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西廬山:有些事都是命里注定

這次回家鄉上廬山,與以往不同的是我有了菘,這個小男孩從三個月起就隨著我在各地往返,這大概也是他生命的一種狀態。

小時候,我寫作文常常這樣開頭“我的家鄉坐落在美麗的廬山腳下。”現在想起,覺得甚是羞愧,因為那時我并沒有去過廬山,也不知道“美麗”是個什么樣的概念,換做現在,我會問我的學生“怎樣的美麗呢?”或許這個問題是很難從一個小學的嘴里知道答案。很奇怪,小時候對美的認識并不是來自于大自然,覺得那些山山水水都不過是些稀松平常的事物,何來美可言?這樣的意識一直影響到現在,出去旅游,要我去看山看水,都覺得不過如此。這是童年帶給我的印象。

其實廬山的確是很美的,我們坐車沿著盤山公路崎嶇而上,一陣陣涼意從窗戶的縫隙里撲面而來,樹影重重疊疊地往后退,靠懸崖那邊,各種綠逐漸拉遠,變深,前些日子剛下過的雨仿佛給了這些綠鮮活的生命,還有些氤氳的霧氣彌漫在樹影叢林之間,仙氣十足。

海拔一千多米的山,一直要盤旋一個小時才到,每一次來,都覺得這個過程很漫長,感覺一直在繞呀繞,總不知道盡頭在哪里。菘因為慣性,和旁邊的小朋友早就玩在一起,兩個小孩一起隨著車子東倒西歪,也覺得是一件特別好玩的事情,而窗外的景,都不過是我們強加給他看的。

這次上山,其實是為了見一個老友,她帶著孩子在山上避暑,許久不見,哪里見其實都一樣。

我們沒有去熱門的景點,挑了一條小路漫步,兩個孩子在前面,說是要去尋龍,各自在腰間插著一把劍,完全是一副要仗劍走天涯的姿勢。

我們聊著天,關于工作、家庭、孩子。許多事說起來,都覺得很恍惚,轉眼我已在了樂從,轉眼她們都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轉眼很多人,很多事都變得不一樣。感嘆唏噓之余,仍覺得,很多事好像很久以前就注定了的。就像腳下的這條路,千頭萬緒,偏偏走了這條,不是別的。

這條路與周圍旅游區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樹林幽靜,樹木筆直挺拔,小路彎彎曲曲,但還算平穩,少有一些登山客從身邊經過。天空完全被樹葉遮擋住了,偶爾傳來幾聲鳥鳴雷動,靜得出奇。

菘很快累得睡著了,我們找了塊干凈的石板,坐下來繼續聊。聊起那次四個人上廬山住的一個星期,那時我還沒有菘,那時蓉還沒有結婚,那時芳和君還沒有二寶……也不知道女孩子怎么有那么多話說,也不記得說了些什么,七天七夜仿佛也沒有把要說的話說完。再聚,估計也很難有那樣的時光。

準備下山已經快要天黑了,菘熟睡了一個小時,醒來又和姐姐拔草種樹去了。

旅行是一種閱讀,我們看片看水,也閱人無數,有人善良謙遜,有人粗俗不耐,人人其實都在自己眼里;旅行也是一種修行,路上的變數,預料之外的意外,應對的一切言行舉止都是在修行自己的性情。帶著菘出行,尤其是如此。

回家的車上,聽到來旅游的人說:這廬山,我下次是再也不會來了。

我笑而不語。下次,我估計我還是要來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如果,日子不那么匆忙, 正好有一塊小小的土地, 撒滿種子,長滿花草, 春秋,冬夏,姹紫,嫣紅, 一群孩子不肯停止生...
    三水林楓閱讀 704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