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春刀第一部距離繡春刀二修羅戰場的時間過去了3年多的時間。導演終于不負眾望的給了我們造了一個完美的關于沈煉這個人物近乎完美的前傳。
其實當時第一次看到繡春刀的時候就驚喜與導演的用心和一眾主演的演技,幾乎沒有一個掉鏈子的,唯一違和的就是主角所喜歡的女主角周妙彤,美則美矣,總是感覺過于理想化,不接地氣。但是看了第二部之后再串聯第一部的女主角,就會發現一個規律,沈煉所在意的人,不外乎美麗,卻又有屬于自己的堅持,第一部的女主角的不趨炎附勢,對錦衣衛的冷淡和對一個書生的熱愛,總會莫名讓我們這些沒有人愛的單身狗有一絲淡淡的代入感。
反觀第二部北齋的設定則更有意思,男主只是誤打誤撞,一時失手才開始和其有了更多的牽連,真正開始有了一絲相互珍惜的情愫可能是把北齋從水里推下又揪起來的時候吧。對于美貌的運用,也真是恰到好處,有那么一刻我都有點喜歡上北齋的容顏了,內實外虛的鏡頭,真是美的有點過分了。
沈煉的愛情成長史就是一步步的懵懂中成長起來的,遠不如他手里的那把繡春刀厲害。
明朝的一切似乎在現在看來貌似都是那么的陰暗血腥,可是就是在哪些的時光里,誕生了一個我們現在所喜歡的沈煉。明里暗里,朝廷內外都是貪腐威脅,外敵的覬覦,內里的天子的不作為。給了我們要沖破現境的動機,可是打破規則總歸是痛苦的,我們知道的不知道的。都是這樣。那我們現在的生活呢,我們的處境呢,我們的作為呢,我們和喜歡的樣子還差多久呢?
第一部的靳一川,第二部的裴倫,都給了我們另外一種的可能性,一個為了友情不惜犯難去得罪錦衣衛,一個為了愛情去保護醫館的女子。我們都知道不會有的好的結局,可是畢竟在世事已經不是正常的樣子的時候,我們總會選擇一個不能失去的位置去堅守吧,無論結局如何。
其實,我們要是再跳出來看沈煉的話,他心里的堅持,其實也是很細小的,總歸是心里的善需要去得到捍衛,眼前的事我都要讓它按照我喜歡的樣子去發展。而不是去為了去打破一種惡再去創造另一種惡,或許我們都有不得已的理由,而第二部的更為明顯,信王的門徒,陸文昭,丁白櫻,一個是掌權者的弟弟,一個是修羅戰場回來的孤兵,一個是失勢的名門世家的傳人,都是為了一個更偉大的理想,而一直在做的都是一些蠅營狗茍,殺人滅口,過河拆橋的事情。不用辯解,更不用攻擊,只是選擇的不同,他們是為了大道,而沈煉只是為了眼前事,身邊人,活的更讓我們喜歡罷了。
現在再統一看,這兩部互相對比,總會覺得莫名的玩味,第一部沈煉從薩爾滸之戰中救的2個人都死在朝廷當中的爭斗之中,第二部是為了保住朝廷穩定,第一部則是閹黨為了殺人滅口。沈煉總是莫名的就被卷入了其中,那個世道貌似就是奸人得道,好人總是莫名其名的就被迫害了,修羅戰場的殷澄,第一部里的嚴家父子。都是閹黨用來迫害別人的棋子。
錦衣衛,就是特務,沈煉更像是我們后人的一個美好的想象,我們給了他高強的武功,主角光環,不小的官職,近乎完美的人設,可是卻沒有給他一些屬于陰影底下的東西,比如心狠手辣,沒有所謂的婦人之仁。可能導演想表達的是在當初哪個內憂外患的大明,閹黨橫行,外還有后金就是所謂的大清的滅國隱患,內有民眾的積怨,體制不在,是非黑白全沒有了正道,誰都不可能有一個好的結局吧。所謂壞人是,好人也是。
不論是看起來十惡不赦的丁修還是看起來就像好人的沈煉,靳一川,盧劍星,陸文昭,丁白櫻。都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
結合現在的心境在來看的話,總會覺得沈煉過于癡情,過于付出,面對信王也是,面對嚴家的人也是,明知道自己所愛的人心中所屬他人,他也沒有改變自己心意的作為,他只是做自己能做,不讓別人去傷害他,偏偏賠上了許多人的性命,有時會覺得其實并沒有這個必要,可是我們人類總會代入自己的感情,希望看到一個全情付出的形象,一個悲劇的形象,滿足自己的心里期望。熒幕前的癡男怨女都是這樣的。我們做不到總是會期望別人可以做到。
導演選擇沈煉來做主角,可能也是因為他是唯一一個面對愛情的時候不知道該怎么去做的人吧,如果沒有愛情的話,他的結局也應不是這樣的吧。
突然想起當年明月說的那句話,歷史從來都是沉重血腥陰暗無比的,你覺得美好,覺得有趣的話,只是講述者角度不同,出發點不同。這時突然特別感謝導演給了我們一個有點真實的夢境,讓我們也能稍稍明白,古裝劇不是只能兒女情長,也是可以機關算盡沒有勝算的敗局,生活本就不易,你覺得容易,只是因為有人替你擋住了本應你承受的壓力吧。如果可以,去嘗試做一個沈煉這樣的人,如果碰到,可以的話去嘗試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