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開始講價格。
037 經濟計算問題
人類的雄心:預測未來,推知過去
預測經濟:三個不可逾越的根本障礙
1,人際之間的效用不可比較
2,數據不可得
3,獎懲很難恰如其分
思考:如何解決上面3個難題?
-----價格
038 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
經濟體系要解決的問題,不是邊際平衡的問題。而是變化的問題。
價格有三個作用:
1,價格能夠非常有效、非常節儉、目標非常明確地傳遞關于稀缺的信息;
2,價格能夠指導人們進行生產,選擇不同的生產方式;
3,價格能夠解決獎懲的問題。
思考:在價格的這三個作用里面,你認為哪個最重要?
----分配功能最重要。如果沒有分配功能,不能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前面兩個功能也就自然癱瘓。
039 如何分餅決定餅做多大
1,價格只能在具體的交易中形成(例子:買賣馬克杯)---價格是每一個人發自他們內心,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最后達成的一個經濟行為。
我們對價格最地道的理解,是要理解價格的形成機制,價格永遠是由一宗一宗的具體交易、一個一個人的具體需求出發,來形成的一個綜合指標。我們不能把這個邏輯順序給搞混了。
2,富人不能優先享受,人們就不會對價格做反應
3,如何分餅,決定了餅能做多大-----而不是先把餅做大,然后再分勻。(例子:中國土地改革,美國知識產權)
價格的三個作用:傳遞需求的信號,指導生產以及指導分配,這三個作用里面,指導分配這個作用,獎懲的作用最重要。也就是說,如何分餅會決定餅能做多大。
思考:到底有什么樣的商品,它確實是應該由政府進行價格指導的?政府給了指導價,做了價格調整,對這些商品本身的供給,到底是有促進作用還是抑制作用?
----好多,比如鹽,水,基本藥物等必需品等等。我們生活在不確定性之中,我們永遠要在當時的環境下,判斷一種行為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而不能用事后的信息倒過來判斷。
040 換個角度看發國難財的行為
1,乘人之危有別于攔路搶劫(發國難財的人,是給那些遭受災害的人更多的幫助,更多的選擇。鼓勵發國難財的人,才能使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他們應該得到的是獎勵,而不是懲罰。)
2,阻止別人發國難財,只會讓遭受災害的人處境更糟(這也說明經濟學是一門關于事與愿違規律的學問)
3,價格不是請客吃飯,價格永遠起調節作用(我們在經濟學當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教訓之一,就是要把愿望和結果分開來看。愿望是一回事,但是愿望造成的結果是另外一回事。)
思考:供給不自由,價格是否還有意義?
----好多同學的回答被“供給不自由”這句話迷惑了,他們會覺得,供給不自由的話,價格就沒有意義了。然而供給什么時候自由過?我們說供給不自由,有些不自由是很難改的,比如上帝造成的不自由(如鉆石,石油);但有些不自由是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政策改變的。不管供給自由不自由,價格都有意義。價格的意義就在于傳遞稀缺性的信號,指導人們用適當的方式生產,以及指導人們進行產品的分配。
041 世上有哪些競爭規則
1,暴力依然是非常重要和常見的競爭規則
2,靠智力高低競爭資源
3,以論資排輩界定產權
4,按社會身份分配財產(例子:停車位)
5,按照勞動時間、先到先得與隨機分配(例子:買車搖號)
6,按需分配與價高者得(例子:福利分房)
選擇不同的規則,稟賦不同的人機會就不一樣。
思考:上面列出的這些競爭規則里面,哪一個最公平?
----見下文?
042 各種競爭規則孰優孰劣
1,沒有任何一個規則比別的規則更公平
2,每種競爭規則本身都會帶來成本
3,許多競爭帶來的成本,其他人都難以得益(無謂的損失)
4,按出價高低競爭,可讓社會財富高速增加(改革開放的成果)
思考:有沒有別的商品,是不應該按出價高低來分配的,錢不能買什么?
