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5上海 知識大通關復盤 (一)- 地道的經濟學

本次線下大課由‘二叔’李國剛主持,F4四位男神主講(專欄訂閱突破十萬+的大神),同時,得到在此線下大課上發布了得到的企業服務功能。

言歸正傳,復盤開始。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主題:什么是地道的經濟學?

專欄中薛老師經常提到 -- 北大經濟學課,只給你地道的經濟學。
什么是地道?

  • 有系統性
  • 有選擇性
  • 有普適性

薛老師接下來用了四個問題和幾位薛老師心中的明星,來進行具體解析。

一、那么多知識,學什么?

在知識里總有一些是底層的,普適的,比如哲學,比如經濟學。但哲學本身也有很多內容,哲學史,科學哲學,讀不下去,還是不知道怎么讀...
在圖書館里,那么多書,怎么挑,挑厚的,是挑歷史久遠的嗎? 而有些名家可能只有薄薄一本...

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給人帶來思考:

到底如何分辨知識是科學還是非科學?

曾經有一個觀念:只要是經過觀察、記錄,整理,總結,歸納的知識體系就是一門科學。但,這些學科總是在尋找下一個能證實自己的例子。真正的科學,則是在尋找被證偽的挑戰,比如相對論。真正的科學是可錯的,但是它會告訴我們生活所在世界的知識。

  • 非科學,總是在尋找證實的例子
  • 科學,總是尋找證偽的例子

這就是科學與非科學的最大區別。

波普爾還帶來了什么啟示:

啟示一:人和知識是什么關系?

波普爾在晚年的自傳里提到,在他眼中世界分為三個世界:
1.第一個世界是自然界,比如動物,植物啊
2.第二個世界是人類世界,比如制度,人的關系等
3.第三個是知識的社會,知識是由人創造的,但是一旦被產生出來后,它就客觀存在了,它就與它的創始人無關了。

波普爾說:在一件偉大的作品中,藝術家不把自己的個性強
加到作品中去,而是以自己的個性服務于自己的作品。他通
過這種方式來成長,他與自己的作品交流,從而掌握成為藝
術家的各種技藝。

在專欄的知識挑選中,薛老師提到在盡量弱化自己的品味對專欄的影響,因為交付的是一個知識的體系,要體現知識之美。

啟示二:
  • 為了創新而創新的人,與墨守成規的人們相比,可能做出的貢獻一樣少。

有人疑問為什么專欄里總是用30年前的例子,薛老師回答其實教的不是30年的經濟學而是3萬年前的經濟學,因為人的本性從那時開始并沒有改變。

二、愿景到底有多重要

阿曼 阿爾欽- 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

阿爾欽帶來的啟示:

啟示一: 競爭決定生存

愿望,愿景、理想不重要,你怎么樣想,跟世界是怎樣沒有關系。
比如開加油站,你有美好的愿望,開在山頂,開在湖邊,會怎么樣?而,如果有個傻子恰好把加油站開在了路邊,這個加油站就能存活下來。
薛老師經常舉例的漁村故事中,講到了集體所有制,私有制,全員所有制,政府所有制。不同的制度下,不同的人就會做出不同的決定,讓不同的人上船,船的產出就不同。不同的人會看不同的平衡點,因而做出不同的決策

這里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

制度決定人的立場

處在不同的位置就會有完全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理由,就會有不同的想法。
當處于不同的位置,什么是合適的選擇:

  • 當有2名候選人,越中立越容易勝出;
  • 當有多名候選人,往往以極端的方式勝出。

比如大眾的媒體的觀點更中庸,而小眾媒體往往觀點更極端。

啟示二:生存決定人性。

達爾文:人的感情不能免于生存壓力

為什么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 實際上也有不愛自己孩子的母親,但這些人的基因沒法得到遺傳,因為他們的小孩沒能存活下來,這些人都消失了。

為了生存,人不能感情用事。

比如社會上有些歧視,男女同工不同酬。在競爭之下,那些唯利是圖的老板,就會盡量的聘用女員工,這時候女性獲得工作的機會反倒變多了。

我們要關注生存的壓力,關注存活的規律。

啟示三:為什么沒有想象力會虧本。

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
放棄了的其實是沒有發生的事情,沒有發生的又怎么計算它的價值。損失的東西全靠想象出來,想象力有多豐富,那么對損失的感受就有多真實。那么計算損失的時候才會將它納入進去,這時你做錯決定的幾率就更低。

高登.圖洛克 --喬治梅森大學經濟與法律教授 (尋租概念的發明者)

圖洛克帶來的啟示:

