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術二:靜觀其變

今天是分身術訓練的第二天,以前自己經常覺得自己是個狀態波動大的人,后來慢慢明白是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有問題,產生了嚴重的內耗,所以今天的課程對我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中醫講,內傷七情,外感六淫,每個人都可能陷入負面情緒沖動行事。而人是活在關系中的,這樣一來又會產生“踢貓效應”,進入負面循環,為了避免情緒困擾,我們要積極主動的覺察情緒。

認識小我

人最初生下來是覺得與世界合一的,他哭,覺得世界也在哭,他笑,覺得世界也在笑。慢慢的長大,發現自己力量的渺小,由此產生了分別心,產生了自主意識。小我,也就伴隨社會意識的加載而產生了。小我是基于恐懼形成的自我,我和小我之間永遠沒有辦法分開,小我不斷被不安喂養,被負面情緒強化,就會長的比大象還大,而大象是敏感的,一旦發狂,難以控制。小我還有個特征就是容易被別人的負面情緒攻擊到,所以我們要遠離抱怨之類的負能量。(推薦《不抱怨的世界》)


小我是什么

大象比理性自我快6秒鐘,深呼吸,安撫好自己的情緒,牢記分身術第二法則:

靜觀其變


為了方便我們使用,老師提供了常見的情緒列表:


愛和怕

并介紹了簡單的處理機制:


處理機制

第一步是覺察,很好玩的方法:隨手拿起身邊的物體,看著它,把它當作自己的小我,對他說:XXX,你是我的小我,我看見了你,我感受到了你的情緒,你有什么可以跟我說說看。

第四步是調整,調整要明白一個核心觀點:

任何負面情緒的背后都有正面的積極的意義

也是我一直堅信的,壞情緒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一個經常沉默寡言,站在陰影里的好朋友,他在提醒我們,事情發生了,要做出改變了。

1.憤怒:它會給你力量,改變不能接受的情況。

2.失望:失望分為兩種,一是對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好;二是對他人,企圖控制他人。我們要正確對待失望。

3.焦慮:告訴了你你所面對的事情特別重要,需要格外關注與照顧,焦慮還說明一點,就是你擁有的能力不夠了,你需要抓緊時間提升能力了。

4.失落:是失去價值以后情感的宣泄,要從失去中,獲得智慧,珍惜你所擁有的。

5.痛苦:誰痛苦,誰改變,它幫助你思考是不是應該讓你的人生升級了。

6.糾結:你需要澄清內心對價值的判斷,澄清自己的定位。

7.委屈:委屈是無法表達憤怒時產生的感覺,告訴你,你需要成長了,你要肩負起責任了。

8.后悔:后悔說明你不能直面現實,它告訴你,你已經得不到最好的結果了,要找準自己的的改進方向。

9.壓力:壓力是因為之前的準備不足,有3個選擇,要么承載它,要么等一等,要么退一步,重新準備。壓力說明你正生活在恐慌區中,要升級了。


分身術其實是一種積極主動地能力,能力有四大階段:

不知不覺,后知后覺,當知當覺,先知先覺

通過刻意訓練,每個人都可以達到先知先覺的狀態。要注意的是后知后覺的狀態,我們往往是有意識無能力的,是很痛苦的,這個時候就是能力不夠,我們要心甘情愿地告訴自己:

我就處在后知后覺的階段,這就是我的現實,我要直面這個現實,因為通過刻意訓練,我會漸漸進入到當知當覺。

在實在情緒起來的時候呢,老師推薦了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經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p>

附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