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與人的互動,如何在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迅速說服他人,贏得對方的信任呢?當然最重要的是獲得好人緣,因為大家都愿意信賴并且支持自己喜歡的人。
《說服力:如何讓他人改變想法》一書,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和繪畫總結出了15條有效增強說服力和輕松打動他人的建議。
今天我們將分別分享其中的三個內容,分別是投其所好、利用稀缺和夸贊技巧。
1投其所好
在進入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或者和陌生人交流時,很多人會感到不適合恐懼,比如面對新單位、新同事。事實上人們更愿意對那些自己喜歡或者與自己類似的人敞開心扉。
那么在交談中,怎么運用這個原理來建立聯系,拉近雙方距離,從而更容易交談呢?
001尋找共同點
曾經,我部門一位實習生就因為在我“尋找共同點”的指導下,鬧了笑話。
有一段時間,因為公司內部調整,我們部門幾名員工需要調到前臺工作,其中就有這一名實習生。全公司都知道前臺的姑娘彼此素來不合,比較自我,難以接觸。為了讓這名實習生更快地融入她們,不致于被穿”小鞋“。我悄悄的告訴她:前臺XXX是張杰的粉絲,因為我之前見她辦公桌上的臺歷,鼠標墊,杯子包括電腦桌面全部是張杰的照片。然后我和她說:你去了之后呢,先攻破中心再向四周擴散,和那個姑娘談張杰,越多越好,準能勾起她的興趣,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因為大家都知道,作為粉絲最喜歡和人交談的就是自己愛豆,要是能碰上個同樣的鐵粉就更好了。就像有寶寶的媽媽更喜歡與同是媽媽的女性交流,單身狗愛跟單身狗一起玩一樣(/(ㄒoㄒ)/~~)。
但是后來呢,實習生和我說:姐啊,尷尬了!你是不是記錯了,XXX不是張杰的粉絲,她左邊那位才是。我和XXX談了好幾分鐘張杰,之前還特意做了功課。結果人家最后哈哈笑起來,說你真可愛,我不追星,那個桌子是那誰誰的……
當然是挺尷尬的,不過通過那一次交談呢,反而陰差陽錯讓實習生和XXX先熟了起來,因為她“可愛”。
不過除了上述<身份共同>以外,我們同樣可以尋找其他共同點,來拉近雙方的距離。比如<地域共同>,像校友,老鄉;<境遇共同>,像成長,工作甚至戀愛經歷。<興趣共同>,像讀書,運動,音樂電影。有一些共同點可能需要客觀存在我們一時改變不了,但是完全可以通過培養豐富的個人興趣,來建立與更多的人的共同點,拉近雙方距離,以便于消除陌生感。這也是為什么興趣愛好廣泛的人朋友更多的原因。
002讓對方感到ta自己很重要
每個人都希望受人重視和認可。想要別人怎么對待你,那你就要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
這一點我挺佩服我的駕校教練的。
報名之前,經我同事介紹先加了教練的微信,然后問了各自的電話號碼,方便后期溝通。后來我在詢問何時體檢時,給他打電話,那是我們第一次通電話,就在我剛準備介紹自己是誰時,他直接叫出了我的名字,然后很和氣的問我有什么事。
那一瞬間我挺吃驚的,然后覺得欣喜。畢竟誰不想被人記住呢?我們教練因為脾氣好,教學水平也高,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找他報名,但是他能準確記住每一位學員的名字。當然像我這種情況,極大可能是他要了電話號之后直接把名字存在了手機上。但是這給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是用心在做事的人。
我自己在工作中呢,遇到一些老人出行,在他們出行前都會打電話過去再強調一下注意事項。叔叔阿姨們通常會很感激地和我說我比他們自己的孩子還要貼心。
所以,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對方覺得自己重要,會極速拉近你們的距離,也是解決很多人際問題的關鍵。
2利用稀缺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近幾年商場內的餐飲愈發紅火,甚至發展到了一家商場的人氣完全可以依靠餐飲來帶動的地步。與之前不同,越來越多的餐廳推行了抽號,按號就餐的業務。我最先了解到的是<外婆家>,剛入駐我們這里的時候,異常火爆,一直到現在。每天不到就餐點就會有一大波人在門口排隊等著領號。去吃一頓飯,排隊一個小時是很短的了,我曾經有一次去,抽到號之后發現前面有一百多桌客人在等待,即使這里面有一部分空號,但是火爆程度依然可見一斑。
這是為什么呢?
