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連續幾天從后視鏡看到火燒云了。知道它很美,卻沒機會停下來好好看。似乎即便有時間,也未必就會專注凝視它。可做的事實在太多了,每分每秒都在分你的心。
專注,很難。人的自控力在迅速下降。越來越覺得,人作為機器,非常不穩定,很難控制,一旦聽話又強大的機器人崛起,人必敗。
所謂的創造性,不過是更大的數據運算。人的優勢在于,可以繞過預算,單靠想象力、靈感,便可直抵答案,快速打開無數新的可能。這一點,短時間內非機器可比。從這個角度講,人可稱為半神。一旦某物能運算所有規模的數據,且能輕松抵達每一個概率值,那便是神了。
我沒有宗教信仰。我把所有主流宗教都當作文化和哲學來研究。近來常讀到一種論點,認為哲學在中國已死,深不以為然。浩如煙海的古代中國典籍,以及近代以來一二百年的變革實踐,是 中國人獨有的巨大寶藏,如果繞開它來談當代中國哲學,說“已死”未嘗不可;但若基于它來談,顯然不能用“已死”,我愿意用“孕育”。此刻,我們確實處于世界再次大變局之中,如何 認識當今世界?如何預測未來趨勢?我們應當怎樣存在?這些問題的答案,應站在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去尋找。當代中國哲學,呼之欲出。
我在讀《徐霞客游記》。他所描述的景致和生活給我的感覺很像玄幻小說,美得那么不真實,仿佛不是中國。我不是在說滄海桑田的自然環境,而是他描述的中國古人的生活氣質、禮儀風度。按說文明通過不斷積累是持續進步的,如果近4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具有了那樣的生活美學韻味,今人應該更高才對。而我的感覺是,相比祖先,我們的生活方式要粗鄙得多。
那么,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文明并非隨著時間持續進步的,它會倒退。
我向來有一個判斷,直到今天也沒有改變:當代人的生存環境比古代更險惡。
我們,不會生活,已經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