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是中醫(yī)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隨著艾灸方法的改變,今天的艾灸理念也有很大的突破,我們應(yīng)該師古而不泥古。
1、艾灸總則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講“寒熱虛實,火自當(dāng)之。”
《醫(yī)學(xué)入門》說:“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陽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而發(fā)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fù)溫也;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fā),火就燥之義也。”
《洪爐點雪》云:“凡男女老幼,虛實寒熱,輕重遠近,無所不宜,凡年深痼疾,非藥力所能除,必借火力以功拔之。”
因此不管是寒癥、熱癥、虛癥、實癥都可以艾灸治療;艾灸不僅能治虛寒之癥,同樣能治實熱之癥。
2、艾灸順序
《千金方》記載:“凡灸當(dāng)先陽后陰,先左后右,先上后下。”
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依次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如果最后灸頭面,有可能會有:面熱、咽干、口燥的后遺癥或不舒服之感覺。
在一些督脈灸的方法中,是從兩頭和中間同時3處點火;如果使用一些艾灸器具也以使用方便為主。
3、艾灸時間
一年365天都可以艾灸!
白天艾灸最好;晚上艾灸也不錯!但是長期晚上艾灸可能會傷陰,因此只要同時加灸一些滋陰的穴位(涌泉穴、太溪穴、三陰交),問題就解決了。陰雨天關(guān)好門窗可以艾灸;如果遇到打雷閃電最好停灸!
4、禁灸穴位
古代有幾十個禁灸穴位,但是這些禁灸穴位不外乎在臉上或者筋絡(luò)血管很集中的部位,而古代大多采用的是直接灸,也就是把小艾絨放在皮膚上灸,當(dāng)然這些部位應(yīng)該注意啊。
但是我們現(xiàn)在大多采用的是艾條懸灸、艾灸盒或其它方法,因此大可不必管它。
在這里著重說說石門穴,石門屬于任脈,是三焦的募穴;《針灸甲乙經(jīng)》: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絕子。
石門的主要功效是:補腎調(diào)經(jīng)、清利濕熱作用。很多不孕不育的人在肚臍上做艾灸,毫無疑問都會灸到石門穴,但是還是懷孕了,因此大家不必擔(dān)心。
5、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后2個小時才能洗澡,因此最好洗澡后擦干身體后再艾灸;
2)艾灸后40分鐘再吃飯;吃飯后40分鐘再艾灸。過饑過飽,過度疲勞最好不要艾灸;
3)艾灸是絕對不能開空調(diào)冷氣!電扇不能對著施灸者的身體吹,可以對著大門外或者窗戶吹。不要坐在有過堂風(fēng)的地方艾灸。
4)泡腳時,不能艾灸,最好,泡腳后再艾灸。
5)艾灸后要封穴,艾灸完后要穿好衣褲注意保暖。
6、艾灸封穴
灸后風(fēng)寒須謹避,
七情莫過慎起居;
切忌生冷醇厚味,
惟食素淡最適宜。
艾灸時,穴位的毛孔打開了,外面的邪氣容易進入體內(nèi)。在艾灸清灰時,左手清灰右手掌就應(yīng)該壓在被施灸的穴位上,這是艾灸過程中的封穴。
艾灸完后,把施灸部位用毛巾蓋住剛施灸過的穴位后,再進行下面的艾灸。
艾灸完后最好穿好衣褲;不要吃寒涼的食物。
7、關(guān)于艾煙
很多人,擔(dān)心艾灸過程中的艾煙對呼吸系統(tǒng)有影響!
因為艾條燃燒過程中,艾絨里的艾草精油大多數(shù)都隨著艾煙揮發(fā)掉了,因此艾煙對人體有一定的好處。
但是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濃煙滾滾肯定不好!
艾灸時可以根據(jù)情況通風(fēng),把窗戶開條縫,但是縫不能對著施灸者的身體!
8、艾灸起泡
艾灸起泡,要么是燙傷要么是灸花,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用芝麻油調(diào)艾草灰涂抹!
如果泡小你可以不管;泡大,你可以用消毒針刺破,再涂抹艾草灰。
沒有芝麻油,你用色拉油也很好;什么油都沒有,直接把艾草灰撒在上面同樣有效!
9、月經(jīng)期艾灸
月經(jīng)期間是可以的,有痛經(jīng)的人一定要灸!如果月經(jīng)量不大,是可以艾灸的,只不過比平時的艾灸時間稍短一點。
10、艾條的好壞
艾條的好壞跟制作艾絨的艾葉陳放的年代和艾絨的純度有關(guān)!目前市面上最多只有5年陳艾,超過的都屬于虛假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