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春節(jié)只有幾天了,訂好了回老家的票,挑好了送給親人們的禮物,雖然還來不及打點行裝,雖然還有兩天才能踏上歸程,但是心已在路上了。
“過年了,你回老家嗎?”臨近年關時,大家彼此問候,常常說起這句話。朋友和熟人中只有極少人是這個城市的土著,大多數人都來自四面八方。過年,幾乎無一例外的選擇了回老家。老家在外省,城市,縣城,鄉(xiāng)鎮(zhèn),村落,為了抵達它,火車、大巴、汽車、輪船、飛機,每個人奔波數百里、數千里,換乘多種交通工具,無懼人潮洶涌的春運,無懼堵成停車場的高速,無懼拖家?guī)Э诘钠v……總是要奔向那個目的地。
1
于我們這些有老家的人而言,縱然在這城市里,有房子,有事業(yè),有朋友,有家人,但還是感覺根兒不在這里,年當然也不在這里。比鄰而居的住戶,可能住了一兩年,都沒有打過一個照面,沒有過一聲問候,怎么能與之分享年的豐盛?天天經過的小區(qū),過年時除了多了幾串燈籠,并無別的變化,怎能承載年的歡快?平日里,馬路上擁擠的車輛,也已經載著主人,撤回了各自的老家,怎能映襯年的熱鬧?
城里的年味兒,大概主要是集中商場、飯店,無論是過年,還是傳統節(jié)日,外來節(jié)日,還是民間形成的節(jié)日,商家都是最先聞風而動,張燈結彩,音樂歡騰,促銷打折,各種宣傳,讓人覺得只有買買買,才是節(jié)日的真諦。
當然,這一座城市,也可能是別人的老家,在這兒有他們兒時的玩樂地,朝思暮想的小吃,心心念念的親人,我們所陌生的,正是他們所熟悉的,想念的。只不過,我們是這所城市后來者,尚未讀懂它的年味兒吧。
2
老家的年是熟悉而歡騰的,是親切而溫暖的。這或許是為什么我們會冒著被七大姑八大姨拷問的風險,頂著被隔壁張三李四子女攀比的壓力,也要千里迢迢趕回去的原因。
老家也在變化,但是相比日新月異城市,它的速度很緩慢。年年相見的車站,還是舊模樣,灰白色的房子,光溜溜水泥地,就和年少第一次遠行歸來時相似。村口的那棵老樹,樹干已經粗壯了不少,樹蔭默默一如當年,仿佛一直在等待。小學校雖然已經關閉,但是教學樓還在,它安靜地矗立,讓人每一次經過,都難免思緒涌動。鎮(zhèn)上的點心鋪十來年如一日,買著特色點心,那味道總會喚起一些獨家記憶。老家的霧還是白色而清新,煙火鞭炮還是會在春節(jié)時如約響起,小洋樓取代了白墻黛瓦的老房子,但還是家家有院子,隨意能串門……
相比著熱衷于速度的城市,老家還留著“從前慢”的痕跡。一年年,我們都在趕著上班,趕著掙錢,趕著買房,趕著生兒育女……趕了一年,或許只有在這里才能讓人慢下來,偷得浮生數日閑 。
當然,我們牽掛一個地方,不僅是因為那里的風物山川,更是因為那里的人和事。僅有一地址是不夠承載我們一年到頭,澎拜如潮的思念的。年年必回老家,更重要的是因為老家的親人,以及他們親手烹飪的一飯一蔬。
有親人在老家等著,這是我們翻越千山萬水,星夜兼程奔回老家的最大動力,路途的艱辛,在這個理由面前被徹底抹平。雖然,我們缺席著彼此的生活,卻從來少不了牽掛和惦念。這一年一度的相聚,自然不肯錯過。也就是這樣一年年,他們見證了我們的長大,我們見證他們的白發(fā),年是這一切的分段符,時光就是這樣溫暖又無情。
爸媽做的飯,有一種味道叫做家,縱然是平常的一菜一湯,只要出自他們之手,都別有滋味,何況是闊別已久?在我們尚未歸來時,他們已開始操心或準備我們愛吃的東西,仿佛唯有這些才能慰籍我們漂泊已久的胃。
在老家,更有城里吃不到山野美味,家鄉(xiāng)風味。和著露水摘的蔬菜,家人用糧食、青草飼養(yǎng)出來的肥豬嫩羊、雞鴨魚兔。這些上好的食材碰上爸媽的看家本領,尚未出鍋就滿屋子香味,那才是沒有人可以抵抗的舌尖誘惑,也是我們念念不忘的年味。
在老家,還有家族的團圓,一頓美味,一盆爐火,幾杯茶,些許干果,伴著家常話。
在老家,還有兒時的伙伴,喊著小名兒,開著玩笑,興致來了,重溫一把童年的游戲。
在老家,還有原野里的芬芳,泥土中的希望,以及正在抵達的春光。
……
一年又一年,只要有老家,只要老家還有親人在守望,有什么理由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