----大學錄取名額,醫院急診室,愛情到婚姻的盟約等等。還有挑客和不挑客,也就是說賣家有沒有必要選擇把東西賣給誰,如不同教育階段的消費準則和醫療服務的分配標準。我們要牢牢記住放棄了金錢的標準,我們還得選另外一個標準。我們得看,另外一個標準是不是比用金錢的標準更好。
043 何謂短缺和過剩
1,稀缺與短缺的關系
如果一種商品,用出價的高低來競爭,而且只用出價的高低來競爭的出話,這種商品就永遠不會短缺,而只會稀缺。稀缺是永恒的,而短缺和過剩都是價格受到人為干預的結果。
2,短缺是因為價格受到了抑制
短缺的意思是,它的價格受到了抑制,人們僅僅用出價的辦法買不到這樣的商品,人們不得不采取其他的競爭方式才能得到這種商品。
3,過剩是價格被人為拔高的結果
過剩不是供給過多,而是產品的價格受到人為哄抬,以至于賣家不能簡單地通過價格,就能夠把產品賣出去。他必須加上其他競爭手段,搭配其他服務,才能把商品賣出去。
思考:舉一個短缺或者過剩的例子,并提出解決方案。
----醫院掛號等,解決方案是不要干預價格。
044 最省事兒地違反價格管制
1,什么叫價格管制----張五常一篇最重要的經濟學論文《一種價格管制理論》,價格管制和收稅不一樣。
2,價格管制必然導致價值耗散
3,人是追求損失最小化的動物
4,人們如何應付價格管制?---人們會依次選擇那些能夠最大程度挽回價格損失的競爭方式,從而使得損失最小化。
思考:有人說,這個政策可是好政策,只不過執行起來比較困難,你對這句話有什么評價?
----執行起來有困難的政策往往就不是好政策,尤其是那些違反價格規律所做出來的政策,它就不是好政策。
045 春運火車票價還不夠高
1,經濟學思維品質的試金石
春運期間火車票應不應該漲價?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是一個人能不能掌握經濟規律,能不能懂得價格的作用,能不能把自身的利益和客觀的規律分開來考慮的一塊試金石。
2,不承認火車票是商品屬于鴕鳥心態
不管你承不承認火車票是商品,它就是人們爭相要獲得的東西,經濟規律在這當中就會起作用。
3,春節回家過年不是剛需
4,黃牛黨可以為社會節省無謂的損失
5,實名制讓火車票價格更貴
6,春節運力不可能做到毫不吃力
7,壟斷商品不是反對市場定價的理由
8,火車票定價應該參照航空公司的做法
9,限制火車票價格誘發官員腐敗
10,價格管制下的“電話追撥器”
思考:春運期間火車票價不夠高,還有什么值得補充的。
---- I have nothing to add…
046 美國的房租管制
1,地震能摧毀房屋,但不能制造短缺
2,價格管制不能直接摧毀房屋,卻能制造房屋短缺
3,紐約房租管制故事
經驗教訓:首先應證了什么叫稀缺什么叫短缺,政府如果真的要幫助窮人的話,公正而合理的辦法,是通過民主的方式,讓大多數的納稅人出錢向房東購買住房,分給那些有需要的窮人,而不是通過行政命令,讓那些恰好當上房東的人來承擔對窮人提供幫助的責任。
4,費里德曼論公平與權利
“一個社會如果把個人的權利置于公平之上的話,那么這個社會運行的結果,當然不會是公平的,但是它卻離公平很近。
而另一種社會,如果要把追求公平,放在追求保護個人的權利之上的話,這個社會既不能保證個人的權利,也不能達到所謂的公平”
思考:如果住房不搞市場化,改為政府分房,那我們的住房條件會怎樣?
-----住房的條件會變化;分配住房的標準會變得非常復雜。
?047 解除價格管制--果斷與沉穩的拿捏
1,解除價格管制讓商品在一夜之間重回商店櫥窗(例子:德國)
2,經濟改革:果斷與沉穩的拿捏不容易
價格管制是不對的,但是解除價格管制,需要考慮的因素就要復雜得多。還有一種可能,現實中不愿意改革的人,總拿社會穩定來作為借口。不管怎么樣,要在勇氣和耐心之間,大膽和沉著之間進行合理的拿捏是不容易的事。
思考:價格管制帶來那么多不好的后果,為什么那么多國家屢屢實施價格管制?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贊成價格管制?
