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慶川西北小環(huán)線自駕游記
十月,等秋涼。一場夜雨一陣涼。
今年的十月,國慶中秋兩節(jié)重疊,四川盆地一帶都受到冷空氣的影響,可謂是四天陰雨四天陰晴。但是,難得的八天小長假,又讓我們的出游計劃悄悄地提上日程。
這次我們下決心走川西北小環(huán)線,還是有點明智和膽大。因為九寨溝地區(qū)在今年的8月8日發(fā)生了7.0級的地震,又加上9月30日下午,原本計劃的中轉地綿陽江油附近又發(fā)生了4.5級的地震,心里還是有點擔心。經過認真分析后,還是決定前往計劃中目的地,那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黃龍,她與九寨溝毗鄰,僅相距100千米。
原計劃中的去程線路是經渝遂高速,從重慶—遂寧—綿陽—江油—平武—黃龍,后來臨時改道由渝蓉高速,從重慶—都江堰-汶川-茂縣-黃龍,一路向川西北方向前進。這次行程的發(fā)起,還要感謝一下劉同學,早早地做好了攻略和路線圖,兩家人一拍即合,結伴而行。
DAY1:國慶的第一天,重慶—都江堰—汶川—茂縣,出城的車輛非常的多,我們早上7點左右就出發(fā)了,因為沒有選擇更好的避堵路線,我們的車和劉同學的車拉開了100多公里的車程,于是兩家人的行程也發(fā)生了一點小變化,但是,這都不能影響我們出游的心情。由于九寨溝歇業(yè),沿途車輛很少,我們很順利在下午就到達了茂縣。由于在路上我們就用去哪兒APP訂好了房間,加上GPS導航地圖非常精準,我們很快就找到了酒店。還是因為九寨溝歇業(yè)的原因,周邊的生意蕭條,營業(yè)的酒店和餐館都不是很多。在大眾點評網上找了一家口碑比較好的餐館,開始我們在川西的第一餐。
吃的是當?shù)赝粱疱仯铱梢哉f他是臘肉香腸火鍋,用銅鍋熬制,可以燙菜,里面葷素搭配,加上高山土豆飯讓微涼的夜晚變得溫暖許多,又補充了能量。
DAY2:國慶的第二天,茂縣—松潘—川主寺—黃龍風景區(qū)—川主寺住宿。午餐吃的農家樂,聽店里老板說,要是往年,吃飯的人根本招呼不過來,就連景區(qū)排隊坐索道的人都排到公路上來了。如今因為九寨溝地震歇業(yè),雖然黃龍地質上沒有什么影響,但是旅客們還是很少。吃完四菜一湯,我們便乘索道進入景區(qū)(全程無排隊哦)。平均海拔3500米的黃龍,濃霧朦朧,時不時地還有細雨紛飛,這都不能影響我們游玩的興致。霧中的黃龍,還是能看得出五彩繽紛,即使黃色和紅色的樹葉還沒有很多,層層疊疊的,特別的美麗。
來黃龍,還得看黃龍的水和黃龍的鈣華景觀,鈣華邊石壩彩池、鈣華灘、鈣華扇、鈣華湖、鈣華塌陷湖、坑,以及鈣華瀑布、鈣華洞穴、鈣華泉、鈣華臺、鈣華盆景等一應俱全,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天然鈣華博物館。在黃龍溝3600米區(qū)段內,同時組接著幾乎所有鈣華類型,并巧妙地構成一條金色"巨龍",騰翻于雪山林海之中。
在沾滿雨露彩色植物的黃龍,可可妹勇敢地走過3500米的海拔高度。
一場夜雨讓我們留宿在川主寺318汽車旅館,還跟一同出發(fā)的劉同學勝利會師,一起慢慢享受休整時光。值得一提的是,通往黃龍的路,現(xiàn)在已經修好雪山梁隧道,前來旅游的人就可以不用翻山越嶺,行程節(jié)約1個多小時,從黃龍—川主寺,只需半個小時即可抵達,很是方便。
DAY3:國慶的第三天,川主寺—紅原,我們一路越過大草原,在漫長的九紅草原風光路上風光無限,途中成群結隊的黑色牦牛,麥黃色的草地一望無際,在道路兩邊分展開來。
我們偶遇大雪紛飛,跨越白色茫茫的雪山,途經月亮灣,是紅原大草原生態(tài)旅游風景區(qū)內最美的地方。
