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淺談紅樓夢:榮國府的四大丫鬟之“賢”襲人

襲人是賈寶玉身邊的頭等丫鬟,怡紅院里的晴雯看起來身份和襲人差不多,實際上她只是一個月拿一吊錢月例的二等丫鬟,而襲人是一個月拿一兩銀子月例的一等丫鬟。因為襲人雖然在怡紅院服侍,但是她的編制還在賈母身邊,本名花珍珠,小時候家里窮,為了不讓老子娘餓死就賣入賈府,最初是賈母的八個一等丫鬟的其中一個,最先伺候了史湘云幾年,等湘云回了史府,賈母才派她伺候了賈寶玉。

賈寶玉最是雜學旁收的高手,見她姓“花”,就給起名襲人,出自“花氣襲人知晝暖”,賈政聽了這個“刁鉆”的名字,指責寶玉是“就愛在濃詞艷賦上下功夫”。話說回來,賈寶玉身邊的丫鬟和小廝的名字的確都非常詩意,女的叫“襲人、晴雯、麝月、秋紋、碧痕、檀云、茜雪……”,男的叫“茗煙、鋤藥、掃紅、墨雨、引泉、掃花、伴鶴……”。

襲人是曹雪芹筆下很重要的一個人。出場次數非常多,在她身上的筆墨之重甚至超過了十二釵里的好多人。許多人覺得襲人是奸詐之人,是王夫人放在怡紅院的內奸,是害死晴雯阻礙寶黛愛情的壞人,說襲人自詡是寶玉的“準姨娘”,一心巴結著寶釵等等。可我覺得這些都是誤讀,我認為曹公筆下的襲人并非壞人,甚至我還認為曹公是很喜歡襲人的,對比其他女子的悲劇命運,曹雪芹給了襲人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一部紅樓,萬艷同悲,除了十二釵,賈府的丫鬟們的結局也是各種悲劇:秦可卿死后,身邊的兩大丫鬟一個被迫殉主,另一個永守墓地;大觀園里“心比天高”的晴雯被逐出府后病死,金釧兒受冤枉后跳井來自證清白,有“副小姐”名頭的司琪被逐慘死;紫鵑在黛玉死后出家為尼,榮國府最有地位的丫鬟鴛鴦,在賈母去世后為了躲開賈赦的淫威也只能殉主自盡……而襲人最終在賈府衰敗后嫁給了蔣玉菡,做了正房太太,這個結局雖然比不上嬌杏當了官太太的結局來的走運,但對比其他丫鬟已經是非常不錯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襲人第一次正面出場的一段評語點出她的性格——“這襲人有些癡處,伏侍賈母,眼中只有賈母;服侍寶玉,眼中只有寶玉。”正因為襲人對寶玉的癡心,才會促使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從“是不是對寶玉好的”角度出發的。曹雪芹給襲人的評價是“賢”,這個賢字也肯定了襲人的為人,如果襲人是個壞人,曹公也不會把這個字賦予她。

書中最容易讓讀者覺得襲人工于心計的情節應該是第三十回,襲人在寶玉挨打之后對王夫人說了一番話,建議讓寶玉搬出大觀園,得到了王夫人的支持,換來了王夫人默許的“準姨娘”的位置。我覺得襲人這番話完全是出自真心,古代男女有“七歲不同席”的講究,而寶玉都十四五歲了還成天和姊妹在一處胡鬧,不求上進,萬一做點出格的事情,傳揚出去是會讓整個家族蒙羞的。要知道在那個時代,公子哥們在成親之前收幾個丫鬟在房里是平常事,可是沒有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追求自由戀愛卻是禮法不容的。

襲人是一個奴性十足的人,比不上晴雯的“身為下賤,心比天高”的烈性,做了寶玉的婢女她就是一心為寶玉著想,不會思考她認為好的事情是不是寶玉想要的。所以她才會苦口婆心的勸寶玉上進,才會要求寶玉不管是真的喜歡讀書還是假的喜歡讀書,都要在賈政面前裝出一副愛讀書的樣子來,不要叫老爺生氣,好少受棍棒之苦。

襲人并非刻意阻礙寶黛相愛,也不是故意巴結寶釵,她平日里的行為不是出于私心,而是本能。她是寶釵的影子,性格里恪守封建禮教,她深知寶玉對黛玉的心思——“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兒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里,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好呢。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賈寶玉唯一一次大膽向林黛玉訴衷情,想給黛玉一顆定心丸,卻誤把來送扇子的襲人當作林黛玉。

