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拗不過同事勸,和他們一起吃飯。她父母,老公,,她+我。一起五人。我一向不習慣參與別人的家庭餐,整個過程幾乎都不怎么說話,夾菜也只夾了三五次,多吃了幾口離自己最近的腌蘿卜。沖沖離場。
吃飯的時候一直在聽他們聊天,她說,上次婆婆來,我弄了蝦子吃,婆婆回去得了蕁麻疹,說是蝦子吃的。這一說,媽就不高興了,獨生女受委屈,肯定不行,媽沒什么文化,說話直接,自己得病還怪別個,來了弄飯你吃還說閑話,下次來了自己弄。嗓門大的嚷嚷。完全不照顧女婿的感受。這女婿頭都恨不得低桌子底下去了。說完婆婆,又說婆婆家親戚,然后又談自己家親戚。各種云云。整個吃飯時間都是負能量,即使沒有抱怨,談到別人的狀態都是不好的。沒有一點價值不說,心情也是不好的。菜肴再佳,也無心品味。
不知道他們一家人吃飯是不是經常是這種氛圍,如果是,那太可怕了。每日都受負能量侵蝕,到頭來感到人生不快樂還找不到理由。
我真正了解日常的家庭是我們家,還有婆婆家。這是世界的兩端。一個正極,一個負極。從小在我們家,飯桌上聊到的,爺爺奶奶數落母親,母親抱怨他們,抱怨父親。因為父母是獨生女沒有什么親戚。爺爺奶奶說起外公,也是各種不好。左鄰右舍,也沒什么好話。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默默長大,眼睜睜看著一家人窩里斗,又無能為力。結婚了去婆婆家,我仍舊是言行謹慎,觀察身邊的一切。吃飯是一家人歡聚一堂的時刻,他們聊的最多的是下午要做什么,還有什么沒有做完,大概幾點可以完成。吃完飯老二去幼兒園了,老三去工地,小姑子去店里,妹夫去給工地送油,或者給車子做保養。每一個人都是有計劃有目標的干著自己的事。婆婆也會抱怨爺爺奶奶,但是沒有日常,聊到的時候會抱怨一下。更多的是一家人其樂融融,老二有時候會說個段子,把大家逗的不行。介入第二個家庭的時候,你突然發現,原來一家人是可以快樂相處的,原來世界還有另外一翻景象。而且這個美好的景象就發生在你身邊,離你那么近,又是那么的遙遠。
還好我已成年,還不斷的把自己往正確的道路上趕。至少不會把這樣的負值傳遞給下一代。
中國文化中有一日三餐,吃飯的時候你在聊些什么,原來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愿你我,可以享受這個美好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