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講師訓練營【4期】4/21閱讀原創-與生命共鳴的繪本

04166黃彩梅

這是日本紀實作家柳田邦男的演講。他從他自身的角度來為我們分析繪本在“生與死”的問題上的新發現,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他經歷了三次的繪本閱讀經歷,一次是他兒時,還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養育孩子的時候,第三次則是在自己進入人生的后半期,同時早遇到衰老、兒子早逝、回顧人生的轉折時。他為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角,或者去發現繪本深刻的內涵。

他給我們分享繪本《注視生命》里細古亮太老師作為一個醫院的小兒科主任,給一個因急性腦炎死忙的孩子的八歲姐姐由佳和五歲哥哥康平通過讀《不能忘記的禮物》(中譯名《獾的禮物》)來幫助他們緩解對死亡的恐懼,接受他們的弟弟良太死亡的事實,充滿著溫暖,同時也告訴我們繪本帶給孩子們的一種滋養,讓大人無法直接告訴孩子的一些事情通過繪本里的動物的故事讓孩子明白和感受,同時消除他們的心理負擔。柳田邦男老師通過一本繪本的實力,思考了圍繞這本書,人們關于“生與死”的看法很感受是如何產生出來的這一問題。

《獾的禮物》

演講后面,他又從創作故事、創作繪畫及創作繪本這一角度進行思考、作者認為,當心底深處有什么東西在激蕩,從那里涌現了感動,然后以結晶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這就是繪本的創作。這是他在演講時看到的。通過《熊啊》的創作故事,他讓我們看到創作一本好的繪本的不易。繪本體現了創作這的心血和結晶。這是一本以照片形式配以文字而創作成的繪本。照片因為有了語言而鮮活起來,語言也因為有了照片而生動起來。

柳田邦男還以繪本《切洛努普的狐貍》來表現戰爭的殘酷現實,《美代》講述地震后受災人的心靈重建。同時還有以《一千股風,一千把大提琴》(又名《一千把大提琴的合奏》)來講述因災難而喪失體驗的傷痛的人們的狀態。通過音樂,通過故事,雖然因居住的地域不同而存在著溫度差,但卻也超越了所背負的狀態的差異,變得萬眾一心。在共同的感受下相互理解。作者又以此作為主體進行創作。這是作者反復推敲和精心凝練的結果、也是作者將其升華為具有普遍性的故事。而這就是好的繪本的體現之一。

《切洛努普的狐貍》
《一千把大提琴的合奏》

最后,柳田邦男還以繪本《口袋里的禮物》來跟我們講述一個即將逝去的母親為兩個孩子準備的成長禮物。很簡潔的繪本,但繪本這種簡潔并且最能夠打動心靈,表現生命意義所在的藝術形式,具有現代的意義。

總的來說,柳田邦男為我們我們提供了不同的視角來去看待繪本。同時分享了很多好的繪本故事一次來告訴我們繪本是可以以各種各樣的西寧太,不斷的創作下去。也告訴我們,大人應該用有一種親近繪本,從中得到領悟和發現的閱讀生活。美在于用心去發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