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是一個進食障礙者,我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像正常人一樣餓了就吃,飽了就停,不懂得如何遵從自己身體的聲音去吃我想吃的東西,去拒絕我不愛吃的東西。進食時,我要吃完眼前所有的食物來達到一個目的,撐,撐死自己,感覺肚子漲的不行,感覺褲腰勒得難受,感覺喉嚨胃酸上涌,方才罷休。然后心下一股罪惡的解脫感,好了,終于撐得再也吃不下了,終于結束了。終于,不用,一邊吃一邊自我譴責,一邊告訴自己停下來另一邊又希望肚子不要那么快飽好能塞下更多的東西,這樣一種復雜的無望的痛苦的無底深淵,一個人掙扎在那里,說不清楚的自我厭棄自我滿足相融合,還摻雜一點自我狂歡的孤獨享受?罷,大概所有經歷過暴食的人都能理解這種感受,食物于我們來說,就像罌粟,無比誘惑又帶來掙也掙不脫的枷鎖,而且神一般同步的是,仿佛說好似的,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會在人前將這幅枷鎖好好地藏于身后,將那個不停往自己嘴里塞東西的木訥極端又脆弱的自己好好地藏在自己身后,拍著他的腦袋溫柔地安撫“別怕,等人們都走了,我就放你出來,我們一起去吃好吃的,好多好多好吃的”。隱秘而痛苦的狂歡。
之所以我說我“曾經是一個進食障礙者”,并不是說,我現在已經走出了這個深淵。而是說,現在的我,不再認為,自己進食障礙了。我依然會時不時地吃多,是的,吃多,我不將它定義為聽起來很極端的“暴食”或者聽起來比較客觀可總覺得好像是殘疾的“進食障礙”。現在的我,對我時不時吃多的行為的解釋是,親愛的,你今天吃了挺多東西呢,但是這個行為沒關系的,別擔心別自責,我沒有要譴責你,我是想要關心你呢。我擔心你,你之所以要吃這么多東西,一定是你發生了什么吧?我知道,不一定是你的客觀生活發生了什么實實在在的事情,也許現實生活波瀾不驚,看起來沒有任何可以影響你情緒的事情,但是我猜測,平靜的生活之下,你的內心也有可能突然翻江倒海,突然暗流涌動,突然,空了,好著急,好著急,做點什么事情,填補一下內心的空虛,哪怕只是暫時的,也好過此刻的惴惴不安與空空如也,于是,此刻的你去向食物尋求慰藉。他們沒有靈魂,無法帶給你心靈的滿足,只能充滿你的身體。但也因他們沒有靈魂,他們才可以被你完全控制,他們所帶來的不確定感為0,為此刻充滿不確定感的你提供虛幻的確定感。那些沒有靈魂只有碳水化合物和熱量的食物在暗示你,只要你花錢買下他們,只要這些食物屬于你,你就可以將他們帶進身體,為身體帶來滿足感,暫時為空虛的大腦和靈魂找一個依附之所,這對當下那個時刻拼命尋找什么東西扶持的你來說,就是唾手可得的救命稻草,你伸出手去抓住了那根雖然虛化短暫而確實有用的救命稻草,有什么可指責的?無可非議,沒有人有資格責備你,哪怕是你自己。
這樣痛苦的你處在折磨之中,該得到的,是理解,是關愛,是溫聲軟語的寬慰,而最有責任這樣做的,是你自己。最可怕的,是自己充當自己的劊子手,殘忍無情地批判自己,上綱上線地判處自己死刑,貶低自己“我看你是沒救了”,即使是你的天生宿敵怕也不會這樣折磨你。所以人世間諷刺的事情啊,能自己打入地獄的人往往就是自己,真的是,折磨自己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發現問題了,并且不能接受這個問題的存在,那么,解決問題就是了。在我看來,所有的糾結都源于沒想明白。那誰誰誰說的好啊,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補補腦子去辨別能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所以能想明白是第一,然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去吃十斤豬腦…… 哈哈,開玩笑,正確姿勢
首先,理性客觀地回顧你“多吃”的場景,將所有能記起來的,時間,地點,吃了哪些食物,吃之前想了什么,吃的時候想了什么,吃完之后想了什么,開始吃之前做了什么,吃完之后去做了什么,這些用客觀敘述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語言按時間順序記錄下來,貫穿起來,讓我們通過一個新的客觀的視角跳脫出身處其中的自己,以一個上帝俯視視角觀察一下陌生的自己。以我自己為例,記錄如下:
