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李彥宏明爭暗斗,爭奪人工智能“第一人”

作者:卓文澤? ? 班級:1402019? ? 學號:14020199036

【嵌牛導讀】:馬云、李彥宏明爭暗斗,爭奪人工智能“第一人”

【嵌牛鼻子】:馬云 李彥宏 人工智能

【嵌牛提問】:人工智能對中國的影響?

【嵌牛正文】:

這幾天科技圈最重要的活動,無疑就是貴陽數博會了,不為別的,就因為政府和巨頭都在為其捧場。

今年最有看點的仍然是BAT三家,只是焦點有了變化,從“大數據”起家的“數博會”,今年爭奪話語權最厲害的,卻是人工智能。雖然馬化騰缺席,但騰訊云的Logo和大廣告打的滿場皆是,而馬云與李彥宏則在當天下午的論壇中各擺出豪華陣容,對拼“智能”最大聲量。BAT三巨頭的隱形“AI”之戰,成為今年數博會的最大看點之一。

最有意思的是,鈦媒體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開幕式的下午論壇中,馬云組了一個“機器智能”為主題的高峰對話會,李彥宏組了一個“人工智能”為主題的高峰對話會,兩個對話會同時舉行。馬云的場子請來了中央臺主持人康輝,李彥宏的場子請了前央視主持人楊瀾。

馬云場子的豪華嘉賓陣容,把括海爾數字CEO、原高德納高管合伙人、中科院百人計劃研究員趙光,斯坦福大學客座教授、多家公司創始人杰瑞·卡普蘭,美國國際孵化器創始人和CEO史蒂夫·霍夫曼,阿里技術委員會委員長王堅,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和普林斯大學教授鄂維南,以及提問嘉賓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郁、美國新思科技公司總裁及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志寬等。

李彥宏場子的豪華嘉賓陣容,則是美國高通全球總裁德里克·阿博利,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院長、微軟亞太研發集團CTO王永東,戴爾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IBM中國研究院院長、IBM大中華區CTO沈曉衛,LinkedIn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沈博陽,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袁輝等。

從嘉賓陣容來看,兩位也真是拼了。不過馬老師金句更加容易吸引大批觀眾和媒體。

鈦媒體記者在現場觀察,就二人的觀點來看,其中有針鋒相對之處,也有同氣相求之聲。

針鋒相對之處的核心在于:

馬云認為現在是數據為王的時代,由此而產生的人工智能的價值;而李彥宏則提出數據固然重要但技術創新才是王道。

馬云在他的機器智能高峰論壇上坦言說,中國很多公司不要去搞阿爾法狗這類東西。一句話也引發了極大的爭議。而百度和騰訊就恰恰都是在研究怎么搞阿爾法狗這類“東西”的。

馬云聲稱,和人工智能下圍棋,將我們下圍棋的樂趣剝奪了,因為你在想好接下來要走的三步的時候,阿爾法狗已經能想到接下來的三百步。并且機器不會獨立思考,也不會下臭棋。

阿里是最早提出DT數據時代的企業,馬云在當天下午的演講中強調“數據將成為主要的能源,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都基本上是空殼”。

而李彥宏卻說“數據是新時代的能源和原料,然而推動時代進步的是技術和創新,不是能源和原料。”李彥宏還補充了一個例證:工業時代最寶貴的不是煤,而是蒸汽機這樣的技術更新。

兩人的對掐顯而易見,又頻頻開始在公眾場合強調“未來智能時代”的重要性,大有爭奪中國人工智能“第一人”之勢。

在回答“人工智能是否會給人類帶來威脅”這一問題時,馬云和李彥宏也都持否定立場。李彥宏說,以原子彈為例,沒有造出原子彈之前出現過好幾次大的戰爭,原子彈的概念曾經讓很多人覺得人類將受到威脅,然而原子彈出現以前迄今都沒有爆發過世界大戰,因為人們找到了控制威脅的辦法。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也會一樣,在帶來正面影響的同時,負面影響也是可控的。

在馬云的場子里,嘉賓主要在集中探討人工智能與機器智能的區別,因為馬云在前不久的IT領袖峰會上提出機器智能的觀點,主要點是“過去把人當機器用,未來把機器當人用,機器比人做得好不算什么,機器做人做不了的才了不起。機器應成為人最好的Partner,而不是人類最大的對手。”換句話說,馬云從另一方面解決了人工智能的威脅論。

在李彥宏的場子里,高通、微軟、戴爾、IBM等大公司都表達了用人工智能真正幫助和改善人們工作與生活的愿望與實際例子。沈曉衛說,從20年前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深藍超級計算機,到2011年在智力問答節目中戰勝人類冠軍的Watson系統,IBM今天的關注點更聚焦在人工智能與行業的結合,用人工智能解決醫療、教育、環境、金融、零售、制造等行業問題。

最近,IBM針對II型糖尿病研制了診斷決策支持系統,利用臨床指南的知識,結合從臨床數據中挖掘出來的證據,為醫生推薦治療方案。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在中國南方一個城市的19家社區醫院上線試用,6000病人受益,這相當于為每位社區醫生配備一位貼身專家。

在數據與技術創新帶來的未來可能性面前,馬云和李彥宏都強調要改變心態,適應可能性。馬云再次提及當年英國的紅旗法案,馬車夫試圖用法律來限制汽車的發展,令英國遠落后于德國、法國和美國的發展速度。而李彥宏也強調AI思維,即AI時代帶來的是非線性思維,這與人們常規線性思維有很大不同。

“技術革命帶來新的可能性,是過去沒有想到的,要盡早為未來可能性做準備。”李彥宏這句話,可以代表馬李二人的共同心聲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