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配件城的思考

每天日記的習慣還是要堅持的。

今天看了一天關于垂直電商的一些文章,也思考了很多:
1.電子商務的確應該區分對待:電子/商務。
既做電子又做商務的,是最難的,現在很多大傳統企業轉電商,都在自建垂直電商平臺。
當然,他們也只是把平臺當商務做,并不會在此平臺上拉對手入駐。

同樣地,傳統企業在阿里巴巴、天貓經營,也都只是在做商務部分。

2.配件城要做的是電子部分,不做商務部分。
什么意思呢,就是配件城只做平臺部分,不自建手機配件產品
而且我們不是做商家入駐型的平臺,這種平臺的競爭力是完全無法和天貓、京東媲美的,盡管做得很垂直都不行。
不過這不表示配件城中沒有商家入駐,商家入駐的核心目的不是盈利,只有1個:解決網上商品無法實際體驗的問題;
我們只做比價\導流部分,這部分的垂直電商暫時是沒有的。

3.說說購物比價。
其實現在的購物比價平臺已經很多了,有阿里親兒子一淘比價、有網易直屬的惠惠購物助手、有已經扎穩腳跟廣泛合作的購物黨,
還有正在掙扎的口袋比價、蜜蜂比價、惠買購物、比比看購物、慢慢買等;

為何現在的購物比價軟件活得不那么滋潤了,因為它們的核心流量都是由PC端提供,但是現在移動端的購買量已經超過PC端,且增長迅速,但移動端主要是APP的市場,他們的購物插件是無法進入APP內部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流量越來越低。

大家都在想辦法進入移動端市場,主要有4種做法:
-和瀏覽器、路由廠商合作:當用戶通過手機瀏覽器購物時,展示比價信息。
-推出單獨的比價APP:一淘、惠惠購物、購物黨
-掃實物比價:我查查,同時提供購買入口
-推出單獨的優惠購物導流APP:一淘、惠惠購物;

對于方法1:
由于瀏覽器購物量本身就不大,決定了這種合作也只是杯水車薪;
對于方法2:
現在看出只有大廠可以搞,但是體驗都很差,或者長久不更新,下載量也只是十萬級別。
對于方法3:
倒是活得不錯,下載量都是百萬級別,原因在于掃一掃移動端有天然優勢,現在掃一掃的用戶習慣已經培養起來,大家沒事就掃一掃,在超市、商場買完東西后,回家掃一掃看看網上是否有更便宜的;
對于方法4:
現在活得最好了,也是無法比價的另一條出路,既然移動端注定無法進入APP內比價,那么索性就根據自己的強大比價后臺推出最具性價比的產品、優惠活動、秒殺活動、團購活動類的APP,活得最好的應該是折800,貌似是女性必備了!

但是不得不說,移動端的購物比價需求是很強烈的,從方法3可以看出
但是如何實現移動端APP內的購物比價一直是難點
其實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的,大致原理如下:
1.VPN線路讀取購物APP的詳細商品鏈接;
2.根據鏈接從服務器得到比價信息;
3.得到懸浮窗權限;
4.合理得將比價信息以懸浮窗的形式展現再購物APP的內部,做到UI協調!

4.再說說導流返利的問題;
這點我不了解,只知道此類的網站和APP下載量很大,活的還不錯。
還需要具體的市場考察,看看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水有多深,特別是不同商城不同類別不同商品的返利點。
特別是在手機配件行業銷量規模越來越大,但利潤越來越低的今天,返利點的發展如何,如何求突破;
暫時認為手機美容、手機殼定制是一個突破點,不過這就更需要第2點中說的商家入駐問題要先解決。

故配件城的發展路線大致如此:
1.做好手機配件的購物比價/導流/掃一掃/評測功能;(3.0)
2.做好手機配件的適配、精選、高性價比、熱門商品、熱門旗艦店首頁;(4.0)
3.做好各大商城的活動、秒殺、組團頁面;(5.0)
4.做好積分兌換、簽到、免費體驗活動;(6.0)
5.做好商家入駐的商品實際體驗問題(前期需要做好市調商務);(7.0)
6.做好手機美容、手機殼定制的UI設計環節、商家制作環節;(8.0)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