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順豐望塵莫及,他才是海鮮界的"巫師":偷師米其林,生熟通吃!

時光如梭

2016年的生鮮電商市場冰火兩重天,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只有4家盈利,大佬們紛紛離場,前順豐優選CEO崔曉琦:“到處都是坑,我暫時不會再碰生鮮電商了”。就連大平臺京東、阿里、順豐優選,都只敢賣從境外舶來的保質期超長的冷凍魚蝦,而且銷量也不是很高。

“傳統海鮮線上的單一電商化路線,導致消費者想吃好的海鮮,只能開車去海邊,而海鮮行業最大的痛點是保鮮,復雜的海陸物流體系的制約,也是海鮮行業目前嚴重受困的原因。”——海鮮到炕CEO楊倬

想在網上賣活海鮮? 太!難!了!

藍瘦 ?香菇

海鮮到炕CEO楊倬,想用互聯網模式改造傳統海鮮行業的難題。創業這兩年,前人摔過的坑他無一例外也都摔過。

1、活體海鮮本身的特性和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都極具不穩定性,雨雪天氣影響運輸時間,時間又直接影響海鮮的存活,而存活率關系到當天的收成,最后直接影響客戶的評價和回購率,所以很多大公司目前不會碰海鮮產品這一塊。

2、做海鮮,就是和時間賽跑,大型超市的生熟區晚上8點后都打對折,海鮮也是一樣,為了保證高品質,每天都要卯足勁大促,非常累!

3、大眾對海鮮的需求,其實很旺盛,不僅僅是節日。但用戶更需要一個價格公道的可信的購買途徑,所以我們接受了這個高難度的挑戰。

4、如何讓廣大消費者明白自己的海鮮才是最好的海鮮,著實是一件頭疼的事。單純的媒體炒作,是我們最不愿意做的,做食品,尤其是海鮮,品質是第一位的。炒作來的流量,只是營銷,不是產品至上的思路。思考海鮮怎么賣這件事,整整花了半年多的時間。

偷師米其林,我做海鮮給你吃!

就知道吃

楊倬想盡各種辦法,也要把家鄉海邊的珍饈美味,送到城市吃貨們的餐桌上。

既然做海鮮要解決標準化的問題,他就籌重金引進了一套HPP設備,這是一種米其林高級西餐廳經常用到的烹飪技術,捕撈的海鮮剛上岸,就地“蒸熟”,氤氳的熱氣飄出來,肉質鮮甜多汁,再送到城市中央廚房,顧客隨時下單都能吃上鮮美的海鮮,既做到標準化,又能最大程度保留海鮮原始的“鮮”。團隊試吃了以后,再到大街上讓路人試吃,反響都很好,楊倬對自己獨創的模式很有信心,在京東眾籌發起的訂單也超額完成。

“剛開始銷量很高,沒過多久突然訂單大幅下降,我和團隊都嚇到了,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大寫的囧

你們到底會不會吃海鮮?!

為了找到癥結,楊倬只能挨個用戶去問、請朋友再來吃。

呵呵呵

結果出乎意料,卻又情理之中。“我們的海鮮是清蒸出來的,只保留了海鮮最原始的鮮味,用戶初嘗之后,會覺得很棒很鮮很好吃,但如果一餐飯全都這么吃,會缺少一些什么,怎么去形容呢,就是單純的鮮味不能讓人感覺到飽滿,遠不如麻辣,蒜蓉黑胡椒帶給人的味覺刺激。“

楊倬花了很多精力,試圖說服用戶去接受海鮮的最佳吃法。”我跟他們說,麻辣土豆和麻辣小龍蝦吃起來并沒有什么區別,吃海鮮就要吃最新鮮的,而且我還替你做熟了。可是用戶不在乎!”“海鮮蒸起來很簡單啊,我們買活的更放心啊!“

再說一遍44

你們有錢說什么都對,我要創新!

承認自己的一廂情愿,不和大眾口味擰著干,清蒸不夠味,那我就去創新!為了尊重海鮮的“鮮”,此后很長一段時間,楊倬走上了花樣料(zuo)理(si)之路,中秋節的前一天,差點……

“口味太平淡?”“對”

“海鮮蛋撻你們吃過嗎?”“沒有…!”

“抹茶海鮮蛋糕呢?”“…沒有!”

