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翅膀
周末,先生接我們回老家,這是每到周五必做的課程,爺爺奶奶想寶寶們了,二寶也非常想他們。每到這個時候,寶丫丫回盼著早點放學,寶滿滿也會開始用最簡短的稱呼“爺爺,奶奶”來表達她想回老家的年頭,因為那里有更多疼愛她的人。
路上,先生開車,我哄寶滿滿,寶丫丫在一旁我聊的唱著兒歌,過了一會兒她突然湊到我的耳邊說:“媽媽,給我買對翅膀吧!”
我一愣,看著她沒有說話。
“我要一對紅色的翅膀,不對,我要綠色的翅膀,你幫我買一對吧!然后綁在我的胳膊上,我就可以飛回家了!”
“哦,你想要一對翅膀飛回家?!”
“是啊,這樣你們就不用送我了。我想爺爺奶奶的時候,我就飛啊飛,也不用擔心車了!等我 飛累了,我就站在路邊不動,休息好了繼續飛,我就回家了!”
我用非常肯定的語氣告訴她說:“行,我可以給你買。只是媽媽現在就知道有人制造出了和風火輪一樣的噴氣式飛行器,站在上面你就可以飛了。會飛的翅膀還沒有人制造出來,這個重任不如就有你來完成吧!”
其實回答這句話的時候,我停頓了至少30秒,我腦海里先出現的是根本沒有這種東西,然后出現了滑翔機,后來是噴氣式飛行器,無論哪一種都不是孩子說,我很怕自己否定的語言折了孩子想象的翅膀,最后我只能說出了我知道的東西。
晚上到家,她還記得這件事情,當我們吃飯的時候,她突然說:“我會飛了之后,你們就抓不到我了!你們抓我,我就飛走了!”
這句話逗得我們大家哈哈大笑。
2、自行車
轉天,我去上課,等我回家之后,才發現她和奶奶熱火朝天的說著自行車,并且已經說服奶奶要給她買一輛了!
我表示反對!強烈反對,因為上周回家奶奶剛剛給她買了新衣服,上上周回家買了鞋子。就因為她回家就花錢,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沒讓她回來。這可好,要的東西越來越貴,越來越不靠譜!
就自行車而言,我給她看了很多,只是沒有想好什么時候送給她,因為她從來沒有在我面前提及過關于自行車的事情。怎么這次回來要買自行車了呢!
奶奶屬于雷厲風行的人,下午就把自行車買回來了,還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借口:“寶丫丫騎完,寶滿滿還能玩,多合算啊!”
“那也不能她想到什么就買什么啊?”我對個行為表示不理解,不接受。
后來才知道,上周回來的時候,她去找小伙伴玩,人家家有自行車,恰好小伙伴沒在,她就騎了會兒,感覺很好玩,就想多騎一會兒,可是小伙伴回來了,拒絕了她的請求。
奶奶發現自己寶寶疙瘩會起自行車了就已經動心了。當這周回來,寶丫丫又提出去那個小伙伴家騎自行車的時候,奶奶決定給她也買一輛,因為這是她想了一周的事情了。
這個時候,我在反思孩子對于身邊的親人,每個人都有特定的互動方式。比如寶丫丫對奶奶就特別親近,雖然奶奶有時候著急會打她。對于爸爸她會恐懼,因為爸爸會訓她。而在我跟前,她則偏于胡鬧,因為知道媽媽會站在她身后。
我們可能每個人看到寶丫丫的面都不同,寶丫丫跟們說的,聊的,也不太一樣。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家都去溝通和交流也許更能了解孩子,發現孩子的需求。
3噩夢
今晚回到家,照舊是我們娘仨,先生還在老家處理事情,我因為第二天要帶寶丫丫參加活動,所以提前回來。
幫寶丫丫鋪好自己的小被窩,寶丫丫照例把頭湊到了寶滿滿的旁邊,曾經我感嘆兩姐妹打架的時候很兇猛,睡覺的時候到是很親。我在寶滿滿身邊躺好之后,寶丫丫起身關了燈。
寶丫丫很懂事,尤其是在先生不在的這段期間,我一個人帶他們兩個的時候,寶丫丫幫了我很多忙,比如她可以獨立睡覺,可以擇菜,搬凳子,分筷子,還可以帶著寶滿滿做游戲。也許就是因為她的懂事讓我忘記了她也還是個小寶寶吧!
每天睡覺的時候,她都會把自己縮進去,縮進去,可是我卻并沒有在意這個動作,只是半夜給她掖掖被子。
今天半夜,她突然哭泣起來,我趕忙爬起來和她睡在了一起。當她握著我的手說:“媽媽,我害怕。”一邊把自己深深的縮進了被子深處。
我的另一只手恰好放在她的胸部,我清楚的感覺她幼小的心臟蹦蹦蹦的頻率,她在恐懼。
“寶貝,你做噩夢了,媽媽在呢,媽媽會保護你!”
“你可以把噩夢說出來,媽媽在呢,那感覺很可怕吧!,媽媽通過你的手感覺到了,我的手上有力量,可以保護你,你感覺到了嗎?”
漸漸的寶丫丫不再哭泣,心臟的跳動也恢復了正常。我輕輕的松了一口氣。
時值此時,我才發現自己又錯了。她還是一個幼兒,我卻當她成為一個小大人了!
后來,我不再讓她一個人孤零零的睡在床邊,而是一邊一個,這樣兩個寶寶都可以照顧到,她也不會感覺孤單了。