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汪華:給早期創業者和產品經理的44條建議

來源:捕手志 作者: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管理合伙人 汪華先生? 整編|John潘 ?

汪華先生這些年算是見證過不少創業者的潮起潮落,他20歲出頭就已經創業成功。之后供職于谷歌中國,再后來便與李開復博士一同創建了創新工場,知乎、豌豆莢、友盟等優秀企業都是汪華先生投資的典型案例。

如果是這樣一位創業與投資雙豐收的成功者要給后來者提建議的話,他會說些什么呢?

捕Sir從過去汪華先生的公開演講中,精選出了44條他反復提及的創業建議,內容涉及選切入點、做產品、搭團隊、做推廣、賺錢,還有創業者容易犯的錯誤,希望能對你有啟發。

一、選切入點

01、找切入點本質上是找你能贏的點,不只是為了找用戶需求。說白了就是在一個巨大的市場里找到一塊暫時的藍海,還要確保你能贏,所以別去找一個自己勝算不高的點。

02、任何一個時代都會有時代鮮明的杠桿。當你在想切入點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個切入點本身能不能給你提供杠桿,這個桿杠可以是打法的杠桿,資源的杠桿,資本的杠桿。無論是58同城還是汽車之家這些公司,他們早期都是做搜索引擎,本質上是靠搜索引擎杠桿起家的。

03、關注所選的市場能不能收斂。有很多市場無論你再怎么做,其特性天生就是分散的。分散的市場將會增加推廣、運營等成本。像這樣的市場正常情況下不要去做,除非你發現了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或運營模式。

04、要選擇適合發展的市場,有些市場再大也與你無關。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個市場好大,我們要去做,但有的市場根本不是給創業者準備的。真正適合創業者的市場還是早期萌芽階段,最好是誰都不知道這個市場的游戲規則怎么玩。如果這個市場大家都知道怎么玩了,說白了這個市場就是堆錢、堆人的游戲。

05、選擇切入點需要從團隊特點出發。你需要回答自己的這個團隊憑什么能贏?

二、搭團隊

06、找你真正熟悉且信任的人搭伙建團隊。創業是個艱難的過程,才認識1、2?天的人哪怕再相談甚歡,也需要花足夠長的時間讓彼此加深了解,建立信任。

07、團隊規模在10個人以下時,人貴精不貴多。雇人反而要挑剔,寧可2個人干3個人的活,給更高的工資與股份,也不要3個人干3個人的活。這不是為了省錢,早期做產品的人越少,效率越高,溝通成本越低,每個人成長的速度也會更快。

08、創業公司都要有一股氣,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往往會不利于公司的精神文化形成。

09、如今互聯網創業要求一開始就有相對完整的核心團隊。當你計劃好了創業,緊接著就要想辦法找到和自己互補的搭檔。如果不能,那就要好好重新考慮一下你的計劃。有些投資人一般不會投沒有能力或不愿聚合一個小團隊和自己一起干的創業者,比如我。

10、結合所處市場的特性來建團隊。如果你去做一個早期的市場,嘗試做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對團隊要求更多的是在產品能力與技術能力方面,這就需要團隊里有一個技術合伙人;如果你進入的是一個偏運營的成熟市場,那搭建團隊時則需要考慮產品、運營、商務、領導、各方面的人才,這就需要團隊里有一個能力出色的人來當CEO。

*圖片來源:壹伴

三、做產品

11、對于一個早期產品,最好能找到一群最需要它的核心用戶。那些試圖滿足越多用戶的產品,往往會越復雜,也越不讓人滿意。

12、用簡短的語言說清楚產品的核心需求和核心功能,如果這兩點不能通過兩句話說清楚,就不是一個好的產品。

13、不是一定要做沒人做過的產品。借鑒已有的應用和模式做增量創新或整合式創新其實也是一條好的路,只要你能做出好的區隔點。如果你要做全新的需求,最好是要能確定這個需求一年內有明顯的量。再遠的話,最好能找到一個一年內過渡需求的點。

14、啟動產品開發的基本原則:用最快的速度開發出核心功能,盡快發布,盡快獲得用戶測試反饋,盡快改進(或放棄)

