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這算是中國的一句老話,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你遇到的所有事情,大部分是不會按照你的想法去演進的,大部分是與你預想的方向是不一致的,也就是我們期望落空的幾率是90%。怎么樣,面對這樣的現實是不是有點沮喪,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大部分都這樣。
既然失望不可避免,我們能做的只有盡快從失望的狀態中走出來,誰停留在失望的狀態之中時間越久誰的有效時間就會減少,因為失望不會帶來任何的改變。米歇爾·勒朱瓦耶在其書《落差:如何化解我們內心的失望》中闡述了關于如何化解內心的失望的方法:換個角度、自我激勵以及降低預期。
換個角度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線性思維,什么意思呢?就是看一件事情容易一條路走到黑,而且越走路越窄,越窄的路越難以跳出來,最終鉆到牛角尖里,終日郁郁悶悶。舉個例子:駕照考試,結果沒通過,這時候就會思考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當你主觀認定一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忽略掉其他的可能,這樣你就會順著自己的認為鉆到牛角尖里,你總是覺得教練對你有意見是導致你不通過的原因,然后你就會發現你根本無法從過什么方式改變教練對你的看法,因此陷入到巨大的無助之中,但是你沒通過考試只是你在技能上有問題,教練對你的態度與技能并無太大關系,如果你一直糾結于自己認定的問題,你將很難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由于我們認知這個世界的過程中總是先遇到自己的“主見”,然后就會下意識關閉掉其他的可能性,導致我們陷入到死循環中,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筆在紙上列出各種可能,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列出可以解決的措施,再按照先后順序給自己排一個序列,一步一步去執行,哪怕一步解決不了問題,也會在第二步第三步找到真正的解決辦法。
自我激勵
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激勵自己,怎么激勵呢?明明就是失望了,那就找到那些自己成功過的事情,反復研究,讓自己暫時沉浸在成功的過程中,然后找出自己是如何成功的,通過不斷地正面引導,讓自己重拾信心。
如果沒有成功的事情怎么辦?其實成功的事情不用局限在大的事情上面,小的事情也可以,比如今天幫助同學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和同事一塊完成了一個小目標,在家做了一頓讓家人稱贊的晚餐等等,這些正面的信號都可以成為你自我激勵的素材,實在沒有就自己“忽悠”自己,讓自己陷入到自己深深地“謊言之中”,就像白雪公主的后媽一樣,對著鏡子自戀,其實這個過程只是幫助你找回信心,消除失望的情緒,這種正向的引導非常重要。
降低預期
當我們無法達到高預期的時候,適當降低預期可以減小我們的心理落差,比如一次考試,你把目標定在第一名顯然難度較大,你可以把目標定義在前十名,在這個基礎上爭取前五名,再爭取第一名。
降低預期不是讓你放松要求,而是在同樣努力的前提下,避免因預期過高引起的心理落差,當你預期低而結果好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激勵的效果,讓你認為自己的能力其實挺好,可以做到更好。
當你降低預期的時候一定要保證預期的結果符合你的期望,是在你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進行預期降低,而不是降低到你自己都無法接受的結果,因此對于預期的調整反應了你個人對于環境、自我以及對手的信息完整度,當你對自己能力并不了解的時候很容易將預期設置在錯誤的標準,而產生失望的情緒。
人生之路注定充滿荊棘,我們要做的不是因為有荊棘而坐在路邊怨天尤人,我們更應該想辦法拿起鐮刀披荊斬棘,那些看上去一路平坦的人其實已經早把自己路給清理干凈,沒有捷近可走,即便是出身顯赫身世的人也需要不斷跨越自己的認知障礙和行動障礙,只不過我們的起點和目標不同罷了,這是每個人的成長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認清現狀,調整自己,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