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知道微信有“關閉朋友圈入口”這個功能的時候,我就把微信朋友圈入口關了。每天特定時間,打開朋友圈入口,刷一遍朋友圈,再關掉。這樣可以降低動不動刷朋友圈的頻率。因為管不住手,常常一刷朋友圈幾個小時過去了而不自知。
比如剛剛,我打開自己的朋友圈,從今年刷到了去年,找到了點贊最高的幾條朋友圈,也看了看順便回顧了一下過去一年的青春。然后以為用意念完成了打卡,便昏昏睡去,再醒來已是第二天早晨。喔,原來打完卡是個夢。
你的朋友圈都發了寫啥?
微信出了很多所謂人性化的功能,可以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也可以選擇最近半年朋友圈,或者全部朋友圈。展示最近三天好像有點兒傷人;展示全部吧,不想讓新朋友看到以前優質的我;展示最近半年,剛好合適。
朋友圈好友371位,單位同事占了一大半,同學占了一小半,親戚朋友一小部分,江湖新朋友,還有各行各業服務人員。
大家的朋友圈大多數是文章鏈接轉發,經常被單位同事同樣的信息刷屏;親朋好友吶,各種投票、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兒之類的占了大多數,難得有大家近況的精華朋友圈,也被淹沒了。
我的朋友圈日常:
常發的朋友圈狀態不外乎以下幾個:
1、人物或者風景照片,九張美圖,配上三四句話,或回憶過去,或展望未來,或贊美當下。這樣的狀態基本上發出去就知道能收到不少點贊了。
2、無病呻吟型,一張照片,哪兒的菜不好吃呀,又一個人吃飯啦,心情好或者不好啦,半夜三更思考人生啦。好多狀態,第二天看了自己想抽自己,就又把它隱藏了。
3、工作加班型,拍一張帶時間顯示的工作照,加班了,工作又遇到糟心事兒了,基本可以引來不少同事的點贊或吐槽。
4、文章轉發,分為自己覺得有用的轉發,硬性任務要求轉發的兩種?;緹o人關注。
5、段子抖機靈,把朋友圈當微博用了。
朋友圈是發的越多越好,還是越少越好?
次數上來說,朋友圈發太多,自己想找什么可能自己都找不到,要翻好半天。
一點點小事兒,都恨不得昭告天下。最頻繁的時候,恨不得一天發十條,純屬個人情緒發泄,也沒管他人的反饋了。后來偶然得知,毒雞湯、無病呻吟的太多,被同部門可愛的同事們屏蔽了。
然后開始反思自己,把發朋友圈的頻次降到的1天1次,時間上晚上10點鐘左右。
言之無物的朋友圈,得到的反饋太少,小小的心靈受到一丟丟小傷害,算啦,沒事兒還是少發朋友圈啦。
最近的頻次,已經降到三五天1次了。
但我發現,我的朋友圈多了倆忠實的觀眾,那就是我的爸媽。因為常年在外,日常打電話,翻來覆去也就是生活很好、工作也很好,沒什么需要他們操心的,說著說著就沒話說了。我的朋友圈,可以成為他們了解我最新近況的窗口。去哪兒玩了,吃了什么好吃的,有什么考試,都可以成為談資啊,這樣不愁打電話的時候沒話說了。
只是,怎么有技巧的發朋友圈,還要再學學。
朋友圈Tips:
1、配圖數量,最常見的九宮格,還有六張、四張、三張、兩張、一張均可,實在湊不夠的數量,可以用空白圖片湊數。排版美觀可以幫不小忙喔。
2、文字:最多10行左右,否則需要點開全文才能看。
3、內容:說好聽的故事,教別人你會的東西,每天展示一點點。
好羨慕哪些想說話的人都在身邊,不需要曬的人。既然大多數人都有曬的欲望,那何不利用好朋友圈這個T型臺,有意識的營造個人品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