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啊,肯定沒想到自己終究成為主流文壇一員,雖然在死后千年。
幾千年前,他還是一位想做官卻說錯了話的流行歌手。那時的娛樂圈還沒這么火,上層人物泡泡妞,聽聽演唱會靠的是皇帝的賞賜。當時也有一位歌手當了宰相,整天在家里搞轟趴,時不時感慨一下花開花落,燕去燕來。北宋重文輕武,柳永有才華,有粉絲,粉絲還來頭不小,理應順利入仕,過上琴棋書畫詩酒花富貴閑人的日子。可是啊,他有天下文人的通病:理想很豐滿,思想太幼稚。
柳永出生于一個嚴格的奉儒守官的家庭,取名三變,字景莊。柳家在當地很有名望。鄉里人有爭執,不去官府,跑到柳家請三變的爺爺柳崇斷決,柳永的父輩叔伯也是又孝順又會做官的“別人家的孩子”。受家庭影響,年少的柳三變是致力于科舉考試,應該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要不然哪有機會進京趕考啊。
柳三變不是沒見過世面的年輕人。父親在不同的地方做官,他也隨著一路游山玩水,十幾歲才回家鄉崇安。在家鄉不到三年,就開始了北上考試的生涯。北宋統治者開明啊,極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勾欄瓦肆、秦樓楚館,想開就開。十幾歲的柳三變走到杭州就挪不開步了,果真是錢塘自古繁華呀,人多景美花香,關鍵是小妞們膚白貌美會唱歌還不做作,柳三變寫完“東南形勝,錢塘都會”就跟姑娘們一起喝酒唱歌打豆豆了。瀟瀟灑灑三五年,一次打豆豆時聽說汴京更好玩,恰巧錢也快花光了。柳三變就正式進京趕考了。果真是國際化大都市啊,妓館林立,煙花如云。走在街上,自有鶯兒燕兒圍在身邊,剛出香閨的柳三變又投到了汴京的活色生香中。由于音樂才能突出,柳三變成了京城歌壇紅人。不得不說,柳三變是個音樂天才。他作詞作曲又全面了解市場需求,創作了大量曲新詞艷人愛聽的情歌,非常轟動。
寫市井的煙花,也寫自己的煙花。知識分子柳三變堪稱是身體寫作第一人。“羅綺叢中,笙歌筵上,有個人人可意。解嚴妝巧笑,取次言談成嬌媚。知幾度、密約秦樓盡醉。人攜手,眷戀香衾繡被”、“但愿我,蟲蟲心下,把人看待,長似初相識。況漸逢春色。便是有,舉場消息。待這回、好好憐伊,更不輕離拆”,真真是癡情兒郎。而正是這情歌王子的名聲為柳永的進仕之路變得兇險起來。
北宋統治者精明,表面上極力推行逸樂政策,但絕對不是對縱情聲色的人欲滿足。統治者一邊哭窮,自己艱苦樸素,一邊給官員們最高待遇,讓他們好好享受生活。委屈自己,撐起別人光鮮的生活,為的是什么?一方面是真窮啊,大唐盛世已去,國家半死不活,知識分子內心空虛落寞啊,給他們點錢發泄發泄吧,另一方面,我待你不薄,你也有點眼力價,把握好限度。所以,北宋,看起來光鮮亮麗、聲色犬馬,內里積貧積弱,整體上倡導簡樸。柳三變流連沉浸市井私妓生活圈并混出名氣的行為觸碰了統治者的底線,屢試不進,不僅不知悔改,還仗著自己人氣高叫囂著“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徹底惹惱了宋仁宗。要說這位皇帝可是柳三變的粉絲啊,他都說讓三變去填詞了,三變真是在上層社會混不下去了。
三變的政治思想確實幼稚。他只看到了統治者對商品經濟的寬容,卻并不了解,甚至是不想了解統治者的政治傾向。“去華崇實,還淳返樸,開中興而濟斯民”才是統治者的真正意圖。那位做了宰相的歌手晏殊就比他聰明得多,剛進仕時,晏殊由于家貧不能加入官員社交圈,皇帝知道后表揚他,他據實以告自己非不想也,實不能也。皇帝很賞識誠實的鳳凰男,后來升職加薪當上宰相走向人生巔峰后也僅僅是寫些富貴閑詞,沒什么社會危害。柳三變不一樣啊,一頭扎進了聲色犬馬的漩渦不可收拾,還成了創作型流行歌手,深受市井百姓喜愛。老百姓看不懂經濟形勢,吃完飯聽聽流行歌曲打發打發時間就算了。柳三變每天吹拉彈唱可是惹怒了統治者,讓你聽音樂是為工作減壓的,你倒好,整天泡夜店打碟唱歌不亦樂乎,一點知識分子的操守都沒有。那就去混吧,我天朝人才濟濟,少一個不少。
讓我去填詞,我就去嘛,開始,三變是很享受奉旨填詞的生活的,和蟲娘還有蟲娘的好姐妹一起玩樂,享受著姑娘們的爭風吃醋,偶爾寫寫新歌調戲調戲小姑娘,“師師生得冶艷”、“安安于我情多”、“英英妙舞腰肢軟”、“心娘自小能歌舞”,寫得越發露骨。三變更加不知節制,捧紅了不少想上位的歌星。可這時創作型歌手覺得生活沒意思極了。想當年,富有浪漫氣息的流行歌手也是有一腔報國之志的,看著別人捧歌星,自己也想試試,沒想到玩大了,一同捧歌星的小開都做官了,剩得個孤家寡人。
得,名聲有了,叛逆期也過了,老大不小還是要謀條生路啊,執手相看淚眼地與姑娘們告別,柳三變改名柳永踏上了漫漫干謁路,最終做了個六品小官屯田員外郎。
一千年后,《雨霖鈴》選入了高中課本,注釋中寫著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詞作為與情人分別而作。文學史上他與東坡一同受人稱道,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至性之作,已然成為治學的一種境界。可這“暮靄沉沉楚天闊”到底是什么呢,或許是看到了改名之后仕宦的艱難吧。跟當年“凡有井水處,皆有柳詞”市井盛況相比,柳三變當更滿意此時之名,可惜他再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