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感悟 推開門,走出去 百合花開 簡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有時候過多的焦慮自己的社交情況,一起出去聚會,獨獨我被冷落,別人家庭聚會,沒有邀請我,大家在一起,我竟說不出吸引人的話題。

有沒有想過這是怎么造成的?原來我一直覺得可能我就是不受歡迎的人,不愛說話,不懂照顧人,不會奉承誰,自己還覺得自己挺高貴。

今天鬧明白了,我原來以為自己是外向性格的,其實我是擁有內向性格人特征的,那些想出去聚會,想要和人有溝通的想法也是迫于社交壓力得出的想法。不是我真正內心的呼喚。


美學大師蔣勛先生有本書叫《孤獨六講》,我看了一些,覺得好有共鳴。摘抄幾句。

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孤獨是一種沉淀,而孤獨沉淀后的思維是清明。靜坐或冥想有助于找回清明的心。因為不管在身體里面或外面,雜質一定存在,我們沒辦法讓雜質消失,但可以讓它沉淀,雜質沉淀之后。就會浮現一種清明的狀態,此刻你會覺得頭腦變得非常清晰、非常冷靜。

好多時候我們就是被繁華的外表迷惑了,以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太特立獨行,其實不是的,正因為我們喜歡觀察,喜歡回歸自己內心,才會更敏感于世事無常,對變化對人性對自己有了理性思考,遇事情才能夠沉著。


我們不可能獨自生活,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們需要與人溝通,協作,需要走出家門,學習一些必要的社交能力,增加自己在社會的競爭力。

幾個小竅門教會咱們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

首先,真誠的待人。自己不擅長交流太多,但真誠的傾聽,也會贏得人們的認可,要知道,一個好的傾聽者不是隨時隨地都能有的,希望遇到你,朋友們不孤獨。

第二,既然知道自己不太擅長社交,那就要提前了解即將開始的聚會,有什么人,干什么的,年齡等等,一旦進入了聚會場所,話不用多,了解到的信息就幫助你能快速與他人建立鏈接。比如了解到有位三十五歲的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你就可以就他的企業產品談談;了解到有教師,那就可以咨詢怎么教育孩子。總之,知己知彼,才能不慌不忙交流。

第三,當個演員。不要刻意強調自己內向性格,把自己當成一個外向的演員,不斷在社交中演練,但一定記住真誠,多次下來,內向的你也會在社交里做到談笑風生。


好的人際交往不一定日日夜夜溝通聯系。好的關系要有舒適的交流,適時的距離,彼此的了解,貼心的關心。泛濫的社交,走多遠,都是煙火,瞬時的光芒。不要糾結自己的性格,每一朵開的花,都很美,只是要等到遇到發現美的人。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