,苦一點又何妨?
但過了30歲之后,如果還是延續(xù)這個狀態(tài),恐怕大多數(shù)人對此報以的大多是不解而不是理解了吧!
第二種,自己經濟能力有限,卻一直寄希望于別人,希望通過身邊人的援助來達到自己心中的念想。
如:營造一種氛圍,進行道德綁架,總覺得你身為他身邊最親近的人,看到他命運不佳時,應該第一時間不求回報地伸出援手,“見死不救”就是你道德有缺陷。
這樣一種道德捆綁,把兩個本該自己掌控命運的人,生生打包在一起,對誰都不公平,成人以后,路該怎么走都是自己的事,和父母沒有關系,和孩子沒有關系,和朋友更沒有關系。
誰都沒有義務去負責一個大齡“兒童”的人生,和一個自己都不想好的“返老還童”老人的余生。
對,這是在中國,是一個親情泛濫的國家。
那么父母對孩子活到老,照顧到老,孩子在父母晚年時有求必應,超乎常態(tài)的要求都去滿足也應該有個度,不要給社會平添一批啃老族,和一沓倚老賣老的老人。
這樣的年輕人沒有生存能力,這樣的老人也缺乏自理能力,同樣都不被社會所認同,所尊重。
第三種,不管自己想要什么,都希望是自己努力創(chuàng)造的。
因為別人給的承受不起,哪怕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在一方付出超出自己預期的尺度后,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不經意間就會爆發(fā),只是出現(xiàn)的形態(tài)不一樣。
有可能這種不經意只存在一分鐘,或者一秒鐘,但在這一分一秒之內,對方能想到的或者想說的都是這種不對等。
一旦這種不對等被有意或無意脫口而出,昔日再善辯的人都會被堵得啞口無言,任憑你再多的驕傲,再多的委屈,在那一刻,都會變得不那么理直氣壯。
記得有一次楊冪接受采訪,主持人問到:“如果你想給你爸媽買房子,會和劉愷威商量嗎?”“不會”,楊冪想都沒想隨口答道,“因為我自己買得起”。
這種底氣能把一個人的形象烘托得光芒萬丈,讓男人刮目相看,讓女人肅然起敬。
精神上她有自己的事業(yè),且經營的風生水起,經濟上她不說富可敵國,卻也富甲一方。
這樣的人沒人敢說她是誰的附庸,也沒人猜想她是誰的衍生物,“拼命三娘”的稱號也不是浪得虛名。
當年范冰冰一句:“我不嫁豪門,我就是豪門。”令多少人對其交口稱贊,也一度引起萬千勵志少女學習的膜拜。
多少年來不管被說是花瓶也好,沒演技,蹭紅毯也罷,她都堅定地走過,大氣地回應一句:“萬箭穿心,習慣就好”。
仍然大步向前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也只有擁有這樣一顆強大內心的女人,在愛情來臨時,才可以無畏年齡,忽視身份,忽略地位,這種感情不權衡利弊,只關乎愛情。
她在錯綜復雜的娛樂圈摸爬滾打了十余載,最終收獲了一份最真最純的愛情,意料之外,卻也情理之中。
三中不同的生活形態(tài),反映了三種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或許我們都希望過上第三種生活,沒有第一種生活的無奈與隱忍,更不會有第二種生活帶給你的鄙夷與不屑。
雖忙于生存的邊緣,卻也享受于生活的路上,難得付出也對得起收獲。
如果通往第三種生活的路上,遇見荊棘,出現(xiàn)迷茫,請你認定了就不要彷惶,頭發(fā)甩甩,回首拜拜,繼續(xù)踏步向前,開拓屬于自己的明天!
生活沒有彩排,每一場都是現(xiàn)場直播,愿君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