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有自己愿意嘗試的青春都不用后悔,因為路過的都是風景,而留下的都是回憶。
之前和一個朋友聊天@英倫小兔子 說到關于自由寫作的話題,那時還不太理解“自由”與“寫作”結合的含義。一般來說我對一些剛接觸不懂的詞句都不會馬上查百度,而是先拿自己的理解去琢磨一遍,每一次都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嘗試。剛開始還以為自由寫作就是拿起筆,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怕雜亂無章也不管是否有人能夠看的懂。最終給到“自由寫作”的定義就是:拋開任何華麗浮夸的語言,用最直白的方式寫出內(nèi)心所思所想。
? ? ? 為什么說只要是自己愿意去嘗試的青春都不用后悔?因為聽過身邊很多人所給出的理解,總結出一句話概括就是:青春是用來揮霍的。如果現(xiàn)在20來歲就過著6、70歲都能過的安逸生活那么要青春做什么?所以很多人都不想平淡的度過一生,去做著瘋狂的事情來給自己的青春留點回憶,不留遺憾。各自都有著各種牛逼的理解和似無忌憚的追尋,既然是自己的選擇,確實沒有什么可后悔的。
? ? ? 其實對于青春,可以用更深一層的理解。就是你給你自己人生的一次試錯的機會,八、九年的青春期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試錯期”,你可以嘗試各種你所認為有價值或想去做的事,用得到的結果來反思整個過程,也算作是一種歷練吧。如果想要成長的快速一點,就在別人的錯誤中吸取自己想要的經(jīng)驗。至少在幾年過去之后,一個人就基本算是成熟了,決策一件事懂得思前想后、懂得三思而行、懂得說話顧及身邊人的感受、懂得一些微小的舉手投足給人帶來的好感和尊重等。
? ? ? 當然也有一些人總會在同一件事里面重復犯錯,看起來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這是比較好聽的一種說法)。其實不是永遠長不大,而是“在錯誤的時間(成熟期)去做了對的事(試錯),而自己的思維卻依然留在固定年齡的圈子里”,算是一種思維誤區(qū)把。也有很多人喜歡把年齡當作一種劃分不同事物的界限,這一點不太認同?!捌鋵嵰粋€人的“經(jīng)歷”不等于“經(jīng)驗”,因為經(jīng)歷可以是一次,但經(jīng)驗是無數(shù)次經(jīng)歷去疊成的詞匯。一個人的“成熟”也不等于他/她的“年齡”,因為成熟是一種生活的積累和磨礪,而年齡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所產(chǎn)生的微妙變化。所以有分“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兩個概念。很多看似對等的東西其實是不對等的,但人們往往熱衷于這種簡單方式。還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單純/童真”
最后分享句小時候前輩教導的話:“只能看到表面的東西說明你還很膚淺,只能聽懂表面的話語說明你還很無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