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我們,不知道什么是苦,每天都開開心心的。
“明天的生活一定比今天還要好!”
而正是這樣的一個心態,讓我們積極面對一切問題和煩惱,所有的困難都不是事,所有的挫折也都一樣能夠過去。記得《佐賀的超級阿嬤》里那個永遠積極樂觀的阿嬤,在那么困難的生活中,始終保持一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再苦的日子里也充滿了樂趣。
今天,和孩子一起讀了這本《媽媽的紅沙發》,而里面的外婆,媽媽,孩子,這一家三代人的積極樂觀,更給了我們一種方向,一種始終向著光亮,向著美好生活前進的力量。
繪本講述了我,媽媽,外婆,共同攢錢買紅沙發的故事。因為一場大火,把整個家的東西都燒沒了。而在這個過程中,外婆省吃儉用,媽媽更努力地工作,而我,也時常在放學之余在媽媽工作的餐館幫忙,賺點小費。
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實現了愿望,買了一個舒適的紅沙發。
外婆:幸好我們還年輕
在家里被燒毀之后,他們重新搬回那個公寓,可是里面卻是空空的,什么也沒有,這個時候,鄰居和朋友們送來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小床、鍋碗瓢盆、椅子、窗簾、還有好多吃的。
于是,外婆向大家說:“你們是世界上最好心的人,我們非常感謝。幸好我們還年輕,可以從頭開始。”
如果從孩子或者媽媽嘴里說出這樣的話,或許并不讓人吃驚,而是從外婆嘴里說出來“我們還年輕,可以從頭開始。”
一句從頭開始,該需要多大的勇氣。
可是,似乎從她的口中,讓人感覺不到一點房子被燒毀的那種痛苦和悲傷,展示給我們的只有積極樂觀,只有對鄰居們濃濃的感謝與感激。
雖然有大家的幫助,可是,更多的還是要靠他們自己,一點點的去把這個家重新建立起來。
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有一個一邊干活一邊哼歌的外婆,讓生活中充滿了歡樂。
媽媽:用行動說話
故事里的媽媽話并不是很多,一句是從外面回來發現自己家的房子著火,問:“媽媽呢?”,另一句是下班回來“真希望家里有舒服一點的沙發,讓我休息。”
而媽媽更多地是努力上班掙錢,在火災發生后看到自己的媽媽沒事就安心了。作為家里的主力,她需要做的就是更加努力的工作,攢更多的錢。
于是,媽媽拿回來一個大大的玻璃瓶,用來存錢。
而這一小小的舉動,卻足以調動全家人的積極性,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實現自己的愿望。
因為,他們都很想要一個舒服的沙發。
其實,所有人都努力朝著一個目標前進的時候,也是最體現家庭凝聚力的時候。
這時候的家庭成員彼此之間,會有更多的愛,也會有更多的動力和勇氣。
而被一個人帶動起來的這種凝聚力,這種相互體諒相互關愛的氛圍,才是一個家庭最珍貴的東西。
而那個帶頭人,就是家里的主心骨,就是家里的頂梁柱。
故事里的媽媽,把家里頂梁柱的位置發揮到了極致。
也把大家一起帶動了起來,積極地面對后來的生活。
所以,他們很快就攢夠了錢。
小主人公:充實而快樂
整個故事以小主人公第一口吻的語氣講出來,沒有一點苦澀的味道,讓人更多的體會是人間的溫暖,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親相愛,大家的互相關心與體會,大人們給她的那種積極和樂觀,讓她看到的是:只要努力,齊心協力,我們的愿望終究會實現。
這或許也是我們告訴所有孩子們的一個道理。
充實而快樂地生活。
故事里還有許多其他的人,大姨,大姨夫,各種幫忙的鄰居。
所有的人,都讓這個小家庭感受到了濃濃的愛。
小主人公在媽媽工作的餐館幫忙,和媽媽一起攢錢,感受著奶奶的樂觀積極,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買到了他們都特別滿意的紅沙發。
最后,他們三個人在沙發上的畫面,讓人倍感欣慰。
而多次出現的郁金香和玫瑰花的圖案背景,也似乎告訴我們,只要有愛,就有希望,只要大家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而在苦難面前,我們如何給孩子更多的希望與動力?故事里的媽媽和外婆已經告訴我們了。
樂觀積極的心態,再加上齊心協力的奮斗,還有什么事會難倒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