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納蘭性德,清朝著名詞人。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考中舉人;十九歲成為貢士;康熙十五年,賜進士出身。于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 《 納蘭詞 》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
王國維評價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內容上題材范圍狹小,多寫離別相思和個人閑愁,很少接觸社會問題。小編整理幾篇供大家欣賞。
1、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此詞描寫了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棄以及唐玄宗 與 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典故,營造了一種幽怨、凄楚、悲涼的意境,抒寫了女子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
2、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相逢時你默默不語,像一朵芙蓉,在秋雨中輕顫。容顏嬌羞而紅潤,鳳翹斜插在你的鬟間。等到想要低聲喚你,又怕深情凝望,叫別人看見。想要一訴離愁,可你已轉過身去,只能拔下玉釵在回闌輕叩。
3、采桑子·當時錯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
《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詞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離永難相見的痛苦與思念表達得淋漓盡致。正是那無限愁懷說不得,卻道天涼好個秋。
4、蝶戀花·出塞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這首小詞通過對塞外古戰場的描寫,抒發了對歷代興亡和歷史變遷的感慨。作者雖然志向高遠,可又能如何呢?最后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樣“獨留青冢向黃昏”?如果有人問我對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陽與深秋中的細雨。
5、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臺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
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里。清淚盡,紙灰起。
這首詞是作者悼亡詞中的代表作。納蘭詞“哀感頑艷”,“令人不能卒讀”,于此可見一斑。悼亡詞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淚交溢,語癡入骨。此詞尤稱絕唱。詞從空階滴雨,仲夏葬花寫來,引起傷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臺幽遠,音訊不通,以至來生難期,感情層層遞進,最后萬念俱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