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晨讀感悟 你會共情嗎?

今日書籍:《高效能人生的七個習慣》

作者:史蒂芬·柯維


如何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我們可以嘗試一下"共情"。

共情是指個體由于理解了真實的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緒而引發的與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緒體驗。

這是一種替代性的情緒反應能力,即個體能夠以他人為中心,識別和接納他人的觀點并能夠親身體驗他人情緒的一種心理過程。研究顯示: 它和社交能力呈正相關。

很多寶媽一定聽過這個詞,這是育兒熱詞。有效解決小孩子的很多問題需要共情。否則,站在大人的角度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小孩子的邏輯。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他們也有自己的邏輯,有敏感期,需要秩序感。

育兒即育己。共情是培養高情商的方法之一。高情商的人不是不會生氣難過,但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良情緒,有方法渠道讓自己走出這樣的情緒。

簡單說,共情就是同理心,就是理解對方。那種說"我知道你丟了玩具很傷心,可是你也不能不吃飯啊"還是以共情的名義控制對方。

共情是幫助我們識別對方的情緒,認識情緒,從而控制情緒。

面對憤怒的同事,共情不是讓他立刻平靜下來的特效藥,而是首先嘗試理解他到底怎么了。這份嘗試也會讓我們不要加入到這個憤怒的情緒中。有時候我們的交流態度很容易被對方影響。

對方持攻擊辯論態度,如果我們也采用同樣的態度,就進入了今天書中所說的低層次溝通了。

識別出不良情緒,允許發泄,幫助平靜,在平靜的狀態下溝通,也就是我們之前看過的書中說是要在安全感的氛圍中溝通,溝通進展會順利得多了。

共情,你學會了嗎?

最后補充一下昨日的后四個習慣是:雙贏思維,知彼解已,統合綜效和不斷更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