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技巧之一: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
學習,已成為現代提高自己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如今,線上課程更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信手拈來,那么想要學習某一項技能,學習資源雖然便利了,但是學習的效果卻不一定是有效的。
或許你看過許多關于高效學習方法的書籍,看書的時候計劃滿滿,但等書本合上之后,行動力便不知道哪兒去了,那么最后學習便是無效的了。
想要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明確學習對象是不是有效的,是否是學習那些對我們有用的或者很感興趣的東西,而不是突發奇想的想去學習一樣東西,然后就倉促下手,報班交費學習。
在明確了自己學習的對象是否屬于有效之后,那么以下的學習技巧,便會使你成為高效的學習高手。
一、學習的兩種方法:自然主義學習法和結構主義學習法
學習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主義,一種是結構主義,主要根據學習的對象不同而不同,面對不同的學習學問,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
自然主義學習的方法是通過模仿本身進行學習,注重的是文本的本身。而所謂的文本就是,一門知識或者技能它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比如學習模仿性比較高的技能或者知識,如語言、樂器、書法等利用自然主義的方法,通過模仿大師,模仿好的作品。遇到什么學習什么,積少成多,以量取勝,學完之后,就可以去運用了。
例如我現在在學習古箏,學古箏是屬于自然主義的學習方法,練習一首曲子的時候,我通過反復聽老師的彈湊,然后模仿根練,反復練習就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這便是自然主義的學習方法。
結構主義學習的方法則是以創作為核心的方法,它側重于對結構和交互關系的一個認識,提倡透過表面的現象去尋找底層的關系,是學習一種舉一反三的系統,最終利用所學的知識,創造一種新的事物或者知識。
比如像醫藥學、藝術、或者經濟學等,適合結構主義的方式進行學習。學東西的時候更注重一個結構,體系去學習,學習之后的目的,為的是去創造,是一種質變的結果。
例如,我們知道的醫生們,他們學習醫學知識,然后利用知識去治病,而治病則是屬于創造,人生病了,這是事物發生的一種現象,如果醫生利用自然主義學習的方法來模仿治病,便會走入以形補形的誤區,最后是沒有獨立的判斷和處理疾病的能力了。而學習藝術也是一樣,它需要結構主義的學習方法,學會藝術的核心知識,然后進行創造,這樣才會是一個合格的藝術家。
二、跳出顧全大局的練習方法
學習了以上的兩種學習方法后,能夠證明學習的方法是有效的,但是要做到高效的,還需要盡可能的通過更好的學習方法來實現。
如何做到更好的學習方法?最簡單有效的做法就是把目標拆碎,針對細節進行反復練習,擯棄兼顧大局的想法,從拆碎的小目標中去逐個擊破。
如我在練習彈琴的時候,老師經常告訴我的就是,每次練習的時候,不需要把整首曲子都彈下來,而是找到曲子中薄弱的地方,然后反復多加練習,首先要練好曲子中的一句,然后逐漸的過度,一首曲子便輕易的被彈了下來。
所以要學習某一項陌生的技能,不能囫圇吞棗的把所有內容順過一遍,然后想當然以為自己學會了,實際上那時低效的學習途徑,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技能一樣樣拆分,然后集中精力把拆分的小目標反復學習,這樣下來,即便遇到復雜的知識,也就能化繁為簡了。
三、碎片化學習的時代,做到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來輔助學習
成年人的學習里,需要戒掉學院派的學習風格,進入社會之后,能夠利用整塊學習的時間是少之又少的,一天當中,時間常被工作、生活等各種事情打得零碎,而零碎的時間加起來卻又是一個不少的時間數目,所以提高碎片化時間的掌控,是對學習有著突飛猛進的幫助的。
碎片化時間里更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帶著困惑和問題進行學習,多使用搜索的功能,不能這兒弄一點,哪兒弄一點,最后的結果是,什么都沒干成。
如我們在學習某一樣東西時,腦海就要有關于這個東西的學習規劃,先是形成一顆樹干,而碎片化學習就是著疑問去學習,就像是樹葉一樣,一樣一樣來往里填充,讓樹葉逐漸長得茂盛。其實碎片時間的學習相對還是比較零碎的,最后還需要利用一些整塊的時間把知識串聯起來,然后形成一個較為系統的屬于自己知識面。
PS:以上是近段時間,學習到的六個學習技巧中其中的一個,往后會繼續更新剩下的,如果方法對你有用的話,請點個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