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心語
我是一名退休老年人,閑暇時喜歡去陌生城市自由行,走街串巷尋找那些不被人注意的人文印記,走近那些漸行漸遠的人文歷史,感受有溫度的文字記錄。不求是否值得,只求不錯過。四年時間走過85座大小城市,行程67550公里,橫跨15個省市,記錄人文景點2052個,那些閃光的印記,像行進的號角催我前行。
杭州是一座讓人逛而不夠的城市,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四次自由行11天在杭州旅行,走街串巷讓我感受到特有的風土人情和人文歷史,那些印象深深刻在記憶中,時常在眼前閃現。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早在七百年前就與杭州結下情緣,他在聞名于世的《馬可.波羅游記》中列舉游歷的十多個中國城市,其中以介紹杭州篇幅最多,內容最豐富,贊譽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
秀美風景
西湖風景名勝區,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聞名中外,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
白堤東端的斷橋上視野開闊,是完整觀賞西湖南、北水域景觀的最佳地點。家喻戶曉的民間愛情故事《白蛇傳》的主人公白娘子與許仙相識于此,斷橋成為擁有愛情象征意義的、最富盛名的橋。
西湖文化廣場位于杭州武林廣場運河北側,地處杭州市中心。西湖文化廣場最高建筑是170米高的環球中心。廣場集文化、娛樂、演出、展覽、健身等一體。
城隍閣位于吳山之巔,其恢宏的氣勢可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相媲美,堪稱江南四大名樓,是游人登高攬勝的必到之地。
寶石山位于西湖之北,與葛嶺一起成為西湖的北屏。山巖呈赫紅色,巖體中有許多發亮的紅色小石子,當朝陽或落日灑沐之時,有數不清的寶石在熠熠生輝。寶石山因此而得名。
水上巴士,在杭州游玩,順路來到一座碼頭,坐了一回水上巴士,記得是從杭州塘到武林門用了30來分鐘。
歷史遺跡
抱樸道院位于一座小山上,名曰葛嶺。該山因東晉著名道士葛洪曾在此煉丹修道而得名。據說葛洪在此山常為百姓采藥治病,并在井中投放丹藥,飲者不染時疫,他還開通山路,以利行人往來,為當地人民做了許多好事。
石佛院造像始建于五代吳越國時,南宋時在其基礎上建“仁王講寺”,后毀于清咸豐間太平軍兵火。2008年對石佛院環境進行整治,對造像及巖體進行了一定的保護。
吳山第一峰石刻,字跡蒼勁,據《名勝辭典》記載,字為南宋大理學家、教育家朱熹所書,至今保存完好。
三茅觀原名三茅堂,位于杭州吳山天風的南面,是符箓派道教的著名的圣地,祀三茅真君。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因東都舊名,賜額曰寧壽觀,全稱三茅寧壽觀。
臨安城遺址位于杭州市南部鳳凰山東麓宋城路一帶,建于南宋高宗趙構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在元代毀于大火。
紫陽小學歷史悠久,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的紫陽書院,是清代浙江四大書院之一。幾百年來,傅王露、盧文紹、龔麗正及子龔自珍、孫衣言、夏同善等名師宿儒在紫陽開展了各種著書、講書、傳書等活動,對浙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法鏡寺位于杭州市西湖區靈隱天竺路旁,西傍飛來峰,東臨月桂峰。清咸豐十一年(1861)在兵火中化為灰燼,光緒八年(1882)再次重建。
候圣駕位于運河橋上,曾是杭州古運河最繁華的中心景點,由水榭,牌坊,長廊,接駕亭,乾隆御筆石刻等組成。傳說當年康熙乾隆下江南時,泊岸御碼頭,地方官員和百姓沿河恭迎的地方。
名人故居
沙孟海舊居位于杭州市龍游路15號,舊居是一座中西結合的花園別墅,建于上世紀20年代,磚木結構,屋頂直立的煙囪和突出的門呈樓裙樣式,具英式鄉間別墅風格。
胡雪巖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歷史文化保護區東部的元寶街,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故居是一座富有中國傳統建筑特色又頗具西方建筑風格的美輪美奐故居,堪稱清末中國巨商第一豪宅。