開始吃之前做了:逛街
吃之前想著:太無聊了,這街這店我都逛了好多遍已經沒有新鮮感了,要不回家去吧?回家去看書?雖然無聊但感覺靜不下來看書啊。
去健身房?好累啊而且去了幾次也沒啥效果。去一次消耗的熱量還不抵我一頓飯呢,想想就沒勁。
哎,我身材真的不好,看看路上的那些美女臉多小,腿多細啊,穿衣服多好看啊,我可能永遠也沒辦法像她們那樣光彩奪目,接受別人的注目禮。
我也好想擁有傲人的身材,穿好看的衣服呀,然而,我沒有……有點難過
算了,反正我只有大臉盤和大粗腿,就這樣了還能怎樣,我也無能為力啊,我突然想要去吃點東西,我想食物能讓我感受好一些。
吃的時候想著:吃完這個我就不要吃了,因為這些熱量好高,好容易胖的。可是我又希望能夠一直一直吃下去,因為吃著食物我就感覺沒有剛剛羨慕美女時那么難受了,我的注意力一直在食物上,我就能不去想那些令人心煩的事情了,咦,怎么面包這么快就吃完了?雖然稍微有點飽,但我知道我還能吃下很多,我好想繼續吃下去,那么再去買一些吧
吃完之后做了:繼續逛街
吃完之后想著:哎,又暴食了,剛剛一頓我吃了什么?吃了3個面包,一杯奶茶,兩個小蛋糕,一份雞排,兩個麻薯……真是的,為什么我總是這樣控制不住自己呢,又費錢又撐得難受,關鍵是身材會變得越來越差的,我為什么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吃東西呢,我想我可能永遠這樣了,我要么去死好了~一了百了,我真的好討厭自己。
第二步,還記得以前做的高中語文的閱讀理解題嗎?把這些客觀描述當成閱讀理解題,不要想著這其中的主角是你,這個主角只是一個遠在天邊的陌生人,這就是她遭遇的事情,對她所遭遇的進行分析,字里行間,一字一句,各種細節,像做閱讀理解題一樣,客觀分析以下問題:
1.請問是什么激發了她的暴食行為?
答:
2.請分析,在哪些環節可以中斷她的暴食行為
答:
3.請分析,如果上文主人公是你最好的朋友,你覺得她吃完之后的想法對嗎?你怎樣看待?這樣的想法會讓你對她有一個什么樣的新認識?你又會怎樣安慰她,給困境中的她說怎樣的話以支持?
答:
看待:我認為這個想法不對,很消極,很低自尊,我不喜歡低自尊的人,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人如何能讓別人喜歡?如果一個人將自己所做的不好的事情一味地推給自己的性格,不積極地去尋找方法解決,我認為這就是在給自己的不行動找借口,就是懦弱。
新的認識:這完全就不像是平時陽光樂觀的她啊,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情緒低谷的時候,這是很正常的,她也是一個平凡的人,我能理解一直表現得正能量樂觀開朗是會累的。我是她最好的朋友,她的脆弱痛苦我愿意去分擔,去理解,我相信她的低能量狀態只是暫時的,只要我陪著她,接受她,關愛她,她會慢慢好起來,繼續開心樂觀的。
我會對她說:沒關系的,沒關系的,即使你狼吞虎咽的姿勢很難看,隨時就會爆發的情緒很神經,無神的眼睛完全沒有靈魂的生氣,我也都接受的,因為我是你最忠誠的陪伴,我知道這是你從不敢示人的脆弱,這是最真實的你在慌張在不安,我雖然不是很懂你內心最深處的傷痛是什么引發了你現在的矛盾痛楚,但是我愿意陪著你慢慢去了解,任何時候,再難堪的你我也試著去完全接受,這種痛苦的時刻都有我陪在你身邊,如果有什么糾結傷痛你都可以對我說,我任何時候都在。我愛你,我需要你,我覺得最真實的你也很美好,真的。
以上,就是我針對自己開出的“進食障礙”治療方案,我已經有將近半年沒有陷入過暴食之后那種自責痛苦的黑洞,其實我一直覺得暴食不是最痛苦的,比暴食痛苦一百倍的是暴食之后的自我否定與自我放棄,那種體驗簡直是噩夢。如果我無法徹底擺脫“多吃”,至少我將“暴食”的痛苦降低了100/101,之后1/101的難受大概我還是能承受的。但實際上,心理上的魔障一旦破除,對于實際的“暴食”狀況也是有客觀可見的效果的,親測有效哦。
我想,我治愈了自己。現在,我時不時仍然會“吃多”,但是,我相信,我已經走出了“進食障礙”最大的魔咒——心理障礙。我接受“吃多”的自己,破除心理障礙,然后,再慢慢地“吃少”,這就是我的策略。
你必須相信,你就是你自己最偉大的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