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無趣,因為少了些儀式感

有一期《奇葩說》,辯題是,婚禮真的有必要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黃磊做客,他說:“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就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一個儀式感都沒有,我覺得是不對的。”

我記得有一個采訪,問黃磊婚姻的秘訣。黃磊說:“再久的婚姻,也要尋找浪漫,時刻保存儀式感。”

1、儀式感可以為愛情保鮮

黃磊是公認的好丈夫、好父親的典范。微博上曾經流傳一句話,萬年修得黃小廚。

他和孫莉細水長流的愛情,羨煞旁人。很多人都看過《我們相愛時·20年》,在他們相愛20周年的紀念日,用獨特的方式告白。18少女成了38少婦,24青年成了44發福大叔,依舊相愛相守。

圖片發自簡書App

美滿的愛情需要儀式感來點綴。

婚禮免不了繁雜的禮數和程序,為什么還是期待,因為我們需要這種儀式感。

許多女生都期待一場童話般的婚禮。憧憬著這一天,披上奪目的婚紗,畫上精致的妝容,走在紅毯上,接受親朋好友的祝福,深情許下誓言,為對方戴上戒指,昭告天下,我愿意。

這種儀式給愛情留下一個美好的念想。

有一次,爸爸打扮得跟往常不一樣。頭發往后梳得一絲不茍,抹上啫喱膏,溜得發亮。壓箱底卻依然筆挺的西裝上身,垂感十足的西褲,顯得精神飽滿。

我噗嗤一笑:“爸,你這周潤發的發型不錯,干嘛去呀。”

“今天是我跟你媽的結婚紀念日,我們去小資一下,外頭吃個飯。”

在一旁戴著項鏈的媽媽聽了,露出少女般羞澀,“都老夫老妻了,還玩什么浪漫。”寵溺的表情和語氣,完全掩蓋不了甜蜜。

是啊,重要紀念日,就該出去慶祝,通過這種儀式感,找回婚姻當初的鮮。

情人節,男生就該給女生送上一束花,說一句甜言蜜語。女生可能會抱怨:“你傻啊,多貴啊”。最后還是美滋滋地收下,嘴上抱怨,心底甜如蜜。

情人節肆意撒狗糧是種儀式感,男生表明我待你如初,女生感受到安全感和被捧在手心。

凡塵歲月的滌蕩,愛情漸漸退去了激情和新鮮感,愛情還能剩下什么,只剩下曾經的幸福甜蜜的回憶。儀式感承載著這些點點濃情蜜意。

2、儀式感讓瑣碎的生活變得精致

生活本身是平淡瑣碎的,沒有每時每刻的浪漫。每天面對柴米油鹽和雞毛蒜皮,儀式感早就被拋諸腦后了。

哪還有什么紀念日,孩子都顧不上了。

下班回來累了,隨便煮個面湊合,也是一頓。

度個假還得花錢花體力,還是宅著吧。

久而久之,感覺到生活了無生趣,索然無味。

我們的生活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有儀式感的日子叫生活,否則只能叫活著。

尊重儀式感的人,懂得怎么把生活過得有趣。我們所追求的品質生活,其實就是有儀式感的生活。

儀式感不需要大肆張羅,只是落入到平常的細枝末節。

羅振宇說,我跟老婆每天的約定,誰先起床,誰給對方擠牙膏,簡單的一個儀式讓日子過得有滋味。

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元宵吃湯圓,過春節貼春聯,吃團圓飯,穿新衣,看春節晚會,這些都是流傳下來的儀式。如果直接把這些儀式也省了,我們就會覺得春節沒有年味了,節日沒有氣氛了。

臨近畢業,同學展開積極討論,要去哪兒旅行。畢業旅游是跟大學Say goodbye的一種儀式。少了畢業游,總會覺得大學不完整,留有遺憾。

儀式感的存在,就是把看似單調乏味的事情變得有劇情,有意義,讓今天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沉淀出一些美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法國小說《小王子》有這么一段話:

“儀式是什么?”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貍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態度。生活里少了這份儀式感,也就失去對幸福生活的期待。

當我們給某一天,某個時刻賦予一個儀式感,添一份用心,這個時刻就會變得與眾不同。

3、儀式感是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有孩子的家庭,總覺得拿孩子沒辦法,一個原因就是缺少這種儀式感。

就拿喂孩子吃飯來說,有的媽媽拿著飯碗,追著上躥下跳的孩子,好不容易喂上一口飯。聰明的媽媽就會直接將孩子提到飯桌旁的兒童座椅,飯碗端到孩子面前。

這種儀式潛意識里告訴孩子,吃飯就是這么回事,不是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更不是要別人追著喂。

孩子逐漸形成一種思想意識,到飯點了,孩子就會自動自覺地到飯桌旁。

最近很火的一個節目《媽媽是超人》,胡可的教育方式網友拍手稱贊,給媽媽們樹立了良好典范。

有一次,胡可帶著倆孩子到馬雅舒家參加party,發現他們家沒有餐桌。吃東西的時候,只能席地而坐。

馬雅舒給米雅喂飯時,米雅各種不搭理和逃跑,她感嘆道:“我們家這些孩子都快成神仙了,沒有人吃什么飯,一天到晚不吃飯。”而安吉和小魚兒總會乖乖的獨立吃飯,根本不需要媽媽操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正是這種儀式感的缺失,讓孩子養成了不愛吃飯的不良習慣。

胡可說:“我覺得吃飯這件事,必須坐在餐桌上來完成,這是一個很有形式感的一件事。”這句話深得人心。

胡可善于引導孩子,潛移默化,讓孩子心中形成一種儀式感和秩序感,玩具有固定的擺放位置,需要別人幫助時要說“請”,哥哥要照顧弟弟,要有獨立自主性……

在日劇中,我們看到出門前他們會道一聲“我走了”,回來時又道一聲“我回來了”,這一舉動無不體現他們對生活的儀式感。

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有教養,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事必須認真對待。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幸福感也會多一些。



圖片發自簡書App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喝牛奶時,你特意替我擦掉嘴邊的白泡沫,是儀式;

出門時,你特意把我的領帶給調整好,是儀式;

走路時,你特意蹲下來幫我系好鞋帶,是儀式;

逛街時,你特意記得我喜歡的衣服買來送給我,是儀式。

人生需要儀式感。大到結婚紀念日、畢業典禮、傳統節日、生日派對,小到一舉一動,都是儀式感的一種體現。

我們對生活報有一顆莊重而認真的心,生活就會變得有意義,有格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人類是種多么愚蠢而自欺欺人的動物。 八 劉孟然和曹芬芳的感情越來越好。我和韓瀟瀟的感情也越來越好。以至于兩個月后,...
    白璧不微瑕閱讀 1,142評論 2 3
  • 雨 別那么粗魯 對著其他人打噴嚏 是不禮貌的 瞧瞧吧 濺濕了我一臉一整身 雨 你的妄想我聽見了 可你起不了泡沫 是...
    山屈生閱讀 498評論 1 3
  • 你可以用兩種方式使用NSURLSession API:系統提供的委托或自定義的委托。通常情況下,如果app由下面的...
    raingu24閱讀 454評論 0 2
  • 如何運用PS,將兩張不相關的圖,自然融合在一起,還能帶有創意呢? 第一步:在ps軟件里新建一張紙(大小不限,在這新...
    吃飯是為了活著閱讀 1,303評論 2 1
  • 累的想吐。 累的想吐。 累的想吐。 累的想吐。 累的想吐。 好像找個人,吐給他看。 可惜呀,找不到這么一個人去惡心...
    君曉墨閱讀 12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