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媒體之路:簡單的喜愛,簡單的平凡

北漂的自己,從一開始來到此地,便不是沖著錢來的。這在好多人眼里可能會覺得我有點天真。來北京,這么一個現實的大都市,不為錢,你為什么?

說實話,我當初就是想看看北京這座老城,可沒有想到的是,這一看就留在這里了。

至于現在還是不是這個初衷,我說不單單是了,因為我身上總感覺有一份責任在,我要自己養活自己,我要給家里人足夠的慰藉,我要給自己愛的人一個溫暖的像樣的家。這一切的擔當,使我不能再那么搞情懷和文藝,那種沒有物質基礎的文藝是沒有大丈夫之氣的假文藝,我不喜歡。(大丈夫和文藝從來不是矛盾的兩面)

在經過和霧霾的不斷抗爭,在“萬里步行在北京”的壓馬路生活告一段落后,我猛地闖入了一個新的領域:自媒體。這中間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經過幾個月的思索,我終于放開束縛,開始嘗試莫涯吾筆這個微信公眾號的制作。

莫涯這個筆名的來歷是很巧合的。因為姐姐在縣城做服裝店的生意總是需要跑北京、石家莊去進貨,我那段時間在家,便隨姐姐一起進京入市。一天,天熱口渴,我到小賣部,花4塊錢買了一瓶農夫山泉的水,只是因為它的文案還有圖示太精美,我就沒有顧忌這個價錢。而上面說這水是莫涯泉水所制,卻讓我意外欣喜,我激動地告訴姐姐說,我的微信公號有名字了,就叫:莫涯,后來在正式注冊時加上了“吾筆”兩字。我為什么喜歡莫涯二字作筆名呢?莊子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將它改作“吾生雖有涯,寫作更無涯,莫涯法自然,文筆如蓮花。”我覺得這就是對此命名的最好詮釋,我希望這個名字可以伴隨我的創作,砥礪我一直走下去。

做莫涯吾筆這個公號當然希望有很多的人關注我,當然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目前的閱讀量突破百位數,當然希望自己的文章可以快速獲得原創保護標識和贊賞功能,當然希望每一個同好都能找到我,愿意花自己寶貴的時間來看我的文章,還要舍上幾塊錢打賞于我,然后,我會很開心地繼續寫下去。我喜歡自己安靜寫文章的樣子,雖然我看不見自己的全貌,但我可以感受到自己也可以朝文人這個夢想的方向出發,我知道自己現在做的還遠遠不夠,唯有認真的寫作,方才對得起關注我的讀者與閱讀我文章的你們。

真的是發自內心感激這樣一個時代,我會和不認識的每一個你相遇在我的文字里,通過一個叫做微信公眾號的平臺,就這樣做起了或天涯或咫尺的交流。這要是放在幾十年前,是絕對想不到、辦不到的事情。時代在進步,生活的節奏也在逐漸變快,我將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定位在“給生活一個文藝的角落”,這里文藝,我的理解是,在生活的美學里加佐料,就是防止你、我、他,大家成為生活和時間的奴仆吧。雖然,我的力量依舊是那么弱小。

《易經》上用吉兇悔吝四個字來說明人生的苦難。我們從《易經》里發現,人生四分之一是吉,而剩下的大多數是大病小災,小患大難,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誰的一生是一直坎坷的。生活中的確是有太多的苦難,但并不一定都是惡果,因為我們每一個向上的人都懷有改變的期待與行動,所以總是能夠逢兇化吉,否極泰來,將苦難化作智慧的種子,經過歲月的沉淀,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王國維講“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這個公眾號多是我自己內心的一個發聲,是我的一家之言,而我的定位就是在生活中發現美,發現文藝的價值,讓生活不再那么糟糕。也許偶爾會有錯誤乃至硬傷,可我們知道科學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東西,數百年后的人們在看到我們今天的東西時,也大都會一笑而過吧。

不過有一點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慶幸,那就是老祖宗發明了漢字。每一個中國人認識到2000個漢字就可以行走江湖,海吹天涯,讀古文也不是那么太費力氣。然而像英語這樣的文字呢?每出現一個新詞就要造一個詞語,日積月累,如不減之長發指甲,其狀腦補可知。所以,我們看,雖然現在中國的網絡衍生詞很多,但是真正流行起來,放到日常生活中用的還是很少,如果有幸我們的文字傳至后世,他們不會像讀古文一樣抓耳撓腮,束之高閣便是幸事了。

行文至此暫且擱筆,期待可以有更多有溫度、有力量的文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我是莫涯,一個時常在燈下漫筆的窮小子,一個你可能喜歡的文藝青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