啟示一:有謂的成本 VS 無謂的成本

經濟學家教你學會怎么拿捏成本的范圍,這才是當中的關鍵。

乞丐拿的錢是白拿的嗎?乞丐之間其實是有著激烈競爭的,競爭的成本是這個社會付出的代價,這就是租的概念。

許多企業競爭申請政府的優惠政策,感覺上只是補貼政策從一家企業轉到了另一家,但其實增加了無謂的競爭,耗散了社會資源。

大家認為賊是好的還是壞的?有人說賊只是在社會中進行了財富轉移,但賊實際上增加人們買鎖的成本,增加了社會資源的耗散。

啟示二:暫時收益陷阱

比如美國的藍法,規定商家周末不能營業。有人在想如果廢除藍法,大家一定會很贊成,因為周末營業可以產生更多的收益。但是誰想廢除的藍法卻遭到了一致的反對,也包括哪些商家。原因是,那些藍法覆蓋的地區,人人往往會在其他時間囤積商品,那么周末不營業就剩下了水電費和人工成本,而營業額并沒有減少。于是越來越多的商機跑到藍法覆蓋的地區營業,額外的利潤就被分薄了。這時如果再要廢除,有些商家則可能破產,所以他們會起來反對。
圖洛克說道,每當一個新政策出來都會有贏家和輸家,但背后的競爭會使得贏家和輸家的格局發生改變,收入的格局會發生改變。

為什么缺乏想象力一定會虧本?
比如很多人說要逃離北上廣深,但看得見的是生活成本壓力,看不見的是機會。
圖洛克告訴我們

看見看不見的才是地道的。

四、學多少經濟學才管用

經濟學很重要,是自然科學中的皇冠,經濟學教會你生存之道。那么要學多少經濟學才管用?

迪爾德麗.麥克洛斯基 (原名 唐納德.麥克洛斯基)
經濟學、歷史與英語教授,主要研究現代世界的起源,及其對于經濟學和其他科學領域的意義等。

薛老師在大學時期的數學課上接觸到一本書,是批評經濟學的,名字叫做《經濟學家的邪惡和資本家的美德》,是批評經濟學中數學,批評了計量經濟學,黑板經濟學等。


統計上的顯著性不等于人類的價值,數理結果必須加上人文的判斷。

舉例,比如一個數據顯示如果讓新生兒在醫院里多住一天,那么新生兒患黃疸的幾率下降千分之三。這是一個顯著的統計的,沒有加入人文的判斷。但最后保險公司拒絕讓新生兒多住一晚,他們的理由是,我們沒必要為了防止3個新生的黃疸,而讓997位媽媽在醫院多住一晚。
現在越來越多的統計數據,而沒有人文的判斷。

迪爾德麗帶來的啟示

啟示一: 跟生活扯不上關系的知識,學不學都不要緊。

生活是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糟,我們看下面一張圖,在過去200年里經濟發生了爆發式增長,指數級的增長,普通人的生活比過去國王還要好。


是什么讓經濟增長?
是創新,是那些注重契約、節儉、合作,為社會服務的企業。企業家精神,現代的企業制度,這些都是近200年來才形成的,這些才導致經濟的飛速發展。

啟示二: 經濟學將品質回歸。

傳統的經濟學一直有一個缺憾,只有兩位維度— 數量和價格,沒有品質。更別說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
迪爾德麗說要將這些重要的因素,但是被大家忽略的因素,放到經濟學的教學中。經濟學教學要重新找到位置。

經濟學學多少才管用?
學那些跟生活相關的才管用。

最后,薛老師回歸到主題,什么才是地道的?

可證偽的才是地道的
關注存活規律才是地道的
看見看不見的才是地道的
跟生活相關才是地道的


說說自己的看法

關于薛老師的課程,很早就買過薛老師的《經濟學通識》,感受很深的是,經濟學未必是用來改變世界,而是通過改變人的世界觀來改變世界的。比如課程中講到的關于火車票是否應該漲價?如何治理擁堵?甚至還有關于毒品是否解除禁令的看法, 確實是顛覆了個人的價值觀。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問題,確實是一個全新的視覺,而且越發覺很有意思。如果有越來越多人能從自然的真實規律來看問題和解決問題,那么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大課后的伴隨癥

這周三左右就看著其他的戰友已經發出來了,寫的非常好,而自己一直沒有完成。一度,心里甚至產生了一些抵觸,自己再寫下來還有沒有意義。但再一想,其實復盤下來通常是自己收獲最多,寫不寫跟其他人沒有關系,更多是為了自己的成長。所以,接下來還是會繼續復盤剩下的課程。

另外,說實話有些失落,因為自己在這次線下大課過程中幾乎沒有與人發生什么連接,可能是因為膽怯,更多是因為發覺自己對別人并沒有什么幫助。希望下次自己能成長更多,與更多人發生連接。Fighting~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