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跳出舒適圈

圖:像狗狗這樣縮著真的好嗎?

柴靜老師的博客上引用過一句話,說“遇到喜歡的人就主動犯個賤”,也不知道什么語境,當時特打動我,也牢牢記住了踐行了。最近一次的“犯賤”事跡就是在朋友圈約了從未見面的R大聊工作,對方欣然同意。可是最后我自己卻忐忑了。在地鐵上,我一直想放棄。見了面也不知道說啥,萬一愣在那兒怎么辦?我能為別人帶去什么價值?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殺,我到底想干嘛?找人聊天就是為了學習嗎?網上身邊有那么多學習機會,我隨時可以自取,干嘛這么折磨自己呢?盡管之前發了一個所謂的采訪大綱,也手寫了一份,但最后我還是一萬個想放棄,對未知的恐懼讓我極度不安。

后來跟薇聊天,我說我是無限糾結型人格——外向那類人里最內向,內向那類人里最外向。當然嘍,這里的外向內向都是我自己的定義。比如在上面這個故事里,主動找人聊天就是外向,但是面對陌生會不安就是內向。再打個比方吧,和一群人聊天,如果有人一開始就滔滔不絕,我一定是那個最沉默最拘謹的人,我會聽會想會發呆,但就是不會發言,辯論就甭提了,所以有時候顯得很無趣,嗨不起來。但是天知道,我一點也不內向,我喜歡新鮮。從大學開始我就不斷的打開自己,爬山露營,參加各種活動,認識很多好玩又有故事的人,活得五彩斑斕,從來都是宅不住,也一直停不下來。

薇說,大多數人都這樣吧。那種特別外向,自來熟的人畢竟是少數,而且有些自來熟只是表現得如魚得水,但內心指不定也波瀾壯闊呢。好吧,這里我想起了一件記憶猶新的小事。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有一年夏天特別熱,我驚天發現一樣,跟媽媽說,“媽媽,我覺得我這人特奇怪,夏天的時候喜歡冬天,冬天的時候喜歡夏天。現在特別想過冬天”。媽媽笑著說,我也這樣啊,人都這樣啊,這很正常。我的驚天發現原來一點也不驚天,原來大家都一樣。

一樣的背后是什么呢?其實是人性共通的地方,所謂人之常情。比如太熱了會難受,想涼快點,太陌生了會害怕,想窩在自己的舒適區,太熱鬧了會被聲勢所嚇到。趨利避害的結果就是回到自己的安全范圍內。所謂安全、舒適,是人一直在不自覺想握住的東西。

可是為什么有些人那么如魚得水,在人群中那么自在呢?面對陌生也一點都不焦慮,應付自如又得體呢?我覺得可能有先天基因的原因,也有后天際遇吧。人會在社會的規訓下慢慢長大,有些人更適應一點,長得快一點,有些人天生愚鈍(比如我),就會長得慢一些。所謂的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斷的挑戰自己,發掘無限的可能才是人之所以精彩的地方。

所以呢,我要跳了,哈哈前方高能。跳出舒適圈,改掉在人群中害怕表達的臭毛病。別老是擔心自己說不好,或者老是想等想好了再表達,最后憋著憋著就難產了。怎么跳呢?多實踐唄,拽著自己多表達,多在人群交流。

其實,寫作也是表達,而很多時候疏于動筆,也落下了好多。跳出舒適圈的辦法就是,和大家一起寫嘍。好久沒寫了,這是第一篇,算是開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靈感來自簡書。 字數統計的結果跟簡書有差異,主要是由于本插件只統計了中文字數和英文單詞數,所以結果會比簡書統計的字...
    長島冰淚Willin閱讀 8,435評論 5 6
  • 工作一忙起來,就忘了自己是誰,有時,甚至懷疑自己,我該怎么辦,工作、家庭、夢想?想到這些,總是會想起張志剛老師,跟...
    彭曉芬閱讀 86評論 1 1
  • 生活好像一種經營的游戲,真實不開玩笑,嚴肅又認真。情節復雜,走向多變,我們很多時候都把握不好尺度,玩得爛,看不下去...
    星星太陽萬物閱讀 215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