15、在中國有一些很糟糕的現象。第一,我們很容易把將產品做到極致和磨洋工或者半年出一個版本這些事等同起來;第二,完美主義很容易形成孤芳自賞的狀態。創業者必須明白,快速發布產品是公司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這和把產品做好并沒有沖突

16、開發第一版產品應集中于開發出核心功能——用戶愿意花 70%時間的功能,放棄非核心需求。第一個版本盡量定義為2到4個人可以在2到4個月內開發出來,可以給幾百上千個用戶用。如果預期超過這個時間和資源,就削減外圍功能和簡化設計,保證在錢和資源以及時間用完前,自己還能做數次探索

17、只要滿足用戶需求,第一版可以用盡量簡單的解決方案。比如部分后臺和算法,可用先靜態頁面,人工干預的方法解決。

18、找到所有相似、相關、上下游的產品,充分研究學習。

19、盲目的數據收集沒有意義。要想清楚自己想驗證的用戶行為和數據是什么,做好數據跟蹤分析模塊,發布前還需有明確的發布目標和驗證目標。

20、產品的界面要簡潔。確保核心功能在首界面的主要位置,用戶可立即找到,一鍵訪問無歧義,這比美觀的風格更重要。

21、專注把80%的精力放在核心功能上,一次只做一個方向,一個核心需求的探索。除非失敗,再做下個方向探索,絕不同時做兩個方向。

22、快速與穩定永遠是產品開發的第一要求。無論是網站還是軟件,基本做到這兩點是發布的前提。功能可以削減,有問題的功能也可以先不開放。

23、嚴格進度,日畢日清。如遇嚴重問題瓶頸,不要拖延或過分糾纏,盡早解決或調整計劃,或者迅速放棄。

24、產品要有明顯方便用戶反饋的接口,重視用戶的反饋。

*圖片來源:壹伴

四、賺錢

25、早期創業賺錢也非常重要。對于早期創業團隊而言,你很難精確預測到什么時候能拿到下一筆錢,所以活下去是第一位的。而且如果你能賺錢,你就能在投資人面前獲得主動權,公司價值也會更高。

26、賺錢的方式,務求簡單,不要把事情想復雜了。有些技術出身的創業者去幫人開發網站,這種方式是我比較推薦的。但是,如果你需要通過非常復雜的運營來賺錢,那我就不推薦了。你需要明白早期賺錢的模式可能不等于你最終的商業模式,所以能拿到錢就行。

27、早期賺錢的方向最好能與你的核心業務是相關的。從能和主營業務有相關的方向去考慮,這樣既能幫助你去探索真正主營的產品賺錢模式,也不至于讓你太分心。如果在早期你的主營業務不能賺錢,建議寧可通過壓縮成本的方式,也不要考慮采用與主營業務相差太大的賺錢方式,因為這勢必會影響主營業務的發展。

28、不是所有的創業公司都需要考慮早期賺錢。符合以下三個特征的公司一開始就可以不用考慮收入: 第一,產品能以非常低的成本獲取用戶;第二,產品的用戶運營成本較低;第三,產品有巨大的潛在用戶群。

五、做推廣

29、不少產品出身的創始人,相信只要產品本身做好了,接下來推廣就很簡單了。實際上產品如何到達用戶,這和產品本身是一樣重要的,也屬于一個產品問題

30、你需要明確推廣的真正目的。有的創業者經常會搞錯,比如明明是想要活躍注冊用戶的,結果搞了一大堆PV。所以明確目的是推廣第一重要的,到底你想要的是用戶、流量,還是數據?是驗證產品使用規模、分析目標人群,還是其他有效度?

31、推廣前建立符合你的目的跟蹤系統、antispam和效果衡量指標

32、選擇渠道時不是看渠道總流量有多大,而是看這個渠道有效用戶有多少,以及與你的目標用戶群的重合度高低

33、如果你要找到真正有效且便宜的渠道,就要深入研究目標用戶的習慣,比如他們是誰?經常用什么軟件上網?生活習慣是什么?......