百度上說,月亮灣是黃河上游重要水源--白河(嘎曲河)的一段,因草原濕地的影響,白河在紅原境內呈彎彎流淌的流向,你會看到美麗寬廣的草原上,清澈的河水在草原上劃出一道道舒緩優(yōu)美的弧線。白河在這里千轉百回,牛羊在這里悠閑漫步。相傳很久以前,大鵬、鳳凰和白龍十分要好,他們游歷山川大地,自由遨游天宇,當來到哈拉瑪大草原時,被這里優(yōu)美的風光所吸引,流連忘返。隨著時間的消逝,大鵬、鳳凰化為了月亮灣的山川,白龍化為了白河,留在了這人間仙境,自此永不分離。
途中,我們還經過紅原瓦切紅軍長征紀念碑,給可可妹上了一堂愛國主義教育。那一夜,我們留宿紅原縣城,冷空氣帶來了一場大雪紛飛,厚厚的積雪把車子房子都蓋住了。
DAY4:國慶的第四天,紅原縣城—米亞羅—古爾溝,我們跨過草原,越過雪山,一路向南,又是幾個小時的車程。
沿途海拔最高大約4000米左右,路邊積雪很厚,可可妹還堆了雪人打了雪仗,溫度最低大約只有零度吧,之后便是一路下山,經鷓鴣山隧道,直抵米亞羅。米亞羅的紅葉現(xiàn)在還不是很紅,看看沿路的風景就可以了。我們留宿在古爾溝。當天下午就到了預定好的溫泉酒店,離畢棚溝景區(qū)26公里,又可以泡泡溫泉,這樣最好不過了。
DAY5:國慶的第五天,古爾溝—畢棚溝—都江堰,天氣總算從紅原的大雪紛飛變成晴空萬里,聽當?shù)厝苏f畢棚溝前幾天一直下雨,今天才開始放晴,終于遇上川西高原的經典藍,確實是運氣好(不是運氣好,而是我們計劃得很好,嘿嘿)。在畢棚溝,我們選擇坐景區(qū)大巴和觀光電瓶車上山后再走路下山看沿途風景,既輕松又自在。
畢棚溝制高點就是燕子巖,最高海拔高度3800米左右,部分人會有高原反應,輕微頭痛,但因植被豐富空氣質量佳而沒有大礙,一路上雪山是背景,偶爾會有流水潺潺,有瀑布,有雪水,確實是一幅幅好景色,就連我們的游客照都有大家風范。
游覽畢棚溝大約半天時間,因為早上進溝比較早,避開了擁擠的人群,下午就出溝了。我們接著趕往都江堰,并且留宿在都江堰。
DAY6:國慶的第六天,都江堰—重慶,早上,我們安排觀覽都江堰景區(qū),離住宿的酒店大約10公里路程。到了都江堰景區(qū),一家人才終于有了國慶節(jié)出來看人的感覺。都江堰景區(qū)人群川流不息,排隊上了著名的安瀾索橋,經松茂古道,終于成功登頂遠眺,美景一覽無余。
當然我百科了一下: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fā)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qū)已達30余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著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
上午參觀完都江堰景區(qū),我們便結束了全部的旅游行程由渝蓉高速踏上了回家的路(同時感謝陪伴我們四年多的小福一直以來的矜矜業(yè)業(yè),嘿嘿!)。
6天時間,我們一路走來,重慶-汶川-茂縣-黃龍—川主寺-紅原草原-紅原縣城—月亮灣-米亞羅-古爾溝—畢棚溝-都江堰-重慶。我們帶著可可妹翻越雪山草地,海拔落差近4000多米,溫度相差近20多度。同時,讓她感受了紅軍過草地的艱辛和毅力,克服一切困難險阻。不管她時候能夠真正體會到,也算一種經歷吧。
十月,等來的不是秋涼,而是另一種期盼。
冬天來了,春天還遠嗎?
重慶-汶川-茂縣-黃龍—川主寺-紅原草原-紅原縣城—月亮灣-米亞羅-古爾溝—畢棚溝-都江堰-重慶
本次行程如下:
DAY 1(2017.10.1)重慶—大足—安岳—汶川—映秀—茂縣
DAY 2(2017.10.2)茂縣—黃龍—川主寺?
DAY 3(2017.10.3)川主寺—紅原草原—月亮灣—紅原縣?
DAY 4(2017.10.4)紅原縣—米亞羅—古爾溝
DAY 5(2017.10.5)古爾溝—畢棚溝—都江堰?
DAY 6(2017.10.6)都江堰—重慶?
備注:
1. 由于渝蓉高速的開通,重慶至成都段大約時程為2.5小時。
2. 本次川西北全程路線大約1660.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