小營巷56號是為紀念新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視察小營巷衛生工作而開辟的陳列館。方谷園2號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祖宅舊居。
司徒雷登故居位于杭州市下城區,門前是一條東西方向的路,宋名興福寺巷,清名耶穌堂弄。據說,這幢建筑是1878年司徒雷登的父親司徒爾來杭傳教時建造的,是杭州最古老的傳教士住宅。
都錦生故居位于杭州市西湖區茅家埠。都錦生杭州都錦生絲織廠的創辦者、著名愛國實業家。都錦生織錦以織工精細、極富民族特色而聞名中外。
歷史街區
北山街,東起保俶路,西至曙光路,南臨西湖,北靠寶石山。這里有眾多中西式近代建筑。是杭州最富有文化氣息,最美一條街,被當地人譽為“一步一風景,一景一傳說”的地方。
清河坊歷史街區是杭州歷史上最著名的街區,歷史起源于南宋。也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較完整的舊街區,是杭州悠久歷史的見證。
小河直街,這里的民居和航運設施整體風貌和空間特征仍基本保存。街區真實地反映了清末、民國初年運河沿線下層人民的生活環境,保留著一定數量的歷史建筑,其建筑特色、街巷風貌、運河航運遺跡仍然保留著獨特的風貌。
大兜路歷史街區,位于運河大關橋至江漲橋一段東岸。至今保留著香積寺石塔、國家廠絲儲備倉庫、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等,是杭州老城歷史風貌尚存的街區之一。
富義倉內共有五六十間糧倉。富義倉是杭州現存唯一的一個古糧倉,作為“天下糧倉”的重要一員,運河文化、漕運文化、倉儲文化的實物見證。現在這里的房子被用作辦公的場所。
橋西歷史街區因位于拱宸橋西岸而得名。早在清朝同治年間該地已成為拱宸橋區域繁盛的水陸碼頭。街區內現仍保存有最完整的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建筑以及大量近現代工業遺存等。
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位于杭州市西湖區,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余件。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浙江革命紀念館
浙江自然博物館館史,追溯到1929年首屆西湖博覽會基礎上創建的浙江省西湖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省級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是為宣傳和弘揚我國悠久的刀剪劍的技藝,發掘和保護傳統的手工藝,同時兼顧展示和收藏。
中國傘博物館,衍生出獨特的傘文化,傘的審美、傘的詩意和傘的象征意蘊伴隨這歷史發展的車輪,向人們展示了傘的發展歷史。
中國財稅博物館隸屬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收藏各類財稅歷史相關文物和文獻資料近萬件,是國家級的專業博物館。這里的展品從夏商周到元明清,乃至民國時期,解放后期的各類稅票、鈔票都可以在館內看到。可惜我來這里時,剛好要下班失去參觀機會。
都錦生織錦博物館位于鳳起路都錦生絲織廠內,是我國第一家專題織錦博物館。以近千件實物和圖片詳盡介紹了我國傳統織錦兩千余年發展歷史,作為國內首家織錦專題博物館,已成為杭州絲綢的標志之一。
中國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是由杭州市政府出資建設的工美主題博物館。博物館建筑由原杭州紅雷絲織廠老廠房改造而成,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館位于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區)西溪五常民俗村內。區域內有明清時期原汁原味的古民居、廳堂、宗祠等約50幢,古戲臺、古亭子、古石牌坊、古石雕等500多件。領略中國古建筑的文化精髓,展示民間收藏家的專題精心收藏。
中國共產黨杭州歷史館位于西湖風景區核心區域北山街44-49號。館舍為民國歷史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處處彰顯出精致和諧之美。這里留有吳昌碩等諸多歷史文化名人的楹聯匾額。
連橫紀念館位于西湖風景區的瑪瑙寺。瑪瑙寺依山而筑,粉墻黛瓦,掩映在蔥郁的古樹中,是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一座古代著名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