34、任何推廣,哪怕是「免費」的推廣,類似SEO、媒體、資源交換、獨占合作,都是有成本的。最少也要消耗團隊尤其是創始人的時間和人脈,甚至產品體驗,合作限制等,所以有時候免費的推廣反而是最貴的

35、如果要做大規模的付費推廣,最好等有收入以后,推廣流量能把推廣費賺回來

36、每新增一個渠道,要先免費或小額測試效果,算清轉化率和ROI(投資回報率)后再正式投放

37、選擇渠道要與你現在的產品成熟度以及需要的規模相匹配,最好的渠道不見得在早期就要使用

*圖片來源:壹伴

六、容易犯的錯誤

38、準備不足。首先,你是不是真正研究過你想做的事??如果一個創業者和我談的時候,我作為投資人比他在這件事情上懂得還多,那我不但不會投,反而會勸他回去認真思考和嚴肅對待創業這件事。

39、過于重視點子,忽視執行。很多創業者非常重視他的點子,完全不愿和別人說,把整個創業的成敗都壓在上面。創業是有秘密的,但這個秘密不是在點子本身,而是在點子的執行里,如何把它做出來。如果是一個點子,你覺得別人一知道,自己就感到非常不安,那你注定會失敗。這個問題還有一個連帶問題就是,過于追求點子,一味求新求變,追求不同,反而會產生一堆沒有可執行性的計劃。

40、選擇過于復雜,超出創業公司能力的項目。很多創業者都有平臺夢,我奉勸還是選擇從一件簡單明確的事做起,現在很多的互聯網平臺型公司,大部分也都是從一個應用開始的。那些一開始就需要大量引入第三方的資源,或整個鏈條的大部分環節在控制之外的事情,創業初期最好都不要碰。

41、長時間兼職創業。在創業前期的準備階段不辭職是可以的,但長時間兼職創業是不可取的。創業是一件需要全力投入的事,兼職往往導致執行力低下,團隊無法真正組建,也會影響融資,丟失市場機會或輕易放棄。大部分創業往往第一版產品和第一次嘗試都不會那么成功,成功往往來自于后繼的不斷學習改進。如果你對自己做的事情在大方向上非常相信,就不要兼職創業了。

42、多線開發,想做的事情太多。希望產品功能豐富,于是不斷堆砌功能,不能抓住用戶核心需求和核心價值。同時有些創業者在多線開發的時候,還不注意政策調控和地方限制,選擇太狹窄的方向,不去考慮推廣渠道,盈利模式等,這幾類原因疊加在一起都足以讓一家創業公司走向毀滅。

43、拼命地去市場上收集市場反饋,以此來確定公司的發展方向。這在快速改進產品的時候是有用的,但當你還沒確定方向的時候,了解用戶反饋沒有任何意義。確定方向要靠你對整個市場和用戶的理解,才能找出真正的點。同時獲得用戶反饋和初期反映只能是用來驗證你一開始找到的那個點或者使用的方法是正確與否,不要指望它來告訴你該去做什么方向。

44、盲目相信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和快速迭代,絕對是正確的一件事。但只有在你已經找到了打法之后,才可以快速迭代,迅速地拉開即將抄襲你和跟你采納同樣打法的人的差距。


歡迎購半價早鳥票(199元)參加PMCON2017產品經理千人峰會 - 數據驅動的產品迭代和創新,跟九位嘉賓學習產品設計實戰和核心思維。

報名:http://event.3188.la/639615612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day 2 我只想說,今晚北京的風真,,,大。迎著冷風,瑟瑟發抖,心臟似乎有些承受不了,但內心卻豪情萬分。所有的煩...
    海口的粥閱讀 159評論 0 0
  • 2017年11月18日 陰霾 和一棵冬天的樹擁抱 觸摸到冰冷的軀干 枯黃的枝葉零散 貼的越緊越難 和一棵冬天的樹交...
    鮮栗子閱讀 263評論 1 7
  • 在林蔭道一條寂靜的小街,有一家玻璃門窗的店,簡潔的落地窗前整整齊齊擺了一排花,門把手上掛著一個薄薄的木牌子,上面只...
    下雪了_閱讀 310評論 0 0
  • 非常感謝你對空杯視頻的支持,我是空杯楊,未來五期我將為你介紹的是《病毒循環》這本書,希望你喜歡。 我有一個哥們,是...
    空杯楊閱讀 187評論 0 0
  • Fotonation、Mtk和展訊美顏比較圖如下: Fotonation在各個大平臺的使用情況: Fotonati...
    azmohan閱讀 1,60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