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年關將近,有多少混得風聲水起的同學或者親友,又要開始吆喝各種聚會,實則是為自己舉辦的一場表彰大會。人都難免有一種思想:混得好,得讓人知道。好似混好了,噎著藏著,就是各種不爽呀。
? ? ? ?聚會的主題,幾乎是離不開今年賺了多少錢,投資了什么,準備投資什么。普通工薪階層則是今年掙了多少錢,存下了多少。我們的國度,不會承認一門信仰或者讀的書籍多,就是一種收獲。他們只認可一種收獲,那就是錢。一個人的社會價值,也是以錢衡量。要是某個人月薪、年薪不錯,或者某個人靠做生意賺了不少,那都是我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 ? ? ?國人從來不會覺得談論別人工資,是侵犯了別人的隱私。有的會謊報自己收入,有的則是將所有一切,折合成自己收入。有的是實打實的說。一般都是收入高的,最喜歡聊收入,順便問問別人的收入。再報一下自己的收入,順便賺賺優越感和成就感。
? ? ? ?人都有攀比心態,陌生人哪怕富可敵國,我們一點都不在意。而越是同學或者親友,人家比自己成功,我們就仿佛如魚在哽。內心戲已成了:為什么我們明明就差不了多少?可TA憑什么就比我收入多那么多?成就多那么多?
? ? ? ?熟悉的人,我們知根知底,更易產生攀比思想。那些陌生人,生活得好與差,跟我們一點關系都沒有。而熟悉的人,哪怕買了房,去哪兒度假了,買了車,升職了,加薪了等,我們都知曉。有時,我們是主動去了解到的;有時,我們是被動了解到的。因為,總有些人,要么自己,要么其親人總會把其所擁有的東西,拿出來炫耀一番。好似我認識TA,或者TA是我親戚,TA牛掰,我也跟著沾光了一樣。
? ? ? ?有多少人,以前鄰居突然在更好的地方買房了,就對其言語中尖酸刻薄。仿佛訴說著,我們都都在勞動,你憑啥能買得起房?曾經的鄰里之情,就在得知人家買新房時,煙消云散。要不,就是時不時聊天中,總會對別人說還是我們這兒住著舒服之類的話。購置新房,也是我們國人所公認的成功的一項。其實,別人的言行也只是容忍不下熟悉的人的成功的表現。
? ? ? 比完了自身,比完了房子,聚會怎可能不比孩子呢?你家孩子在什么單位工作,收入怎樣?甚至,有時介紹熟悉的孩子,都成了TA一個月掙多少錢。或者是孩子們自己也會互相攀比一番,所謂的 孩子,都已不是孩子,大家都已在工作。一般我們常見的情況就是,工資高的鄙視工資低的,順便秀秀優越感,工資低的羨慕工資高的。順便問問別人的門道。順便問問別人的門道。大多數時候,大家只是問問門道,而并不會去改變
? ? ?羨慕別人的成功,容忍不下別人的成功,本應作出改變。可多少人害怕改變?只要自己的收入,尚可過得去,都不會輕易放棄。所謂的過得去,可能是剛好解決溫飽問題,或者稍微還有點結余。
? ? ?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跟同等教育的人比收入,要是沒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收入超過了大學畢業的人,那仿佛是祖宗十八代都有面子。“誰誰誰,沒念過大學,月薪上萬。”“誰誰誰,大學畢業,就了個好業,收入頗豐。”等等 ,這些話語,我們都聽過。不僅,家長們本身受不了同樣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超過自己家孩子,孩子亦然。
? ? ? ?別人不會因為我們的受不了而變弱,唯有自己一步步變強大,方才是人間正道。這是一個以收入論成敗的時代,我們應慶幸,大家的追求如此之專一,只需努力朝此奮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