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蓋空降梁山,是梁山發展史上的第一個轉折點。
試想,如果梁山沒有晁蓋,王倫只能干些劫道、殺雞取卵的事,那么不用太久,梁山附近的道路變成了沒有人敢走的道,而王倫又沒有能力下山擴張,五七百人靠什么過活?
晁蓋接手梁山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自己打劫得來的生辰綱金珠寶貝一并自已上山時帶的家私財帛,當廳賞賜眾小頭目并眾多小嘍啰。然后椎牛宰馬,祭祀天地,重新聚義。對于一個空降的CEO來說,這大概是籠絡人心、鞏固地位最快最有效的辦法。
緊接著,晁蓋打了兩場勝仗。一是火并王倫沒幾天,濟州官府來剿匪,晁蓋團隊在吳用的策劃下,一舉大破官兵,此戰最大的收獲是繳獲了六百多匹好馬,這意味著梁山從此可以有騎兵了,戰斗力提升了一個級別,就可以干大項目了。
緊接著還真干了個大項目——劫了一個數十人的商隊,正愁沒錢花時,這一仗又得了二十余車金銀財物和四五十匹驢騾牲口。
這兩仗讓梁山上的五七百人知道,“跟著我,有肉吃”!對此連施耐庵也夸道:一從火并歸新主,會見梁山事業新。
而真正質的改變是,在晁蓋的主導下,梁山開始有了企業理念,晁蓋有意識的給梁山進行了定位。定位是什么呢?
晁蓋接管梁山后的第一票搶劫時,晁蓋吩咐手下“只可善取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得勝后小嘍啰報喜時,晁蓋又確認了一次:“不曾殺人吧?”在得到肯定答復后,晃蓋說“我等初到山寨,不可傷害于人。”
只取財不殺人,重要的事情晁蓋強調了三次。
還記得梁山三打祝家莊的誘因嗎?楊雄石秀和時遷準備投奔梁山,而時遷因在祝家莊偷雞放火被祝家莊擒獲,楊雄石秀上梁山求救。晁蓋本來對楊雄石秀禮遇有加,但聽到偷雞一事登時大怒,要斬了楊雄石秀,理由是“梁山自從火并王倫,便以忠義為主,施仁德于民,兄弟們下山去,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我等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連累我等受辱”……
這就是晁蓋給梁山泊的定位:王倫時代的梁山泊聚的是土匪,晁蓋時代聚的是豪杰。土匪和豪杰的區別在于,土匪無底線,劫財殺人,不擇手段,豪杰講道義,恩怨分明,取財有道。
晁蓋時代的梁山已經確定了擴張路線和方針,就是不再以劫道為生,而是劫大戶,劫官府,以忠義為主,施仁德于民。
晁蓋打的第一個大戶是祝家莊。祝家莊一戰堪稱梁山發展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戰。梁山得了祝家莊、李家莊(撲天雕李應)、扈家莊三家大戶的糧食和財物,又得了李應、孫立、孫新、顧大娘等一幫頭領,從物力到人力都堪稱鳥槍換炮。
打下祝家莊后,也踐行了這一方針,沒有洗蕩村民,還賞糧(雖然不多)給村民。當然,也有嚴重失信之事——滅了扈家莊滿門,但那都是李逵作的孽,權且看作是一次意外吧(后會講到,李逵——一個精神病患者)。
后面不管是救柴進時打高唐州,還是三山聚義打青州,打華州,都多次強調“出榜安民,所過州縣,秋毫無犯。”打了勝仗時,也“急急傳令,休教殘害百姓。”不僅如此,仗打完了還“計點城中百姓被火燒之家,給散糧米救濟。”
仁德、安民、濟貧,這哪是土匪該干的事,分明是一個小政權的作派。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新生政權都是這么收買人心的。由此可見,晁蓋對梁山的經營,是在下一盤大棋。晁蓋一介鄉鎮基層干部,有這遠見實屬難得。
但是,心大歸心大,說到底晁蓋的群眾基礎比宋江差遠了,心腹派系只有七個人,戰斗能力也不強,所以宋江上山后,晁蓋只能夾著尾巴當大王。大項目基本沒有晁蓋啥事,都是宋江出風頭了。晁蓋的戲份從劫江州法場救出宋江之后,就僅限于在梁山上看家,等宋江打了勝仗回來后,招待大家吃吃喝喝。好不容易發回威,要斬了楊雄石秀,還被宋江等以“勿絕了賢路”為由擋回去了。
但是,梁山能走出水泊,成為全國知名品牌,這是晁蓋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