----維穩因素、既得利益因素、經濟學無知的因素,都在起作用。人們真正每天在患的不是不均,而是寡,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東西還不夠多。
048 實物補貼和貨幣補貼的權衡
解除價格管制的另一個維度:窮人該怎么辦?
---對政府來說,實施實物補貼做起來可能更容易,而且可能更容易照顧親近自己的供應商。但是幫助窮人最好辦法,就是以金錢的方式給窮人補貼,同時讓市場發揮它自己本身應該發揮的功能。而不是直接干預商品價格。貨幣補貼才是浪費更小,效率更高,給窮人自由度更高的辦法。
思考:贊不贊成大學把補貼學生的住宿費直接交給學生,然后由市場提供宿舍,學校不再負責。原因是什么?
----我比較贊成的做法是,低年級的學生,還是需要學校統一加強對學生的管理的。到了高年級,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049 房價上升好不好
1,無論房價漲跌,都不應該人為管制
價格是現實的一個反映。反映的現實是多方面的,你僅僅按住價格,并不能改變價格所反映背后的現實。這好比你管不住溫度,卻非要去管溫度計一樣荒唐。
2,房價上漲的正面因素----人口高度集聚的地方,能夠提供比別的地方多得多的機會。重要的不是你是誰,而是你跟誰在一起。
3,人口集聚提高大城市的經濟效率
如果房價上升是因為人口集聚造成的,那么這種集聚就是正面的,就是好的,我們不應該抑制它。
4,一個城市不可能只有光鮮的街道
我們應該尊重人口遷移的基本規律,還有人與人互相服務的這么一個生態的環境。
一個沒有垃圾桶,沒有儲物間,沒有廚房的家,客廳不可能是干凈漂亮的。
5,房價上漲的負面因素----比如房屋的交易不夠靈活;容積率的限制等。
思考:你所知道的房價持續增長的地區有哪些?房價持續下跌的地區又有哪些?
----房價持續增長的地方是那些人口和資金凈流入的城市,如一二線城市;房價持續下降的地方就是人口和資金凈流出的地方。
050 廉價保障房更貴
1,人們如何應對房屋限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假離婚等
2,房屋限購只能讓實際房價更高---也要看供應的一方。如果限制有錢人多買房子,新樓盤推出的數量就會逐步減少,最后住房的供需矛盾就會更加激烈,實際的房價就會更高,而不是更低。
3,住房市場化讓人們買房更容易
4,政府提供廉價住房將減少社會流動性---住房不是像可樂那樣的標準品,房屋是一種非常具體綜合的服務。如果讓私人能夠擁有房屋,而不是租用公租房的話,這些房屋的流動性會更高,會鼓勵人們積極上進,能夠擴大不同家庭上升的渠道。
5,廉價保障房不是免費午餐----擠出效應;私人開發商是這種綜合服務更好更適合的提供商。
思考:20年前、十年前、現在的住宅標配分別是什么?
---總的來說,以前的房子小,配套不齊全,分配方法僵化。而今天,房子大,功能全,設施完備,選擇靈活。不想想以前是怎么樣的,都不知道今天有多好。
051 沒有“使用需求”就沒有“投資需求”
1,空置率不可能客觀衡量與計算
2,任何價格管制都不可能成功
3,使用需求是投資需求的基礎
思考:投資和投機有什么不同?
---投資是長期的,投機是短期的;投資是賭眼光,投機是賭運氣;
052 價格是高度分權的結果
1,大城市平均房價還有上升余地
2,中美房價租售比的差異
3,旅居地產為什么不值得購買
4,價格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5,價高者得是最有效的競爭方式
6,過剩與短缺均源于價格管制
7,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制市場價格
思考:德姆塞茨說,從亞當斯密到歐文費雪,半個世紀的經濟學成就,就是建立了一個高度分權的抽象模型,其中沒有任何人可以控制價格或其他重要的市場指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感受。
----價格是市場的溫度計,任何通過控制溫度計來控制溫度的做法都是本末倒置的。一些試圖控制價格的行為,總是事與愿違的,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我們只有尊重市場經濟規律,才能更好指導生產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