“那海鮮芒果刨冰呢?””………!!”

“這些我都研制出來了!”

......

媽,救我



海鮮到炕的產品團隊有一筆專項資金,用來到處去吃。

“覺得好吃,回來推薦給我,我愿意學。”楊倬四處拜師學藝,請不來人就自己干,從海鮮火鍋到西式料理,一遍一遍實驗,一遍一遍試吃。

為了提高海鮮購買的頻次,他研制了海鮮健身餐,專門為健身人士提供一日三餐高蛋白飲食;在單位班車的站點,擺早點攤,賣海鮮雞蛋羹;夏天研發了一款海鮮刨冰,新鮮的海鮮切片搭配芒果味的冰沙,清涼解暑;把各種瓜果蔬菜挖空,里面填上海鮮肉;花了3個月,為辦公室人群研制海鮮肉醬,伴著米飯就是一頓美味的工作餐。

呵呵
呵呵呵

花(bian)樣(tai)料理最終以失敗告終,“除了海鮮肉醬能掙到錢,其他全都賠本了,地推效果還不錯,但是毛利率太低,無法量產,不能成為賺錢的產品,而且也不能體現海鮮的品質,僅僅是裹腹罷了。”這不是一句總結語,因為在前不久的中秋假期,他還干了一件想起來就后怕的事。

反復試錯 ?找準方向

“我一直反復在想鮮這個事,有一天盯著這個漢字,我突然靈機一動,魚和羊組成了鮮,何不試試海鮮和羊肉的搭配。

好次

羊肉卷?羊蝎子?羊肉串?最后我選了烤羊排。試吃的那天,我把朋友叫過來,開了一瓶酒,在節日氣氛的點綴下,頗有些成就感。

誰知道飯后,我們倆捂了兩個小時的肚子。貝殼類不能放糖,螃蟹不能和西紅柿同吃,海鮮和羊肉不可以同吃,這是做食品最大的風險,必須引以為戒,要非常慎重。”

呵呵

反復的產品試錯和模式驗證,楊倬最終敲定了一個方向:海鮮,賣活的,接受預定!

當天晚上8點截單,通知海邊的買手拿貨裝車,第二天凌晨運到北京,再配送到用戶手里。“我們要做沒有魚缸的海鮮供應商,當天海鮮當天送。”

方向敲定以后,楊倬選了微信作為銷售端,沒有花精力和時間去開發APP。地推、建微信社群,通過口碑積攢了不錯的客流量,9月份這半個月,通過微信,光是螃蟹就賣出了150萬。

做海鮮有風險 ? 回購率才是真數據

看到他的成績,有朋友過來取經,表達出也想試一試海鮮。楊倬拋出一個問題:”每天早上海邊會出1000斤螃蟹,平均路上會死掉2-300斤,只能扔掉。有一次車上的氧氣瓶沒接上,1000斤螃蟹死掉了800只,導致當天的訂單完成不了,只能給客戶賠償。這個風險你能接受嗎?““如果不能接受,就別干了,做海鮮太難了。”

“傳統電商的思路,一定是XX海鮮來自于哪個海洋,經過多少道人工滅菌處理,讓客戶吃的放心,但是,真正的好的海鮮,在老百姓的認知中,一定是活的海鮮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們摒棄掉了傳統電商的思維,專心打造活海鮮供應鏈,讓顧客當天能吃到當天捕撈上來的海鮮,如果客戶的用餐條件不適合烹飪海鮮,我們還專門聘請各地頂尖的大師傅,為客戶料理海鮮,讓客戶吃的放心,吃的方便,最重要的,是吃的嗨。”

“做餐飲,訂單數和銷量都可以造假,只有回購率才是真的,我只看重這個數據,用戶買過一次之后,還會回來,這個非常重要。”

賺到錢 ? 再堅持下去

還記得上文提到的可以賺點錢的海鮮肉醬嗎?楊倬完全可以轉型為海鮮界的“老干媽”,注冊商標名揚四海,但楊倬堅定要做海鮮界的巫師,不忘初衷,要把海鮮的品質做出來,讓人人都能吃上正宗地道放心的海“鮮”。

“我們還在研制新的海鮮吃法,預計很快就會上線;今后有條件我們要打造一個科技未來感十足的子母餐廳。路還長,我們一直在路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