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很少看朋友圈,也很少發。以前發是因為喝酒后總覺得自己很浪漫,總想在朋友圈發發東西,顯擺顯擺情懷,刷一刷存在感,可第二天自己在看,就像看一個大傻子。浪漫可以讓一個人變傻,但大傻子卻不等于浪漫。很難想象人們在給一個大傻子點贊時是一種什么心情和表情。
我酒后發朋友圈有固定的套路:最常用的是拍書櫥照片,一定要體現出《尤利西斯》、《北回歸線》、《洛特雷阿蒙文集》這些不怎么看卻能提升逼格的書;還有就是,發一下自己年輕時留長發的照片,寫上幾句關于詩或者遠方的詞。發完后就坐等朋友圈紅色圈圈的提示,滿滿的存在感。第二天,就會有一個大傻子坐在馬桶上手捧手機飛速刪朋友圈。
有人說酒后會更有靈感。我姑且同意吧,在當時確實會有很多讓自己興奮的想法和靈感,但事實證明,對于我,就算能寫出什么驚人大作,過后也會刪掉。關于這點,我不知道到底酒后是我本來清醒的狀態,還是現在清醒的狀態才是不正常。照這么說,我并不怎么喝酒,也就是我很少正常,大多數是處在不正常的把不正常當做正常。
現在我很少發朋友圈,倒不是因為很少喝酒。因為發后會不安——這是一種恐懼存在的心理,和以前刷存在正好相反。我選擇不存在,不存在別人的可視范圍,躲在暗處看著別人的心思,這很有安全感。有時候看到好友列表中那些已經不在世的人,會很傷感,會停留很久,不敢點開。不是害怕會出現對話,而是不忍看到那些過去的朋友圈。停留在某個時間,再也沒有登陸,這背后留下的讓人傷感,難以平復。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