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4-批判性閱讀的方法和實踐

批判性閱讀的方法和實踐

批判性閱讀的方法和技術

批判性閱讀的階段, 目的和任務

1.理解階段:
目的: 理解
立場: 與作者對話
任務: 發掘論證

理解性的問題(寬容原則/發掘論證)
了解作者, 出版和背景信息
文章的中心議題是什么?
作者的主張或結論是什么?
支持結論的理由或前提是什么?
關鍵性概念或詞語的含義是什么?
論證的基本要點是什么?
分析論證結構, 由前提到結論的推理是什么?

要在理解階段, 通過閱讀, 對上述問題有一個準確的回答(可樹狀圖)

2.批判階段
目的: 評估
立場: 自主思考
任務: 拷問論證

批判方法(中立原則/拷問論證)
理由是真的嗎?
理由與結論相關嗎?
若相關, 推理合乎邏輯嗎?
從理由得出結論, 需要依靠某種假設嗎?
這種假設合理嗎?
是否存在與結論相關的反例?
需要限定或解釋認證中的某些概念或詞語嗎?

在準確公正地理解基礎之上, 作出恰當的評估, 最后再得出這個論證好壞的結論, 這就是批判性閱讀.

案例分析

標題: 北京污染的效果?不清楚
對北京可怕的空氣將影響運動員發揮的恐懼, 或許被游泳比賽打破世界紀錄的進程消除了. 但是, 對這座城市的污染進行控制的真正考研是在北京室外悶熱, 潮濕和污染的空氣中進行的持久耐力比賽.
損害已經產生了: 在8月9日進行的男子245公里公路自行車比賽中, 1/3以上的運動員中途退出了比賽, 部分原因是空氣十分令人氣悶, 有一個運動員感覺像是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比賽, 而實際比賽途中海拔最高的地方只有300米.
運動員們呼吸的是污染湯——包括超細微粒, 一氧化碳, 硫氧化物和臭氧, 其中的每一種東西都可能降低運動員的速度. 近來的一項研究表名這些污染物為什么會對運動員造成影響. 一名學者, 做了一個實驗. 他讓15名大學生冰球運動員做2次6分鐘的全速騎車沖刺, 第一次讓他們呼吸含微粒少的空氣, 第二次讓他們呼吸含微粒多的空氣. 他們第二次的速度, 平均比第一次下降5.5%. 對馬拉松運動員來說, 這相當于比沒有污染要慢7分鐘, 足以讓破世界記錄的希望落空.

理解性的問題(寬容原則/發掘論證)
了解作者, 出版和背景信息
作者以環境報道而聞名

文章的中心議題是什么?
北京的環境污染對運動員的影響有多大? ( 是對多大, 而不是有沒有)

作者的主張或結論是什么?
北京的污染對戶外比賽的負面影響嚴重.

支持結論的理由或前提是什么?
1/3運動員退賽, 部分原因是空氣氣悶
15個運動員在微顆粒空氣下2次6分鐘沖刺騎車實驗

關鍵性概念或詞語的含義是什么?
論證的基本要點是什么?
分析論證結構, 由前提到結論的推理是什么?

批判方法(中立原則/拷問論證)
理由是真的嗎?
確認數據/事實: 1/3以上運動員退賽; 污染湯(API 低于100為良好, 當時平均值為45)

理由與結論相關嗎?
若相關, 推理合乎邏輯嗎?
從理由得出結論, 需要依靠某種假設嗎?
假設1: 假設”污染”導致”氣悶”, 文中的因果解釋才能支持結論.
假設2: 假設”在實驗中的冰球運動員騎車沖刺”與”在北京空氣中的自行車公路比賽”是可比的.
假設3: 假設冰球運動員騎車實驗的數據可靠

這種假設合理嗎?
假設1中, “沒污染的桑拿天也會導致氣悶”, 存在錯誤類比

是否存在與結論相關的反例?
男子50公里競走破世界記錄

需要限定或解釋認證中的某些概念或詞語嗎?
可怕, 恐懼, 污染湯等感情詞匯的使用, 表名作者存有偏見

圖爾明模型

一個好論證, 一般由6個部分組成
數據: 事實, 證據(相當于小前提)
斷言: 被證明的結論, 主張, 觀點.
保證: 用來鏈接證據和結論之間的普遍性原則, 規律(相當于大前提, 隱含的假設)
支撐: 為保證大前提提供進一步支撐的陳述, 理由, 以表明原則或者規律是真的.
辯駁: 對已知反例的考慮
限定: 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反例, 對結論的范圍和強度進行限定.

屏幕快照 2016-12-28 01.58.53.png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