極端熱烈卻極度克制的愛情,是一種疾病,誰碰上了,只能是飽受煎熬,這種煎熬寶玉和黛玉日日受著,跟在黛玉身邊的紫鵑清楚,所以才有深夜對黛玉說的貼心話。而跟在寶玉身邊的襲人更是清楚寶玉的煎熬,她深知寶玉的性情更怕寶玉做出錯事害了自己也害了黛玉。所以才有了王夫人跟前這樣一番話:“論理寶二爺也得老爺教訓教訓才好呢!要老爺再不管,不知將來還要做出什么事來呢……”;才有了建議寶玉出園的苦心“以后竟還叫二爺搬出園外來住,就好了......... 如今二爺也大了,里頭姑娘們也大了,況且林姑娘,寶姑娘有是兩姨姑表姐妹,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處,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懸心。”

王夫人看中襲人正是因為她是真正替寶玉著想,這些話是說到一個做母親的心坎上了。同樣的,薛寶釵看中襲人也是覺得襲人這個人有見識,不是一般的丫頭。

第二十一回里史湘云夜宿瀟湘館,第二天一早寶玉就“披衣靸鞋”不顧“男女大防”跑去瀟湘館看還在睡覺的黛玉和湘云。黛玉醒來趕他出去,等她們起床后寶玉又進來,要用她們梳洗后的殘水給自己洗臉,還要求湘云給自己梳頭。這一幕被襲人看見了,生著悶氣回到怡紅院,正好碰上來尋寶玉的寶釵。襲人便向寶釵抱怨:“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也沒個黑家白日鬧得”。正是這段話讓襲人去了寶釵的眼,她想著“別錯看了這丫頭,聽她說話到有識見”。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人覺得是襲人和王夫人聯手害死了晴雯,就連寶玉也懷疑是襲人告密。抄檢大觀園后,晴雯和四兒被攆出賈府,寶玉曾對襲人說:“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單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紋來?”但是晴雯的被逐和慘死真的和襲人無關。

原文里清清楚楚寫到,是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狠狠的告了晴雯一狀——“太太也不大往園里去,這些女孩子們一個個倒象受了封誥似的。他們就成了千金小姐了……別的都還罷了,太太不知道,一個寶玉屋里的晴雯,那丫頭仗著他生的模樣兒比別人標致些。又生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象個西施的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掐尖要強……”。正是這段話勾起了王夫人的記憶“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罵小丫頭。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樣子……這丫頭想必就是他了。”

是晴雯平時的行為得罪了人招來了禍端,她連林之孝這個管家的女兒都敢劈頭蓋臉罵一頓,鳳姐也說她是“舉止輕浮”,晴雯的被逐只能怪她自己性格太張揚,如果真要怪到襲人頭上,那就只能怪襲人平時做事太賢惠,她的穩重端莊越發襯托出了晴雯的輕浮傲慢。

大觀園里的襲人是出了名的好脾氣,有著寶釵的圓滑世故,縱觀全書也找不到幾處襲人發脾氣的片段,怡紅院里的紛爭大多因晴雯而起又因襲人平息。那襲人就真的沒有不能觸碰的逆鱗嗎?這個逆鱗就是賈寶玉。

第五十七回中,紫鵑試寶玉,騙他黛玉要離開了,寶玉被誑的發了瘋,幾乎要死了,襲人急的沖到瀟湘館,劈頭蓋臉質問紫鵑,完全不管紫娟還在服侍黛玉吃藥,就哭著說“你才和我們寶玉說了些什么話?你瞧瞧他去!你回老太太去,我也不管了!……不知紫鵑姑奶奶說了些什么話,那個呆子眼也直了,手腳也冷了,話也不說了,李媽媽掐著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個了!連媽媽都說不中用了,那里放聲大哭,只怕這會子都死了!”嚇的黛玉“哇”的一聲,將所服之藥,一口嘔出,抖腸搜肺、炙胃扇肝的,啞聲大嗽了幾陣。一時面紅發亂,目腫筋浮,喘的抬不起頭來。

這種只顧前不顧后的行為在襲人身上是十分失常的,到正是這次的冒失行為讓我們深深看見了襲人對寶玉的“癡”。

都說襲人是“副釵”,但她卻是和黛玉同生于二月十二,正是花朝日,花神的生日,暗喻林黛玉“掌管百花”,也暗喻了襲人是群芳的代表。

圖片發自簡書App

怡紅院夜宴,眾女兒抽花名簽,都象征各自的命運歸宿。襲人抽的是桃花,題著“武陵別景”四個字,還有一句舊詩:“桃紅又是一年春。”此外還特意注明:“杏花陪一杯。坐中同庚者陪一杯,同辰者陪一杯,同姓者陪一杯。”這只花簽是最熱鬧的,香菱、晴雯、寶釵和她同庚,黛玉和她同辰,芳官和她同姓,剛抽了杏花簽的則是探春,大家舉杯同飲,這是一個“萬艷陪悲”的特殊花簽。


六個太陽·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