這種“饑餓營銷”其實和小米的銷售模式是一樣的。就是利用了人對自己越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就越是想要擁有的這種心理。<稀缺>使得任何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陡然增加。設想一下,如果真的是不限量,可能反而沒有那么多顧客爭著上門。
前面我們提到的<共性>可以消除陌生感,隨著交情的深入呢,我們可以可以利用上述<稀缺>原理讓你變得更加有吸引力。這種<稀缺>當然不是指讓你自己難約或者擺架子,而是<信息或技能的不對稱性>。即讓自己因為有價值而變得有吸引力。這種價值最好是對方不擅長或者沒有的,正好可以填補他的空缺。比如你對美容護膚很在行,而對方是一個護膚小白。那么你的強項剛好填補她的空缺,你就會因此變得有吸引力。
但是,在與人交往時,有兩個準則要切記:
001 對自己要<揚長避短>,用你的特長解決對方的問題;看待他人,要<取長補短>,學習對方的可取之處。
002 要把握<長處>與<短處>之間的轉換。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跳槽現在就職的這家新公司,是我們領導和之前老公司的另外一個部門的領導一起帶著各自手下跳過來的。那個領導呢,生性過于活潑,喜好拍馬屁與說大話,應付工作馬馬虎虎,靠自己的小聰明過日子。但是優點是講話有氣勢,有條理,導致剛開始接觸的人都會認為她很干練,有能力。我們領導呢,比較內秀,奉行踏踏實實做事的原則。剛來公司那段時間,那位領導給公司的高管們送禮物,套近乎。開總結會時,明明自己沒有充分準備內容,為了體現自己,發言時處處貶低一下我們領導的部門。這讓我們領導很不開心。因為我和領導關系比較好,她和我傾訴之后,我這樣安慰她:和你之前常和我們說的一樣,做好自己就對了。如果這是一家明事理的公司,隨著慢慢接觸你是什么樣的人,你的優點他們都會知道。但她,過于張揚,只會招來別人嫉恨,因為“槍打出頭鳥”,別人都不想被她當成傻子啊,這只是開始,所以別著急。
幾個月后的現在,大BOSS越來越重視我們領導,很多重要的項目都交給我們部門來做。而那一位呢,依舊心浮氣躁,只不過很少有人愿意與她合作了。
所以呢,知己之短,學他人所長;已己之長,急他人所短,會讓你越來越受歡迎。當然重中之重是不斷學習新技能,以便讓自己有所長。
3夸贊技巧
馬克·吐溫說過: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充實地生活兩個月。像銷售員之所以成功,一大部分取決于他們深諳贊美之道,通過對顧客的大力贊美,使其獲得愉悅感,最后忍不住買買買。
但是過分不符合實際的夸贊可能會適得其反,那么,怎么讓你的夸獎更加真實可信呢?一個小技巧:
<FFC>法則:feeling-fact-compare,一種集<感受-事實-比較>于一體的夸獎方式。這樣會讓你的夸獎聽起來更具體和真誠。
像我作為旅游銷售,在跟客戶交流的過程中,一般會先給客戶“戴高帽”:“您一看就是經常出去旅游的人,和您溝通那么輕松。”這里強調的是一個F-feeling,也就是感受。然后我會說:每次和您溝通的時候,我都是稍微一提您接著就明白這條線路的亮點與特色了。(F-fact,事實)。但是其他人呢,像不經常出去玩的,我要講上好多遍他們還不明白。(C-compare,比較)。
一般這樣夸贊完,客戶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愉悅感來,“哎呀,這有什么啊,主要你講的很明白了,再就是我確實每年都會去很多地方。這個我就先報了吧!(我內心:嘻嘻……)
如今社會分工的細化,讓我們越來越多的專注自己的領域,但很多事情,需要跨領域才能完成。富有成效的說服力是良好的人際交往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基礎。真誠地打動他人,做一個有吸引力、受人歡迎的人會越來越重要。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分享的三個打動他人,獲得好人緣的法則,分別是:投其所好、利用稀缺和夸贊技巧。希望你能用好這三個法則,在以后的人際關系發展中,輕松獲得好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