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刷爆朋友圈的《戰狼2》票房突破40億,但不幸的是,當票房冠軍碰上九寨溝天災,吳京又一次的被推上風口浪尖。原因是吳京捐款100萬被閑太少。
被道德捆綁今人深思:是應該遵守道德還是遵守規則?
2.我的一個朋友小A某天中午在銀行辦事,在她后面排隊的一位抱著孩子的中年婦女對她說:
我抱孩子不方便,我先辦事吧。
我的朋友小A滿是歉意的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小A上班也快遲到了,所以禮貌的說了不。那位中年婦女便張口大罵朋友沒有教養,不懂得尊老愛幼。一時所有目光注視她,評論她!小A也不知所措…
3.人心就是這樣喜歡動搖與善變,輿論也是搖擺不定,讓人琢磨不透,仿佛弱者在大眾的視角里有著先天的優越感。
胡適:一個骯臟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一個干凈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范,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
4.《搜索》中葉藍秋因道德綁架,網絡暴力,輿論的壓力和人心的善變,讓原本想要救治自己癌癥的她選擇了自殺來成全自己最后的尊嚴。
道德可律己,不宜律人。中國社會自古被“德”“義”所籠罩,道德捆綁植根于國人思維之中。例如某公交車上年輕人不給老人孩子讓座,圍觀者會罵你不懂尊老愛幼;街邊老人摔倒無人扶起,便罵道德淪喪,社會無情。多用一種換位思考的角度來想,凡事多想想,如果是我……
5.我們經常對別人苛刻對自己寬容,我們心里可以有不同見解,但不能隨意向別人丟石頭,使自己有道德捆綁式的感動。與其現在最高點苛責別人,不如先要求自己,用道德去要求自己而不是打量他人。把對方當做自己的一面鏡子,不斷審視自己,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