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興42歲程序員歐某新高樓一躍,留下了4個老人、妻兒和兩套房的房貸。
歐某的行為雖是個例,卻映射著整個經濟環境下人們的焦慮,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你我又能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 ? ? ? ? ? ? ? ? ? ? ? ? ?當事人妻子上傳的是原圖,為保護隱私,對圖片做了處理
歐某新出生湖南一個農村家庭,從小學習成績優秀,本科考入北航,碩士南開,在華為工作8年,又在中興擔任研發負責人6年。
他的前半生是知識改變命運的逆襲史,憑借著勤奮、努力在北上廣為自己開拓了一片天地,500強工作、工資豐厚、家庭美滿、兩套房產,每一條都足以讓人艷羨。
但是,當他剛剛邁入后半生,卻用一躍,匆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歐某新的絕望到底是公司無情相逼還是家庭壓力所迫,不得而知。然而,這一跳,關于中年職場危機的感嘆,裹挾著痛苦、焦慮與不甘,再次來到許多人面前。
其實,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今年的輿論場關于中年話題總是時不時熱鬧一陣,從“1988年的中年婦女”、“34歲老來得子”到“保溫杯泡枸杞”,再到“人到中年職場半坡”以及此次墜樓事件……原本的調侃變得越發嚴肅,戲謔逐漸轉入悲情。
青年時,你我激揚文字、揮斥方遒,總覺得美好的生活就在河對岸,此時的夢想是跨越河壩的橋梁。
然而,人至中年,就會覺得人生就像紅綠燈,規律又平淡。反而,壓力陡然增加,家庭的期望、事業的天花板、生活的負擔、世俗的比較……在壓力的巨浪中,你似乘著一艘孤獨的小船,無依無靠,唯有間隙休息時,才能憶起燈塔之光帶來的安心,你狠自己的破船沒有發動機,跑得慢,卻又不得不整日扒著它惶恐過日。
這是最好的時代,憑著干勁、闖勁,你我都有很大的幾率改變自己的階層,品嘗新時代的甜美果實。
這也是糟糕的時代,當你拼盡氣力擠進新的圈子,卻發現自己的資產猶如空中樓閣,稍有風吹草動便搖搖欲墜。你寄希于企業,堅信“大”企業能夠保你無憂。沒想到是產業轉型,行業步入衰退期,最先宰的卻是“老人”。你比誰都清楚在這種企業的大機器里自己只是一枚標準化的螺母,一旦被離職要找到適合的螺帽有多艱難。
于是,你又期望著政府,削尖了頭想往體制內鉆,卻忘了在龐大的國家體制面前,自己只是一粒細沙,一旦拖了這個龐然大物的后腿,便只能接受被磨平、壓扁的宿命,就如上世紀90年代“下崗潮”的那些工人們。
這就像你站在崖邊,前是深淵,后有猛虎,似乎只能兩腳一蹬——等死。然而,有人清醒,人民日報在談中年危機時借用汪國真的話“到了中年,生命已經流過了青春湍急的峽谷,來到了相對開闊之地,變得從容清澈起來”,提示著中年時期擺平心態的重要。
正因為心緒平和,汪國真能夠在中年看到結伴前行的溫暖、相互扶持的高光。前路的平坦抹平了瑣碎的家事、煩悶的工作以及世俗的偏見,讓一切成為不相干的背景。
但是,僅有好心態仍不足,未雨綢繆可以更好地幫你游刃有余面對風險。狡兔三窟,在互聯網時代,知識迭代速度加快,閑暇休息時,不斷自我充電,慢慢發展第二職業,緊跟市場潮流,才有機會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想想看,一個從不關注市場行情的人,一下崗就去創業、炒股,其成功率能有幾何?
此外,時常能見到許多人盲目樂觀,在國家號召下,一個接一個地去生二胎,更有甚者讓妻子全職在家看孩子、照顧老人,自己一人扛起4個老人+1個妻子+2個孩子所有的生活需求。把所有的風險都放到一個籃子里,無比堅信著籃子絕不會破。我想歐某新曾經也是這樣認為,誰知命運弄人,巨大的壓力不僅壓垮了他,也毀了他的家庭。
所以,在生二胎的問題上,你需要認真考慮未來自己能夠遇到的最糟的情況,再決定要不要生,切莫隨大流,讓自己暴露在風險中。而且,如果有條件盡量不要讓妻子賦閑在家,她的工作總能在你困難時雪中送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中年危機。內涵不同,表現也會不同,世界上不存在一勞永逸的按鈕,任何的難題都需要克服的過程。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或許認清了生活的真相,方才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