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當滿大街都在播放著趙雷,李志,馬頔,當陳粒,大喬小喬等等也去了綜藝節目,那些曾經喜歡的,并推薦給身邊的同學,大多時候卻遭到不屑的音樂,如今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
這些音樂是屬于某個時代,還是某個年齡段,亦或是那些也曾喜歡這些音樂的人如今成了主流媒體的中堅力量,對這些音樂的普及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而我,也無暇去思考這些,也無心閱讀有關的文章。
起初聽音樂,會有一種音樂洗滌心靈的感受,而如今,反了過來,是因為聽說音樂可以洗滌心靈,所以才去聽。所以,對于音樂,起初是因為深深喜歡,且主動享受,如今只是因為曾經喜歡過,而被動聽聽。
收起這些民謠,收起那些情懷,如今對王菲的歌曲們又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認識。
人總是在變化的,就像以前不喜歡追劇,而現在卻悄無聲息地開始追第二部劇了。不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而這些困惑,也正是我喜歡閱讀的原因之一。閱讀過程中,總會不經意間找到共鳴,總會偶然間幫你解惑,總會或多或少有收獲。
然而,大概是十大幾年前了,捧起第二本書開始閱讀的初衷,不過是為了無聊消遣,并幫助睡眠,可讀著讀著,就開始受益匪淺,享受其中。
不記得在哪里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大致意思是“不管一本書有多厚,哪怕是有一千頁,如果只有其中一句話讓你產生思考,那也沒有白讀”,而這句話又恰巧是我對讀書這件事有困惑的時候看到的,瞬間就為我解開了迷惑。近些年讀書也是機緣巧合,比如《海邊的卡夫卡》《多崎作》《解憂雜貨店》《王陽明》等等,讀完后都有一個感覺,就是,在恰巧需要它們的時候有幸遇到了它們。
關于讀書,我想說,生命有多長,讀書就可以伴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