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我男閨蜜打電話的時候談起他考研的事情,其實他的成績已經很好了,但是在他這個專業就是保不了,如果換到其他專業都是前五名的主。說起這件事情,他突然說,其實當初有一個換專業的機會,當時他以為保研是按照學院為單位的,而且自己的專業網上說也不錯,所以沒有轉,這個決定其實無可厚非。但是不久以后他就知道保研其實是分專業的,而且他專業他幾乎沒有機會保研,其實他可以向導員說一聲,可能還是可以換的,但是他沒有,我就問他為什么,他說他也不知道,只是因為和導員不熟。
我男閨蜜和我是同一所高中出來的,我們都是農村來的,我們都不擅于和別人套近乎,也不會說好聽的話,就會吭哧吭哧的學習,所以他和導員不熟悉我也不奇怪,畢竟我要不是因為入黨的事情,連導員叫什么都不知道呢。但是他因為和導員不熟悉就放棄了去和導員交涉換專業的事情我還是挺驚訝的。
?其實我也是一個很慫的人,剛來學校的時候什么都不會,淘寶還是大二的時候學會的,和我老媽一樣,生怕一轉眼錢就沒有了。逛街裝飾的好的門面是進也不會進的,就算是被拖進去,也只是在旁邊給她們看包,不去看衣服,也不會去試衣服。和別人聚會的時候也不會主動的說話,默默的羨慕著那些和全桌的人打成一片的人。后來我看到了一本書,具體書的名字已經忘記了,但是我只記得一句話:如果你害怕的最壞的事情都發生了,你還是能承受的話,那你就去做好了。認往往會記得那些有切膚之痛的話,所以到現在,這本書里面我也僅僅就記得這一句了。我開始反思自己,我到底害怕什么。我害怕我的面子沒有了。我怕我逛街試完衣服看完價碼買不起放回去的那種感覺,我害怕別人看不起,我怕我在聚會的時候出丑說錯話,所以我從來也不說話。但是現在想想,逛街試衣服不買的又不是我一個,就算店員真的鄙視我,她也會在下一秒就會忘記。就算我在說話的時候說錯了,別人也不會記得。這句話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年的秋招,我第一次面試的時候心跳到不行,聲音出來都是抖的,我就默默的問自己,最壞的結果也就是這個公司不要我,這個結果我能不能接受,我能。所以我平靜了心情。雖然整個秋招下來,我還是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但是不代表這個方法行不通,至少我在很多次想放棄的時候堅持下來。
在說回我男閨蜜,在他說和導員不熟的時候,我就給他灌了這碗雞湯。我問他:你去和導員說換專業的事情最差的結果是什么?頂多也就是換不成,和現在一樣開始準備考研。應該沒有一個導員會因為你要換專業就看不起你吧,就算看不起你了,又能怎么樣,你一年也見不到他三次。所以這個結果是完全能承受的呀。但是你沒有做,你就天天心心念念的說這件事情,還有什么意思嗎?然后他很認真的喝掉了這碗雞湯。
到現在,我依然很慫,還是有很多事不敢做,但是我還是已經做了很多猶豫過的事情,這就是改變不是嗎?
所以,別慫,怎么可能每次擔心的最怕的事情都會發生呢?萬一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